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代表献策文旅商深度融合:跨界创新 打造爆款
许多外地游客专程来福州体验“三条簪”妆照。记者 原浩 摄
过去一年,福州文旅市场“热辣滚烫”,预计全年接待旅游人数1.27亿人次、游客旅游总花费达1175亿元。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福州锚定今年文旅发展新目标——力争全年旅游人数突破1.38亿人次、游客旅游总花费突破1300亿元。在福州市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期间,“促进文旅商深度融合”成了市人大代表热议的话题。
跨界融合
让传统文化“潮”起来
在新时代,如何激发闽都文化新活力?市人大代表陈荣顺等人认为,应推动福州传统文化跨界融合创新发展,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陈荣顺等人建议,强化政策扶持与引导。设立“福州市传统文化创新发展专项基金”,用于资助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文化、旅游等领域融合的研发、实践项目。加强产业规划与引导,明确各传统技艺、文化元素在未来5~10年的发展方向与重点融合领域。规划应涵盖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布局,引导相关企业、工作室集聚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促进资源共享、人才交流与协同创新。
深化教育传承与人才培养。鼓励福建农林大学、福州大学等高校增设“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应用”“非遗数字化保护与创新”等跨学科专业,培养既懂传统文化又掌握现代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职业院校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开设“传统手工艺与文创设计”“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等实用型专业,采用订单式培养模式,为企业定向输送专业技能人才。
推动市场创新与品牌建设。引导企业、传承人精准定位目标市场,开发个性化、多样化、系列化的文创产品。实施“福州传统文化品牌培育计划”,挖掘梳理福州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品牌,如寿山石雕、脱胎漆器、福州评话等,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福州传统文化品牌集群。
此外,促进文化融合与协同发展。鼓励企业、科研机构加大对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的研发投入。在岁时清供摆件艺术领域,进一步推广应用永生花技术、数字化展示与线上推广技术,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场景。加强与国内外其他城市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优秀文化创意理念、技术与人才,促进福州传统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碰撞融合,为创新发展注入新活力。
“三条簪”引爆文旅IP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打造“三条簪”等一批网红爆款文旅IP。
福州如何打造爆款文旅IP?市人大代表余峰等人分享了洛阳经验。他们说,近年来,洛阳市着力培育以年轻人为主要消费群体的新文旅产业,创新沉浸式旅游组织方式,以“洛邑古城+汉服”服务为载体,推动景区从观光游览型向沉浸体验型转变。
“目前,福州‘三条簪’还未形成产业规模效应,建议借鉴洛阳经验,推动‘闽都+三条簪’文旅产业的快速发展。”余峰等人建议,建设统一的信息发布与预约平台,通过网络平台推出“线上下单、线下打卡、通关认证、积分兑换”等新玩法,吸引年轻消费群体。开发“三条簪”为主题的文创产品、旅游纪念品等,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将“三条簪”文化元素融入沉浸式文旅产品中,如开发“三条簪”主题剧本杀、汉服体验活动等,让游客在互动中感受闽都文化的魅力。同时,举办“三条簪”主题文化节庆活动,如文化节、展览等,提升“三条簪”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此外,推动“闽都+三条簪”与餐饮、住宿等行业的融合发展,打造“三条簪”主题餐厅、民宿等,形成“闽都+三条簪”完整的文旅产业链。
市人大代表周帆扬认为,福州可以依托地标,打造特色文旅IP。借助三坊七巷、爱心树、马尾船政遗址等地标,将福州的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与现代旅游体验深度结合,开发文化沉浸式体验项目。打造以非遗技艺为核心的主题文旅产品,如茉莉花茶文化节、漆艺博物馆互动体验,形成“一地一主题”的文旅IP体系。
文旅融合模式“新”起来
市人大代表周帆扬说,推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不仅是提升福州文化软实力、促进文旅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带动产业发展的关键手段。
如何推动诗与远方双向奔赴?周帆扬认为,创新文旅产业融合模式。聚焦“出圈+”模式,持续做热拗九节、“三条簪”等出圈产品,将出圈产品与三坊七巷、上下杭、茉莉花茶文化体验研学融合,打造一批具有福州特色的文旅项目;创新“非遗+”模式,持续探索推广“文化+非遗+国潮+旅游”等文旅应用场景,融合国潮文化活动,推出一批非遗展示、创意市集、文化交流等非遗主题活动,在烟台山、仓山师大学生街等客流量大的景点打造既传统又时尚的非遗文化空间与活动场所;突出“业态+”文旅新模式,积极打造“文旅+演艺”“文旅+体育”“文旅+海洋”“文旅+教育”等新业态,持续激活城市文旅消费新动能。
加快推进智慧数字文旅发展,开发以福州历史文化遗迹及著名景点为原型的互动游戏,如以白塔、乌塔、马尾船政、镇海楼等为基础原型,搭建数字线上“福”礼天下互动手游,将有福之州之福气、福礼带给海内外游客。
此外,周帆扬建议,充分盘活历史文化街区,从文化、艺术、教育、休闲、创新等维度出发,打造产学研一体化焕新文化学府街。(福州晚报记者组)
- 市人大代表张进瑞:搭好政企沟通“连心桥”(2025-01-09 10:38:27)
- 福州高新区“榕创汇”“侨智汇”低空产业联盟成立(2025-01-09 10:38:27)
- 市政协委员为高标准建设中印尼“两国双园”建言:跑出加速度 作出新示范(2025-01-09 10:38:27)
- 全市检察机关2024年审查起诉13653人(2025-01-09 10:38:27)
- 人大代表聚焦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乡村教育 齐心描绘乡村振兴美好画卷(2025-01-09 10:38:27)
- 人大代表建议打造新质生产力人才培养“福州模式”(2025-01-09 10:38:27)
- 林克兴:发挥禀赋优势 助力经济发展(2025-01-09 08:54:12)
- 绝美!福州这片“水上森林”(2025-01-09 08:47:36)
- 城乡融合,融出“向往的生活”——“牢记嘱托 奋勇争先”系列述评之三(2025-01-09 08:47:36)
- 市政协委员建议发展水岸经济、森林康养、特色演艺经济……(2025-01-09 08:47:36)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