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福州新闻网
电脑版
飞卡阅读 头条 福州 原创 专题 图解 H5 福建 天下 台海 海峡纵横电子竞价平台 福州人才 金融 福州都市圈 区县
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州

经济日报专版聚焦福州:像爱惜生命那样赓续城市文脉

2024-10-09 08:44:46来源:经济日报

《经济日报》(2024年10月9日第9版)

像爱惜生命那样赓续城市文脉

——福州市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调查

历史文化遗产,是文化之根、城市之魂。要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如何做好重要历史文化遗产整体保护、活态传承,使城市更为宜居、宜游、宜业,更加充满吸引力?福建省福州市多年来坚持“全域推进、分类保护、活化利用、传承弘扬”,构建了全市域、全体系、全要素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格局,努力让人民群众共享保护传承成果,得到更为丰富的文化滋养。

福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上世纪90年代,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牵头制定《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亲自推动修复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林则徐系列遗迹等,为福州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创造了宝贵的思想财富和实践成果。

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郭宁宁表示,30多年来,福州市持续传承弘扬、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开创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始终心怀珍爱之心尊崇之心,坚持“全域推进、分类保护、活化利用、传承弘扬”,构建了全市域、全体系、全要素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格局,全力守护文化之根、城市之魂。

保留原汁原味

福州有7000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和2200多年的建城史,古城总体格局“三山两塔一条街”依然可辨,古城中轴线保留至今。郭宁宁表示,福州市树牢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也是政绩的理念,秉承“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持续加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力度。

“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现代史”。作为中国古代城市街巷和建筑文化的历史缩影,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悠久、古厝林立、名家辈出、文脉昌盛。如今,三坊七巷已成为福州传统文化展示中心、交流平台、文创产业基地,每年接待游客量超千万人次。

曾经的三坊七巷并不是如今的景象。房屋年久失修,杂乱无章,路面凹凸不平,墙上白漆脱落。

上世纪90年代,位于三坊七巷的林觉民故居面临拆除。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得知后,马上召开现场办公会,当场决定保护下来、进行修缮,这座“明清古建筑博物馆”迎来了复兴的契机。

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朱祖辉介绍,三坊七巷在修复开发过程中,立足“谋篇布局再下笔”原则,通过以“政府组织、部门指导、地方调查、强强合作、专家领衔、公众参与”的方式开展规划编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多部门、多专业、多渠道合作的项目责任运作模式。福州市政府还批准颁布《福州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办法》等多项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为三坊七巷文化遗产保护修复工作保驾护航。

在古建筑保护修缮方面,福州始终坚持“修旧如旧”,注重保护本体。在修缮技术、传统工艺、利用模式等方面下足“绣花功夫”,尽可能保留福州古厝的历史信息和文化记忆,努力打造原汁原味的历史文化名城建筑群体。“以三坊七巷为例,近年来我们按照‘镶牙式、渐进式、微循环、小规模、不间断’的步骤,完成水榭戏台、小黄楼、二梅书屋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在内的200多处古厝修复工作,古城里坊格局和形制得以延续。三坊七巷荣获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郭宁宁说。

近日,由福州市名城古厝设计院设计编制的《三坊七巷和朱紫坊建筑群之林觉民故居保护修缮工程设计方案》(第二稿)通过国家文物局审批。这次保护修缮工作将严格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最小干预等原则,对林觉民故居正座及紫藤书屋进行修缮。

走进林觉民故居,游客络绎不绝。这座故居曾走出林觉民、冰心两位名人,是福州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过去30多年里,这里曾经历过多轮修缮。为最大程度保留古调神韵,修复人员既要严把材料关,还要恪守古法工艺,保证“修旧如旧”。

福州市名城古厝设计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林觉民故居建筑整体外表情况较为完好,但许多病害位于较为隐蔽部位,需要对建筑进行细致入微的勘测。现场勘察人员将每一处残损都详细记录在册,并调取相关结构监测信息,比对过往修缮记录,以更准确地判断此次文物的修缮方针和手段。

