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种疫苗是预防、控制乃至消灭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
随着疫苗研发的不断深入,疫苗不仅能预防和控制传染病,还能预防癌症。
然而网络上不时出现一些关于疫苗的错误信息、虚假信息,您是否对疫苗接种产生很多疑问?以下疫苗接种的误区,您踩了几个?快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误区一
自费的疫苗没必要接种
非免疫规划疫苗(自费疫苗)和免疫规划疫苗(免费疫苗)是人为划分的。
由于受经济能力制约,不能将所有疫苗全部免费,国家或各省根据经济承受能力、传染病危害程度、疫苗的供应等多种因素论证考量,将部分疫苗定为免疫规划疫苗。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非免疫规划疫苗也逐渐会成为免疫规划疫苗,比如麻腮风减毒活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脊灰灭活疫苗等多年前为非免疫规划疫苗,现在都成了免疫规划疫苗。
非免疫规划疫苗针对的疾病同样对人体造成威胁,建议家长根据自身情况为宝宝接种,给宝宝提供更全面的保护。
误区二
打了疫苗仍患病,疫苗一定失效了
很多人在接种疫苗后仍患相应的疾病,则得出了疫苗没有作用的结论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可言的。
首先,许多疫苗不能预防该类疾病名称中所有型别的疾病。比如13价肺炎疫苗和23价肺炎疫苗,只能预防所含相应血清型别肺炎链球菌引起的侵袭性肺炎,而无法预防其他病原体和非血清型肺炎球菌引起的肺炎,所以“打了肺炎疫苗还得肺炎”也是很正常的现象。存在该类情况的还有EV71疫苗、HPV疫苗、轮状病毒疫苗、流感疫苗等。
其次,因为疫苗抗原特性、抗体持久性、受种者健康及基本状态等多种原因,确实有极少数人打了疫苗也没有产生足够的抗体,但对于绝大多数免疫功能正常者来说,规范地接种疫苗都能够有效预防疾病,保障健康。并且接种疫苗者即使发病相对于不接种疫苗者,也会减轻患病后的临床症状。
接种疫苗的意义并不是保证人100%不生病,而是大大降低生病的风险,以及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
误区三
自然感染疾病可以激活机体免疫系统,没有必要接种疫苗
疫苗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产生的免疫反应与通过自然感染产生的免疫类似,但疫苗不会导致疾病,也不会使受种者受到潜在并发症的威胁。
相比之下,通过自然感染获得免疫可能会付出高昂的代价,例如,脊髓灰质炎会导致瘫痪,风疹会导致出生缺陷,乙肝病毒会导致肝癌,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感染会导致精神发育迟缓。
误区四
我家宝宝是过敏体质不能接种疫苗
过敏性体质不是疫苗接种禁忌。
对已知疫苗成分严重过敏或既往因接种疫苗发生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及其他全身性严重过敏反应的,不能继续接种同种疫苗,其他疫苗可以继续接种。
误区五
接种疫苗会增加儿童免疫系统负担
国内外很多研究已证明,按照规定程序同时接种几种疫苗不会给儿童的免疫系统带来不良反应。一名儿童日常接触到的微生物抗原种类和数量远远超过疫苗接种的抗原种类和数量。
一次接种几种疫苗或接种联合疫苗,不但不会增加幼儿免疫系统负担,有时还可以因抗原的协同作用而激发和增强免疫效果。
误区六
同时接种两种疫苗或多种疫苗会“反应很大”
截至目前,国内外尚无“同时接种多剂疫苗,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会高于分开接种”的科学定论和研究证据。相反,有不少文献报道,多种疫苗联合接种与一次接种一种疫苗相比,不良反应率并无差异。
对于旅行者等特殊人群而言,多种疫苗同时接种能够有效地提高各类疫苗的接种及时率和依从性,同时节约受种者的交通和时间成本。相反,一次只接种一剂疫苗,反而增加了一次又一次地发生不良反应的机会。
误区七
接种门诊人多太吵,打完疫苗赶紧带孩子离开
接种疫苗后发生的比较严重的接种反应,如急性过敏反应,一般发生在接种后半小时以内,所以宝宝接种后,家长不要立即离开,一定要在接种门诊观察半小时,无异常后方可离开。
(来源:济南疾控微健康 健康中国 海南疾控 Vaccine前研)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