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空军退役老兵讲述传奇经历
1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成立75周年纪念日。
日前,福州3名军休干部、空军退役老兵分享了他们的热血故事。
朱守用(资料图)。
朱守用:两次冲进“蘑菇云”
朱守用,1940年11月出生,1958年12月入伍,1964年12月入党,曾荣立三等功2次。
1966年,朱守用任空军航空兵第十三师领航员。当年9月中旬,他接到在我国首颗导弹核武器爆炸后驾机穿越“蘑菇云”取样的任务。为确保万无一失,部队派出两架伊尔—14飞机和10名机组人员去执行这项重要任务,朱守用担任长机的领航员。
“任务下达后,我们马上转进西北,进入离爆炸区最近的04号机场。”朱守用说,第一次试飞时,他发现地面是荒无人烟的戈壁滩,缺少地标参照物,难以确定飞机位置。于是,他充分利用训练机会,沿途寻找特征地形,并在地图上标记,夜晚则对着地图钻研飞行航向、推演空中领航动作。
当时驾机取样须在核弹爆炸后约40分钟,从8000米高空进入“蘑菇云”。“如果进早了,爆炸形成的冲击波和强大的气浪涡流会损坏飞机;如果进晚了,‘蘑菇云’开始扩散,就算是开着飞机穿过去,也收集不到所需要的剂量。”朱守用说。
1966年10月27日7时,朱守用所在机组驾驶载着仪器和科研人员的飞机,在预定的空域爬升到8000米高度,在空中迎接我国首颗导弹核武器的到来。当日9时许,随着操作人员按下发射按钮,东风二号甲导弹托举着核弹头呼啸着拔地而起,在飞行894公里之后,我国首颗导弹核武器在距离地面569米的预定高度成功爆炸,随即“蘑菇云”升腾翻滚。
随着时间推移,黑色的“蘑菇云”升高、扩散,慢慢变成黄色颗粒飘浮在空中。“我们保持飞机平飞,在到达领航计算的进入云团最佳时间、最佳角度,并对云层判断准确后,坚定地冲进‘蘑菇云’。”朱守用回忆,进入云团后,机舱内黄色烟雾弥漫,充满了硝烟的气味,大家视线也受到影响,他指挥着飞机飞到合适的位置,迅速利用飞机腹部安装的仪器取样,并在几十秒钟后冲出“蘑菇云”。然而,由于机上的科研人员担心搜集的剂量不够,机组人员又果断转变航向,再一次冲进“蘑菇云”取样。
最终,任务圆满完成,朱守用所在机组荣立集体二等功。
杨国华(资料图)。
杨国华:参与炮击金门空战
杨国华,1933年7月出生,1951年1月入伍,1956年6月入党,曾荣立三等功1次。
1958年,炮击金门时,杨国华任解放军福建前线空军指挥所雷达参谋。当时,解放军空军与台湾空军展开13次空战,其中一次是针对向金门守军运送补给物资的运输机,杨国华参与了此次空战的雷达情报保障工作。
据了解,炮击金门首战告捷后,金门岛被封锁,台湾至金门海运航线切断,金门守军枪弹短缺。“当时,台湾当局调空军第六联队运输机空运空投。福建前线指挥部认为这会助长金门守军气焰,不利于封锁,报批准后决定组织空军歼击机采取空中游猎方式打击空运飞机,断掉金门空中运补,从海上、空中全面封锁围困金门守军。”杨国华回忆。
1958年10月3日,获悉台湾空军39架运输机当日15时30分出动至金门空投,前线空军指挥所和参战部(分)队14时进入一等战斗准备。15时许,前线空军指挥所命令4架歼击机升空吸引牵制台湾掩护机。随后,攻击中队隐蔽出航,按作战方案行动。
当时,雷达情报保障工作紧张忙碌,杨国华不停给引导雷达站下达指令。
不久,空中4架歼击机飞行员在晋江围头东南海面发现了台湾运输机群。为避开金门高炮火力,歼击机飞行员果断决定放过已接近大金门以南领海线上空的前5架运输机,并在前线指挥所的指挥下,从第6架运输机开始攻击,一举击落2架运输机。台湾掩护机、攻击机和运输机吓得狼狈逃窜,这场空战最终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胜利告终。
邹明现(资料图)。
邹明现:遭遇地平仪夜间故障
邹明现,1964年6月出生,1981年6月入伍,1985年5月入党,曾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5次。
在担任战斗机飞行员期间,邹明现遇到过座舱冒烟、转场飞行副油箱不输油等多次重大故障、特殊情况。“2003年3月12日,夜间掠海超低空飞行遇险的经历最令我难忘。”邹明现说。
据介绍,当天18时48分,邹明现登上战机,按预定突击海岛目标的航线,飞向几百公里外的海上岛屿目标。19时许,他察觉飞机向左倾斜,地平仪指示的仰角在缓慢上升、右坡度也在增大,与实际的飞机状态不相符。“地平仪是飞行员保持战机姿态的核心仪表。当时我驾驶的战机离海面仅有50米高,如果按故障地平仪的错误指示来修正战机姿态,可能几秒钟就会坠海。无论如何,都要把战机驾回去!”邹明现回忆,当时,他稳住驾驶杆,改变以往注意力分配习惯,利用其他辅助仪表的指示,保持战机平飞状态。为消除地平仪的错误指示影响和干扰,邹明现一边用手套遮盖住地平仪,稳控飞机上升高度,一边向塔台指挥员报告。
19时22分,邹明现驾着故障飞机艰难地进入着陆航线,引导着陆的三个探照灯把跑道照得如同白昼一般。随着“哧”的一声,战机平稳地落在跑道上,邹明现熟练地保持方向、刹车、放伞,飞机最终稳稳地停了下来,他一直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下了。
“这次经历是我飞行生涯中一笔宝贵的财富。”邹明现说,后来,他把地平仪故障的处置程序和方法,总结形成多篇理论性文章,发表在《航空杂志》等刊物上。(记者 肖远强 通讯员 吴云哲/文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供图)
- 今天,是个值得我们纪念的日子!(2024-11-11 09:04:40)
- 庆祝人民空军成立75周年 璀璨灯光点亮榕城(2024-11-11 08:07:50)
- 美国亚利桑那州一小飞机撞上汽车 致5人死亡(2024-11-07 17:36:39)
- 官宣!红-19地空导弹将首次展出(2024-11-05 15:29:59)
- 官宣!歼-35A真的来了!!!(2024-11-05 09:26:31)
- 超强剧透!新飞机出官图 它到底是不是网友期待的歼-35?(2024-11-04 15:07:04)
- ARJ21和C919首次双机编队飞行表演(2024-11-02 19:08:58)
- 我国自主研发新舟60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飞机交付验收(2024-10-29 17:07:51)
- 中国民航局正式批复:福州机场定位为区域枢纽机场、超大型机场(2024-10-27 10:35:47)
- 福州老兵讲述抗美援朝故事(2024-10-27 08:06:57)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