目前,福州有4783处不可移动文物,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6处。21个历史地段、1000余处历史建筑、400余处传统风貌建筑分布在福州全域,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留下了璀璨瑰宝。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郭宁宁表示,福州将像爱惜生命一样保护好文化遗产,切实维护好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文化延续性。

激发文物活力

6月24日,2024年“鼓岭缘”中美青年交流周在福州开幕。

鼓岭,坐落于福州近郊,草木葱茏,青翠欲滴。百年前的鼓岭,就因夏季清凉宜人,吸引了世界各国的商人、学者到此避暑,并和淳朴的鼓岭居民结下深厚情谊,留下许多感人故事。

1886年,鼓岭建起了第一幢外国人度假别墅。此后,夏季邮局、医馆、万国公益社接连出现,鼎盛时期,鼓岭有各类历史建筑366幢。随着时光流逝,一些古厝早已消失,但幸运的是,仍然有一部分留存下来。如今,漫步在鼓岭老街,仍可以从中窥见百年中外交融的历史风貌。

鼓岭历史建筑是福州历史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福州以古厝文化挖掘、物化保护、活化利用为基调,全力推动鼓岭历史建筑的修复提升,为鼓岭增添了新的历史和文化魅力。郭宁宁认为,历史文物是城市的“生命信息”“遗传密码”,独一无二、不可复制,必须活化利用起来,在城市建设发展中得到彰显和提升。

鼓岭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副主任李韦华表示,一方面,管委会大力推动古厝保护修复,对部分古厝进行修复提升,对老建筑背后蕴含的文化积淀、历史故事进行挖掘整理和展示;另一方面,在古厝活化中外交流上求突破,通过强化与鼓岭外国友人家族后人的联系、开展“鼓岭缘”中美民间友好论坛、常态化开展中外文旅活动等方式,全面展示“鼓岭故事”文化内涵及相关文创产品。

鼓岭三宝埕公路附近的竹林山庄内有一座单层石木结构的建筑,它是建于1913年的柏玲别墅。别墅如今的主人之一郭秀玲热情地带着记者参观了别墅内部。刷成白色的木制门窗、古色古香的桌椅、精致的小吧台,以及复古的藤椅、钢琴等物件,将别墅衬托得极为典雅别致。

1988年,郭秀玲和姐姐郭秀云在鼓岭上率先尝试运营农家乐。近几年,随着游客旅游品质的提升和政府对古厝保护利用的不断深化,姐妹俩也将原来的农家乐变为集餐饮、酒吧、住宿等功能于一体的精品民宿,既保留了历史建筑的原貌,又在此基础上增添了很多年轻人喜欢的时髦玩意,让新旧发生碰撞、东西方文化产生融合。

随着鼓岭旅游热度大增,众多精品民宿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走进鼓岭心安处揽山山庄,花木繁茂,流水潺潺,登上观景平台,整个福州城尽收眼底。山庄创始人孔海峰表示,山庄总投资1200万元,依托鼓岭的自然人文之美,以“鼓岭故事”为主线,营造了70个标准间及套间客房,并通过设计实现与自然的相融。

“我们将持续推进鼓岭保护开发、提档升级与合理利用,在规划中梳理、保护中开发、配套建设中体现人文关怀,以优美的自然环境、高水准景区风貌设计和独特的历史文化元素,强化鼓岭古厝的历史挖掘、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大力提升古厝功能品质,讲好‘鼓岭故事’。”李韦华说。

打造新晋“网红”

丰富的美食、当代艺术展、创意集市……说到近两年福州的时尚“新地标”,非烟台山莫属。当许多人对福州文旅的印象还停留在三坊七巷、上下杭等景点时,烟台山历史风貌区早已摇身一变,成为福州的新晋“网红”。

郭宁宁表示,福州积极推进文物资源与文化旅游、研学旅行等深度融合,打造一批文化新地标、休憩好去处、网红打卡地。近年来,福州建成并对外开放冶山春秋园、新店古城遗址公园,打造三坊七巷、朱紫坊、上下杭、烟台山等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区)和17个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很多已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

