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江:证明“唐代石梁桥”实为宋桥
中国文物学会会员、闽侯县博物馆原馆长曾江是一名“桥痴”。从事文博事业数十年,他编著了《闽侯古代桥梁》等近30本书籍,参与了多座濒临毁坏古桥的抢救修复工作。近日,记者采访了他。
曾江。
破解“三元”之谜
为古桥正名
“早年在古桥考察工作中,我用事实证明先前发现的‘唐代石梁桥’并非建于唐代,为准确记录古桥历史作出贡献,这让我很有成就感!”曾江说,长久以来,许多石梁桥上的“上元”铭文常被误认为是唐代纪年年号,他通过多年的实地调查与研究,进行系统辨析后,于2009年提出了颠覆性的观点——福建目前尚未发现唐代石梁桥。
“用以证明石梁桥建于唐代的‘上元’铭文,其实并非具体的朝代年号,疑是古代术数历法中‘三元九运’的纪年方式。”曾江告诉记者。
2009年7月,曾江在闽侯大湖坂头村谢坑自然村看见一座建于宋代的单跨平梁石构桥,桥上铭文中有“下元”二字。这印证了“上元”“中元”“下元”为“三元九运”纪年方式(20年为一运,60年为一元)的论断,为他的学术观点提供了有力证据。
为了验证自己的观点,曾江走访了福州及周边地区的百余座桥梁,并与宋代所建桥梁进行细致比对与鉴别,证实所谓“唐代石梁桥”建于宋代。
之后,曾江撰写的学术论文《闽中石梁桥“上元”“中元”铭文浅析》入选《2009年中国古桥研讨会暨海峡两岸古桥学术交流论文集》,并获得著名桥梁专家唐寰澄的肯定。
走访福建多地
为古塔“留像”
曾江长期致力于研究古桥、古厝、古塔等文化遗产,他利用业余时间到龙岩、泉州、莆田等地考察,耗时15年编著的《福建古塔》,记录了福建各地古塔的壮丽与沧桑。
到龙岩永定拍摄东华山塔时,曾江住在一间简陋的民宿里。当晚下着雨,民宿的窗户玻璃破裂,冷风吹进来,屋顶又漏雨,曾江只能抱着摄像机睡觉,用身体为它挡雨。次日清晨,因为找不到当地人带路,曾江只好独自到海拔近千米的地方寻找东华山塔。
作为基层文物工作者,曾江深知古桥、古塔等历史遗产保护的重要性。从事文博事业数十年,曾江在文物考古调查、学术研究等方面成绩显著。他长年深入乡镇村庄,对闽侯县内百余座古桥都进行了实地调查、勘测丈量与详细记录。
曾江不断呼吁政府加大对古桥的保护力度。在他的努力下,闽侯先后抢救修复了白沙远济桥、青口宏屿桥、廷坪坑坪桥等一批古桥。(记者 全怡月 文/摄)
- 江敏芳:推广乡村好物的“闽侯芳姐”(2024-10-04 08:42:12)
- “爱管闲事儿”的守桥人:为了守住“国宝”,被骂也值了!(2024-09-29 09:04:26)
- 郑荣:在数字世界开疆拓土21年(2024-09-26 08:29:40)
- 刘盛泽:大脑和脊柱里的“拆弹”专家(2024-09-20 08:14:09)
- 寇光武:引领福建化工行业高质量快速崛起(2024-09-19 08:27:40)
- 陈月华:创建闽侯县首个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畅通患者“呼吸之路”(2024-09-17 08:08:59)
- 吴航颖:用爱浇灌每一粒种子 数万张照片见证立德树人初心(2024-09-12 08:18:27)
- 王维乐:专注锂电池研发21年 让“福州智造”加速“出海”(2024-08-27 08:24:28)
- 郭峰:防患于未“燃”的护林员 每日巡山约20公里(2024-08-24 07:55:39)
- 吴松超:热“血”滚烫的退役军人(2024-08-21 08:08:24)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