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福州新闻网
电脑版
飞卡阅读 头条 福州 原创 专题 图解 H5 福建 天下 台海 海峡纵横电子竞价平台 福州人才 金融 福州都市圈 区县
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州

左海会客厅|张钹:中国人工智能“无人区”的拓荒者

2024-05-15 08:18:00来源:福州日报  作者:蒋雅琛 林榕昇

本期嘉宾

张钹 福州福清人,1935年生,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人工智能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奠基人之一。张钹于195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同年留校任教至今。他主要从事人工智能、人工神经网络、机器学习等理论研究,以及这些理论应用于模式识别、知识工程与机器人等技术研究,已发表200多篇学术论文和5篇(或章节)专著(中英文版)。

左海会客厅|张钹:中国人工智能“无人区”的拓荒者

年初,OpenAI推出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号称“物理世界的模拟器”,震动整个世界。对此,有人啧啧称奇,有人忧心忡忡。乐观抑或悲观,这些观点都指向对于人工智能未来的思考——人工智能会取代我们吗?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能否超越西方?

问前程,须知来路。要探寻人工智能在中国的诞生,我们可以循着时间的脉络回溯潮起之时:

1978年,在张钹的带领下,清华大学率先设立“人工智能与智能控制”教研组(专业);

1985年,张钹领衔中国首个智能机器人实验室成立;

1990年,张钹和同事联合成立中国首个人工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

回看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编年史,张钹的名字反复出现。我们不妨就跟随这位勇探中国人工智能“无人区”数十载的拓荒者,沿着他的足迹,去找寻问题的答案。

左海会客厅|张钹:中国人工智能“无人区”的拓荒者2018年,张钹回到母校福州英华职业学院,与师生亲切交流座谈。周桃茂摄

勇闯“无人区”

仅仅两年,论文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

人工智能是什么?40多年前的中国,莫说普罗大众,就连专家学者都知之甚少,而彼时的张钹却果断选择放弃任教20年的自动控制专业,毅然进入这一全新且未知的领域。

“1978年,清华大学进行了一次部分院系调整,我们需要重新选择一个研究方向。我的英文比较好,负责查找国外资料。我发现,西方很多名校都有设置人工智能研究方向,那我们必须也有,所以就提议以此作为我们新的研究方向。”张钹说。

为了搞清楚人工智能究竟是什么,1980年2月,张钹作为我国首批出国访问学者之一,远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访学。最初的日子,他过得十分煎熬,胸中总憋着一口气,“那里的学者也好奇,中国大陆的学者是什么水平,看我40多岁了还没发表过文章,很看不起我们”。

以潜心研究回应嘲讽与质疑,张钹发现了数学与人工智能结合的广阔前景,便联系了他的弟弟——当时尚在安徽大学任教的张铃教授,一起推进人工智能研究。“那时候,中美之间一封航空信大概要人民币8毛钱,寄给对方约10天才能收到,一来一回就要约20天。我们计算过,一封信如果超过5张纸,就会超重,须多付邮资。为了省钱,我们特意挑相对薄的纸,写非常小的字。”

一封封信件飞越大洋,两人摸着石头过河,一步步明确方向,第二年就完成了一篇关于机器人运动规划的论文,后来发表于人工智能领域顶级国际期刊《IEEE模式分析与机器智能汇刊》,引起了国际同行的高度关注。

“中国科学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第一篇学术论文就发表在这样一本顶级的期刊上,当时实验室的人态度完全变了。要知道,他们要在这本期刊上发表论文都很难。”随后,1984年,张钹和张铃摘得一项欧洲人工智能奖项,成为首次获得该领域国际重要奖项的中国人。

经过两年的学习,张钹基本掌握了人工智能的相关知识,也坚定了一辈子从事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的决心。“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势必会有很多困难和挑战,但我喜欢探索‘无人区’,这不就是我们需要做的事吗?如果问题都解决了,还需要我们干嘛呢?”

左海会客厅|张钹:中国人工智能“无人区”的拓荒者张钹在清华人工智能研究院办公室。记者 林榕昇 摄

左海会客厅|张钹:中国人工智能“无人区”的拓荒者2021年,张钹在清华继续教育学院举办的学习班上讲课。

开拓“无人区”

引领发展,树立中国人工智能里程碑

1982年,访学回国的张钹踌躇满志,却发现此时国内人工智能研究尚是空白。“当时国家还没有这个研究项目,我和同事思考要怎么在中国开展人工智能研究,商量后决定从需求入手。”

有哪些行业需要人工智能?带着这个问题,张钹再次启程。夏天前往西南,冬天奔赴东北,考察人工智能在军工领域的用途。“尤其是在东北的调查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张钹回忆,他们发现炮弹制造的过程极其凶险,生产车间都建在不同山坳,以防一个车间的爆炸影响其他车间。“尤其是装引信这个步骤,都是人工操作,外国军事代表来了都不敢走进车间。”

