

21日是世界睡眠日,今年中国的主题是“健康睡眠,远离慢病”。
而在福州,16岁少女小美(化名)常常不分场合“秒睡”,这“睡美人”背后的真相,并非童话那么浪漫,而是她病了。
前段时间,小美变得很奇怪,她常常在课堂上昏睡,一周会出现数次。有时,她上一秒还在食堂哈哈大笑,下一秒却突然瘫软如泥。即便深夜入睡,她也能清晰听见陌生人在耳边低语,并且在一次感冒后,这种情况更严重了。小美的家人带她到福州市第二总医院神经精神病防治院进行检查,经过问诊,医生发现小美有以下症状:
日间失控:数学课、食堂排队、课间操……任何场景都能在10秒内陷入沉睡,甚至站着吃饭时筷子突然从手中滑落。
猝然倒地:大笑或生气时,肌肉像被瞬间抽空,如同断线木偶般猝然倒地,意识清醒却发不出声音。
黑夜幻境:每晚入睡前,天花板浮现扭曲人影,身体仿佛悬浮在床铺上方,惊醒后冷汗浸透睡衣。
恶性循环:白天补觉越多,夜间越辗转难眠,成绩从年级前十直坠倒数。
医生为小美进行了多导睡眠监测和多次睡眠潜伏期测试,最终确诊她患上了发作性睡病。
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王巍介绍,这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日间过度嗜睡,但晚上却睡不好。
王巍介绍,发作性睡病的发病率较低,容易被误认为是单纯的“贪睡”或“癫痫”,很多患者因此被耽误了治疗,感染、脑部创伤等因素可能会诱发该病。
针对小美的情况,王巍制定了综合治疗方案。药物治疗:帮助她调整睡眠节律,减少白天的过度嗜睡和猝倒。行为治疗:调整作息,合理安排白天的小睡时间,避免长时间熬夜。心理治疗:帮助她缓解焦虑,提高对疾病的认知和管理能力。
所幸,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小美的睡眠状况明显改善,白天不再频繁入睡,课堂上能够集中注意力,猝倒的情况也减少了。(记者 陈丹 通讯员 林佳荔)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