位于闽江南岸的烟台山,原本是福州最早的“潮流集散地”。1844年福州开埠后,这里曾汇集17国领事馆(代办处),在中外文化的碰撞下,形成了一个集商贸、文化、生活、教育于一体的特殊区域,特殊的历史文化基因被深深刻印在这片山地、洋楼和街巷里。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变革、城市的发展,烟台山褪去了“潮流”的色彩,又因缺乏系统性修缮保护,这座“万国建筑博物馆”一度陷入沉寂。然而,2023年的一组数据,却让烟台山携巨大流量重回人们的视野:累计游逛客流达1300万人次,销售额4.5亿元——这一切始于2010年烟台山征迁改造。

烟台山管理委员会文物保护科科长江阳林告诉记者,2010年起,福州编制实施《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改造提升规划》等系列规划,启动10个涉迁项目,搬迁居民3100余户,收储文保及历史建筑110余栋,拆除棚户建筑22.4万平方米,并修缮完成89栋古厝及8处石碑、古巷道等构筑物文物登记点。这一全面系统的整治提升,为唤醒烟台山打下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改造好硬件设施,接下来就是如何解决运营的问题。福州积极探索“文物+非遗”“文物+文创”保护利用新模式,推进文物资源转化成影视、图书、动漫、工艺品等文化产品,支持在文物保护区域因地制宜适度发展文化产业和服务业。

当下的福州,年轻人中流行一句话,“拍照就去烟台山”,这充分表明烟台山的商业化策略有效捕捉到年轻人心理,将街区的历史文化元素融入都市生活,让“逛烟台山”成为一种时尚。

烟台山商业街区引入模范书局、臻庭酒店等众多品牌,近300家商户,有买手店、咖啡店、文创店、服装店、酒馆、餐厅等,且这些品牌大多是本地首店。记者在烟台山各处“打卡地”发现,游客确实是年轻人居多,大家用相机或手机,将烙印在烟台山砖瓦和街巷里的摩登定格。

“我虽是福州本地人,但很久没来烟台山了,没想到变化这么大。这种典雅的建筑风格既符合烟台山的历史属性,又融入了许多现代艺术元素,显得更加‘年轻化’,展现出很高的审美格调与品位。”正在烟台山游览的市民刘梦婷说。

用好科技赋能

要让文物瑰宝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就必须坚持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历史文化传播传承提供了新的载体与平台。

郭宁宁表示,福州切实用好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举办地优势,发挥数字赋能作用,充分运用新技术,依托5G、VR、AR等科技手段,打造涵盖五大历史文化街区的“厝厝有余”小程序、“剧游南台”数字文旅社会化平台,推出“云游坊巷”系列旅游产品,让数字技术与传统文化跨界融合、蝶变生辉。特别是结合传承发展船政文化打造的《最忆船政》实景演出项目,已成为近悦远来的文旅新名片。

罗星塔下,马江之畔,中国船政文化城熠熠生辉。依山傍海的福州马尾是中国船政文化的发祥地,150多年前,左宗棠等人在马尾创办了福建船政,开展了建船厂、造兵舰、办学堂、引人才、派学童出洋留学等一系列“富国强兵”活动,是近代中国人探索国家自强之道的重要实践。时至今日,“爱国、科学、创新、图强”的船政精神依然激励着后人。

记者来到中国船政文化城时,全国首台折叠渐进式多维体验剧《最忆船政》正在上演。《最忆船政》演绎剧场位于中国船政文化城内的机修车间,在现代科技加持下,剧场打破了传统固定的观演模式,为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多维感官震撼。据介绍,项目舞台开创性地大量使用了折叠机械结构造景,营造出移步换景的奇妙舞台空间。围绕“折叠和渐进”这个贯穿全剧的概念,利用多媒体影像对舞台实景进行了虚拟二次折叠,全方面立体式将机械变化和数字内容合理地融为一体,创造出一个超现实的数字艺术折叠空间。坐在可以移动的观演区,仿佛置身时光飞船,随着周边场景的自动变化,可沉浸式体验百年船政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历史传奇。该剧自2023年12月23日首场公演以来,演出已经超过200场,几乎场场爆满,一票难求。