对于这一情况,智能机器人大有可为。怀抱着强烈的愿望,张钹和同事们回到北京,着手建立实验室。可是对于刚起步的他们来说,这一切并不容易。比如作为教学和研究基础的机械臂,在美国实验室早已普遍使用,在国内却一“臂”难求。“当时我们找到福建省计算机研究所,和他们合作,从香港转运了一台二手机械臂PUMA560。”

当时,得知机械臂终于登机,正飞往北京,张钹的兴奋之情难以言表,他亲自跟车到机场迎接,直到搬运、装车、运抵清华园,他才松了一口气。

PUMA560的到来震撼了一众专家学者。一支机械臂竟然能写字、能摆积木!大家惊讶于这项技术的同时,也意识到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性,科研经费、课题项目等问题都相继解决。

1985年,张钹领衔成立了中国首个智能机器人实验室,这一年他由讲师直接破格晋升为教授;

1986年,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成立计算机应用博士点,张钹成为这个博士点的第一个博士生导师;

1987年,张钹入选国家“863”计划智能机器人主题专家组,承担国家重点攻关课题;

1990年,张钹和同事一起成立了全国第一个人工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几经艰难,张钹带领团队,用一个个“第一”树立起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个里程碑,搭建起了中国的人工智能研究平台。他提出了基于商空间的多粒度问题求解理论,成为粒计算领域的开拓者之一,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左海会客厅|张钹:中国人工智能“无人区”的拓荒者2011年,张钹(右六)参加清华—日本东京大学“知识社会的智能技术与信息管理”研讨会。

深耕“无人区”

学无止境,钻研第三代人工智能

“ChatGPT从3.5开始能说‘人话’了,错误越来越少,纠正以后还能举一反三,我现在在研究,这个突变是怎么产生的。”张钹认为,人工智能最大的魅力在于未知,而探索人工智能未知的未来,更令他着迷。

如今,尽管已近90岁高龄,张钹依然活跃在科研一线。“我现在每天还在研究,与ChatGPT聊天,看前沿的信息。这个领域发展得太快了,只要有一段时间没看新的材料,和学生们开会就不知道他们在讲什么了。”

学无止境,这是张钹的人生信条。在采访中,他反复强调自己取得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青少年时期在福州学习时打下的基础。

1935年,张钹出生在福清的一个教育世家,良好的教育氛围让他从小就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喜欢钻研问题,尤其是难题,一定要千方百计弄懂。那时候我还在福清龙田镇上学,镇上的老师解答不了问题,我就写信向福州的老师请教。”

得益于刻苦学习,张钹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953年,他参加高考,数理化三门满分,进入清华大学学习。“不管是小学、初中、高中,老师们都对我很好,初中校长甚至把物理化学实验室的钥匙交给我,让我随时可以去做实验。老师们的敬业精神、爱才精神让我非常受教,是他们培养了我。”

张钹说,对于一个人而言,青少年时期最为宝贵。他的青少年时期是在福建、福清度过的,因此他至今都有很深厚的福建情结,希望家乡的发展越来越好。“前几年我也和一些福州企业做研究,感觉福州的高新技术企业越来越多了,实力也越来越强,不过还需更加重视人才培养和教育,加强和院所的沟通与交流,不断提升创新能力。”

在张钹等一代又一代科研人员的努力下,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不断加快追赶西方的脚步。会不会有一天,我们可以超越他们?在张钹看来,这完全有可能。他提出发展第三代人工智能的设想,便是一个机会。

张钹总结,人工智能从1956年到现在,经过了两代的发展。第一代人工智能是以知识为驱动的,第二代人工智能则以数据驱动为主。这两代人工智能都存在缺点——只能解决有限的问题,而且还存在不安全、不可靠、不可信、不容易推广应用等缺点。“比如,在‘雪山’的图像上加入一些噪点,会让机器识别为‘狗’。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要充分利用知识、数据、算法和算力这4个要素,把知识驱动和数据驱动相结合,发展第三代人工智能。这也是一个‘无人区’,不过我们与西方在同一起跑线上,完全有可能实现和世界同步发展。”

采访结束,张钹又马上投入学习之中。在窗明几净的办公室里,看着眼前这位满头花白的老人目光如炬、神情专注,让人心中升腾起对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无限希望。(记者 蒋雅琛

本组图片除署名外由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徐昕昀】
相关新闻
福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

日新闻排行榜周新闻排行榜月新闻排行榜
福建省米其林指南发布,福州好多“捞化”上榜了!
福建省米其林指南发布,福州好多“捞化”上榜了!
36个班 1620个学位 福州南二环再增一所小学
36个班 1620个学位 福州南二环再增一所小学
福州开展防艾主题宣传活动
福州开展防艾主题宣传活动
缘起湄洲
缘起湄洲
福州房产频道
推进“无证明城市”建设 二手房转移登记13个事项一站式办结
推进“无证明城市”建设 二手房转移登记13个事项一站式办结
专题推荐
2024年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旅游节
2024“一带一路”商协会大会
2024年福州市网络文化节
雪域榕情 跨越山海——福州援藏3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