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精神卫生日” 医生提醒要甄别隐性情绪信号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主题为“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健心安心”。
近年来,抑郁症、儿童注意力缺陷、双相情感障碍、睡眠障碍等心理疾病逐年高发。《2023年度中国精神心理健康》蓝皮书数据显示,中国成人抑郁风险检出率达10.6%,就诊率为9.5%。医学杂志《柳叶刀》的数据显示,中国目前大约1.73亿人患有各类精神疾病,其中91.4%的人从未接受专业治疗。
“门诊量逐年递增,心理援助热线拨打量也逐年增多,说明大家对精神卫生疾病的认识有所提高。”福州市第二总医院神经精神病防治院临床心理科、心理康复中心主任林涌超接受采访时表示,失眠、焦虑、性格改变,都是身体发出的“报警信号”。随着宣传的深入和大家对疾病的认知,不少人都能辨别一些异常行为表现,并且及时就诊,缓解了对精神疾病的恐惧和回避。
市二总医院精神科门诊医生在看诊。记者 林文婧 摄
情绪起伏不定
学生三次诊疗
“医生,我是不是疯了?”在第三次就诊时,高中生小梁忍不住问道。
上了高一后,小梁从心情低落到极度兴奋,再到悲观轻生,经历情绪的剧烈波动。第一次就诊,小梁由父母带到福州市第二总医院神经精神病防治院。“整天唉声叹气,感觉脑子像生锈了一样,作业都不会做,睡不好,也吃不香。”小梁说。经过精神功能检查和心理评估,该院副主任医师郭少楠按照“抑郁状态”对其治疗,不到1个月就改善了症状。
但是一段时间后,小梁的情况开始失控,变得“十分爱说话,无节制地买东西,而且易怒,不顺心时就破口大骂或者乱砸东西,甚至打人”。医生考虑她患上了“双相情感障碍”,于是调整用药。不到1个月,病情得以缓解。
仅仅半个月后,小梁再次心情低落。她说:“我感到自己思维、嗅觉都变得迟缓了,做事提不起精神,没法听课。”这种剧烈的情绪变化让小梁及其家人十分困惑和担忧。
“双相情感障碍是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这个类型的疾病,症状变化很快,我们需要更加耐心地调整治疗。”面对疑问,郭少楠解释道。
充分认识疾病后,小梁及其父母积极对待。经过多次用药方案调整及物理治疗,小梁病情好转,学习和生活回归正轨。
是否患上抑郁症
甄别信号很关键
“某一天,你发现对什么事情都失去了兴趣;后来,发现自己的活力又回来了。这两种状态或许会隔很久,也可能一天反复出现。”林涌超介绍,根据国际疾病诊断标准,常见的精神疾病有400种。在各种精神疾病中,抑郁症和焦虑症相对普遍。
据介绍,导致抑郁症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个性、社会压力以及应对压力的方式等,最主要的是遗传和自身生物因素。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总有不少人时常觉得心里烦闷、无处发泄,不免怀疑自己患了抑郁症。
“判断是否患抑郁症是有标准的,实际上大多数人是产生了抑郁情绪,一般可以通过心理调节及生活方式的干预来缓解,这时要多注意隐性信号。”林涌超介绍,抑郁症患者一般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比如失眠、嗜睡、早醒等;对日常生活丧失兴趣,没有动力做任何事情,包括那些以前能让自己感到快乐和有成就感的爱好;不愿和人接触,常常整日卧床、闭门独居、疏远亲友、回避社交;突然间行为大变样,记忆力减退,无法集中注意力。
患有短暂情绪低落时,要学会向家人和朋友倾诉,或通过体育锻炼等,培养积极心态。一旦这样的情绪持续半个月及以上仍未缓解,那就要及时寻求专业的干预,必要时辅以药物治疗。作为抑郁症患者的亲人,要时刻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并鼓励及时接受治疗。
“只要积极治疗,抑郁症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可怕。”林涌超说。
早识别早干预
减少发病风险
有调查表明,一旦确诊为精神疾病而不进行干预治疗,疾病就会反复,甚至让大脑结构产生变化。因此,针对这类疾病的治疗,提倡进行早期干预。
“针对抑郁症做到早识别、早干预,完全可以恢复到正常状态。”林涌超告诉记者,早期干预不是简单疾病的早期治疗,而是对学生进行早期筛查,发现情绪、行为等有异常时,及时追踪。很多精神障碍疾病都是从青少年时期开始的,此时进行干预,就会大大减少发病风险。
随着大众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现在很多青少年都愿意到医院接受早期心理帮助。在林涌超接诊的青少年中,多数人的心理问题和学习有关,其中焦虑、抑郁和物质冲动症状占据前三。
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焦虑特征,比如小学阶段以分离性焦虑为主,这是与亲人分离时产生的急性焦虑;初中阶段,主要是不适应人际关系产生焦虑感;高中阶段,以学业压力和对现实不满而产生的矛盾性焦虑为主。
“维护心理健康不是一朝一夕的功课,需要长期关注和实践。”林涌超建议,大家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习惯入手,比如规律的作息、健康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研究表明,运动能有效缓解心理压力,改善情绪,促进心理健康。此外,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与社交互动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方面。
相关链接
屏山公园10日有义诊
有需要的市民,可以拨打福建省心理援助热线0591—85666661、福州市心理援助热线0591—85666221、福州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热线0591—85666222寻求帮助。
另外,10日9时至10时30分,市二总医院神经精神病防治院携手多家单位,在屏山公园(鼓楼区福飞南路139号)开展“世界精神卫生日”义诊宣传活动。(记者 林文婧 通讯员 林容)
- 母亲因愁30多岁女儿未嫁患上抑郁症(2023-11-16 15:24:39)
- 注意!爱笑的人也可能抑郁(2023-10-10 10:59:52)
- 00后以抑郁想自杀为由拒服兵役 被除名受5项处罚(2023-07-21 14:01:32)
- 重庆虐猫大学生已送医做抑郁症鉴定 心理学专家:存在心理扭曲(2023-07-13 10:52:12)
- 总高兴不起来是抑郁吗?抑郁的反面不是快乐而是活力(2023-07-11 10:18:42)
- 李玟二姐称近一周发现李玟不对劲 妹妹“死穴”是感情(2023-07-07 15:41:51)
- 李玟疑因窒息死亡(2023-07-07 15:28:42)
- 李玟死因并非割腕 李玟姐姐呼吁大家不要作任何揣测(2023-07-07 12:27:11)
- 抑郁症不是“心情差” 可防可治要正视(2023-07-07 08:18:00)
- 李玟生前曾帮7旬老人卖橙回家过年 老人得知李玟去世落泪(2023-07-06 16:23:40)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