“找到了,在这里,快来打卡!”在福州市仓山区螺洲古镇,游客穿梭在帝师故里牌坊、天后宫、尚书第等众多古建筑中,一边举着手机比划,一边不时发出兴奋的呼喊声。这是由仓山区文体旅局及仓山区旅游事业发展中心共同创造的数字剧本游“剧游南台”,旨在挖掘仓山的人文特色,串联螺洲、林浦、阳岐、烟台山等文旅资源,使用AR数字技术将虚实进行结合,以游戏化互动的形式让游客们在探秘过程中了解当地文化。

据了解,“剧游南台”开发了《严校长的同窗日记》《尚书寻踪》《古渡传红》《仙子奇缘》《帝师赐福》《烟台山寻宝》6条线路,参与者能够扮演不同的角色,根据剧本的发展去往不同点位参与打卡、答题、解谜,感受仓山的人文历史。当完成这个剧本任务后,能够获得相应的积分,还可以兑换剧游南台系列文创礼品。

依托数字技术,福州不断探索闽都文化的创新性表达,提升游客的参与感和景区的知名度,打响闽都文化国际品牌,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传承与创新,助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记者 孙世芳 薛志伟 刘春沐阳)

调查手记

让历史文化遗产再展芳华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是摆放于博物馆之内,使之成为仅供观赏的展陈或纪念品,抑或是封存在库房里,死看硬守?显然,这些做法只会使文化遗产失去原有的生命力和文化内涵。人民群众是文化遗产的真正主人,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绝不能“养在深闺无人识”,要做到应开尽开,使其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方面充分发挥作用,让人民群众共享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成果。

要让历史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机、再展芳华,需要更加关注文化遗产的现实意义,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让文物真正活起来。近年来,福州坚持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来抓实、抓好,有效促动保护传承成果更好惠及人民群众。

坚持公益属性。重点文保单位应坚持“能开则开、应开尽开”原则,持续扩大开放程度。注重发挥文物承载的文化力量,不断丰富展示利用手段,使文物更好融入生活、服务人民,发挥文物社会功能。

拓展文旅消费。以文化优先、大众消费为导向,依托历史文化街区和文化遗产点,打造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旅新场景、新业态,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加丰富的历史文化滋养。比如,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去年通过国潮消费季、文化展览等形式,策划“坊巷音乐节”“街头文化艺术节”等各类活动1500场,成为展示闽都文化魅力和活力形象的城市窗口,得到市民广泛赞誉。

突出共建共享。注重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出台配套政策、保障措施,鼓励群众参与历史街区、传统村落的保护、修缮,调动群众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条件允许的地方,可以引入有实力、有资质、有经验的社会力量,通过捐资等形式参与文物保护和开放利用工作。(刘春沐阳)

【责任编辑:钟培培】
相关新闻
福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

日新闻排行榜周新闻排行榜月新闻排行榜
丫霸!国内唯一!福州这家企业制造的镜头有“透视眼”
丫霸!国内唯一!福州这家企业制造的镜头有“透视眼”
福州人别跑空啦!儿童公园戏水园已关闭
福州人别跑空啦!儿童公园戏水园已关闭
飞阅福州丨新潮涌动 韵味闽都
飞阅福州丨新潮涌动 韵味闽都
飞阅福州 | 蓝海织梦 绿岸生辉
飞阅福州 | 蓝海织梦 绿岸生辉
福州房产频道
存量房贷利率下调惠及面广 200万贷款每月或少还600元
存量房贷利率下调惠及面广 200万贷款每月或少还600元
专题推荐
2024年福州市网络文化节
雪域榕情 跨越山海——福州援藏30周年
第十二届海峡青年节之“情系两岸”海峡两岸好文章青少年征文活动
“有福之州 向海而兴”2024年短视频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