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福州非遗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专家学者和非遗传承人共话非遗保护传承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近日,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公布,涉及传统戏剧、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等非遗类别,为扎实推进福州市传承保护工作奠定坚实基础。截至目前,福州市现有215项市级以上非遗项目,其中国家级16项、省级94项;市级及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42名,其中国家级11名、省级86名。
在新时代,如何促进非遗的传承、传播与发展,让非遗从历史走向未来?在福州市非遗传承人培训班上,专家学者和非遗传承人共同探讨这一话题,让我们听听他们怎么说。
非遗保护传承关键在人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会长、福文化专家、福州大学非遗研究首席专家陈吉:
非遗传承人是非遗保护的主体,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传承为核心,以创新为动力,以发展为目标。非遗传承人要加强自身专业技术训练、文化知识学习、时事政治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文化修养、政治素质。高等艺术院校、综合性大学、研究机构以及职业技术学校要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研修和普及培训。此外,可结合培训、展览、比赛等多种形式,有效推进以传承人为核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
国家级非遗项目咏春拳代表性传承人郑祖杰:
非遗传承人要守住初心,勇担传承使命。传承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独有原则,非遗传承人应顺应时代,坚守传承,守护匠心,诚信经营。非遗传承人之间需要相互学习、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实现跨界发展。
省级非遗项目冷凝合香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卫平:
非遗传承需要年轻的力量,要加强非遗人才的培养,让古老非遗赓续传承。要加强对青少年的非遗教育,持续开展非遗课程进校园等活动,营造非遗保护良好氛围。如,台江区小学内成立了冷凝合香社团等。
实现非遗传播现代化
国家级非遗项目寿山石雕代表性传承人林晓东:
做好非遗文化的传承,可通过文化传播、著书立传,使非遗的文化内涵、历史渊源得以保存和传递。要拓宽非遗传承途径,通过宣传片、展演等形式,吸引更多人对传统技艺产生兴趣,从而加入传承和发展非遗文化的行列。要组织非遗传承人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商圈、进景区、进古厝、进文化场所等活动,加大非遗宣传力度,提高非遗知名度。
市级非遗项目福州髹漆全皮箱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何巍:
我们通过短视频的形式,在抖音、B站等平台宣传非遗工艺,一年内总播放量达100万次。可见,非遗的保护传承中,借助数字化方式打开非遗的知名度非常重要。可通过参加线下课堂或工作坊培训,提升传承人的数字技能,熟悉数字传播的特点与规律,用数字手段呈现非遗项目,激发新的活力与价值。
非遗传承示范基地旗山梅园酒店总经理陈金柳:
将非遗元素融入线下空间的设计、装饰、服务、活动等,打造沉浸式非遗文化空间,为非遗传承人提供了展示和传播的平台,为非遗保护和传播探索一条新途径。如,非遗传承示范基地旗山梅园酒店借鉴三坊七巷、上下杭等福州历史文化街区空间特点,打造最美闽都文化酒店等。
让非遗融入生活
市文旅局二级调研员陈思源:
非遗活态传承发展,需要“守正创新”。“守正”,就是要传承历史文化的脉络,守住非遗的地域性特点,守住各非遗项目与众不同的特色。“创新”,则是要与时俱进,运用现代化的传播手段、生产形式、运营方式,对各非遗项目进行再挖掘、再认识、再包装、再推广,让非遗回归大众视野,回到人们的生活中,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活力和影响力。
省级非遗项目福州木雕(闽侯)代表性传承人杨光辉:
木雕工艺运用于梳子、印章、茶盘雕刻甚至香水外包装的竹编工艺等,受到人们的喜爱。显而易见,非遗和传统工艺的未来需要融入生活美学。非遗传承人、设计师群体和高校、社会机构、品牌企业等是非遗融入生活的研发主体。非遗手工艺要呈现出当代性,体现不同时代的审美特征和价值,需要各方通力合作,用现代的产品去传播悠久的非遗文化,用更接地气的非遗文化产品引领时代的设计潮流,演绎非遗“新时代、新生活、新传承”的生动实践,体现“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保护理念。
国家级非遗项目软木画代表性传承人郭丽:
将非遗手工艺延伸到日常用品中,融入多元和个性化的表达,开发非遗工艺的实用功能,让非遗回归生活而不是局限于展示,如推出软木画结合的台灯、茶盘、挂画等产品。充分挖掘本地的非遗文化资源,打造非遗特色文旅IP,将软木画与漆盘、寿山石等福州传统工艺品结合,设计出融汇福州特色的旅游文创产品。通过开展海外文化交流、参加海外展览和合作,将非遗文化特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非遗手工艺品推向国际市场。
(记者 燕晓 实习生 傅亦静整理)
- 福清这个项目全面封顶 总投资约2.3亿元(2024-10-10 14:42:29)
- 中法艺术家福州再续“文化之春”(2024-10-10 10:27:02)
- 福建非遗展演展示活动开幕(2024-10-10 09:32:21)
- “侨智汇”人力资源产业园月底投用(2024-10-10 08:33:58)
- 中法艺术共创项目成果展开幕(2024-10-10 08:33:30)
- 福建出台演出市场奖补办法 在闽举办演唱会单场最高奖补50万元(2024-10-10 08:02:35)
- 福州报业传媒有限公司关于举办“闽江河口公园绿电方舟”项目采购询价公告(2024-10-10 08:00:07)
- 中法艺术共创项目成果在榕展出 海洋文化邂逅数字科技(2024-10-10 07:47:43)
- 10位名厨下周赴京推介闽菜(2024-10-10 07:47:30)
- 出彩又出圈!福州国庆火力全开(2024-10-09 14:57:49)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