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1+1|福州这些公共文化空间全国最美 美在哪里?
福州5个公共文化空间荣获7项“全国最美”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1日公布2023年长三角及全国部分省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福建赛区)获奖情况,福建省荣获5个大类共计29个奖项,获奖空间数量居参赛省(市)前列,其中福州市5个点获7个奖项。
福州市入选的5个公共文化空间各具特色。位于鼓楼区的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获得“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奖”“百佳公共文化空间奖”和“优秀运营奖”,位于仓山区的大观美术馆、台江区的福州市美术馆(黄培松故居)获“百佳公共文化空间奖”,鼓楼区安泰街道综合文化站获“优秀公共文化空间案例奖”,台江区鹿森书店阅读基地共建空间获“网络人气奖”。
大赛由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中国群众文化学会和上海市民文化节指导委员会共同指导,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主办,共有来自20个省级行政区的148个市及10个自治州的2684个空间参赛。其中,福建参赛的公共文化空间有172个,参与数在15个赛区中位列第五。(记者 林玉和 王玉萍)
市民游客在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内参观游览。记者 林双伟 摄
福州这些公共文化空间全国最美 美在哪里?
如何用珍爱之心、尊崇之心保护好老建筑?如何在保护中做好活化利用,使其在新时代继续焕发光华?位于三坊七巷南后街叶氏民居内的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此次在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中获得3个奖项,给出了生动而鲜活的答案。
福州其他几个获奖单位,也都位于历史老建筑中。如烟台山乐群楼的大观美术馆、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黄培松故居的市美术馆、乌山南麓天皇岭弄高爷庙的安泰街道综合文化站,它们的共同入选,展现了福州在老建筑活化利用方面取得的成果。
这些老建筑在新时代绽放新颜,彰显了历史文化魅力。它们何以入选最美公共文化空间,究竟美在何处?
2日,记者深入探访它们入选背后的美之所在。
市民参观安泰综合文化站。记者 池远 摄
古民居成博览苑 美在共融新生
春节刚过,福州文旅热度未减,三坊七巷依然人头攒动,游客熙来攘往,位于南后街的非遗博览苑,吸引了众多游客慕名来此,了解八闽非遗文化。
“叶氏民居始建于明代,后历经多次修葺,融合明、清、民国三个时代的风格于一体,2009年这里活化利用为省非遗博览苑,重新焕发了生机。”解说员王紫薇介绍,“刚过去的春节假期,除了非遗展览,我们还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天南地北的游客都有,八天期间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
来非遗博览苑参观的游客,首先会被它独特的建筑之美所吸引。叶氏民居外墙为青砖墙体,民国时改建,在南后街的一众建筑中,显得风格独特。走进其中,又别有洞天,大厅空间宽敞,五间正房沿天井北面一字排开。西院为园林,园中有一口半月形水池,平添自然之韵,也能得见昔日主人的雅趣。叶氏民居原为清末翰林、曾担任全闽大学堂监督叶在琦的故居。福州叶氏有“世翰林”之称,共产生了八位翰林,叶在琦是光绪十二年(1886年)进士,选授翰林院检讨,是叶家的第六代、也是最后一位翰林。
“我们博览苑借助叶氏民居得天独厚的建筑院落,开设采光通透的展品陈列厅、空间古朴的非遗传承人工作室,实现了空间结构的合理利用。”非遗博览苑副主任马灵介绍。
在古建筑里展示非遗之美,风格古朴的建筑和传承悠久的非遗,二者相得益彰,历史与文化在此交融,这也成为非遗博览苑吸引游客的“流量密码”。
目前常设的几个非遗展览,参观者络绎不绝。“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总书记的福建非遗情缘图片展”,参观者可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的足迹,感受总书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厚情缘;“福建省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项目展”,则以图文、影像等方式,生动展现南音、妈祖信俗、送王船等福建省9个入选联合国非遗项目。春节期间推出的“龙腾福地——甲辰新春主题非遗作品展”仍在展出,寿山石雕、德化白瓷、畲族银饰、剪纸、刺绣、年画等各种非遗,展现匠心独运与精湛工艺,呈现多姿多彩的龙腾形象,为观者献上一场非遗盛宴。
“这次来参观,真是被福建非遗传承人的工匠精神震撼到了。你看这个‘龙凤呈祥’寿山石雕,多么栩栩如生。”来自浙江青田错峰出游的游客王先生,对着面前的展品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赞叹。
非遗传承发展,离不开创新活力。“你看,这张农民画是不是很有特色?这是用我们福州传统漆画漆艺创作的农民画。”马灵副主任指着展出的一张农民画向记者介绍,农民画是通俗画的一种,由农民自己创作,风格奇特、手法朴素,多绘制、张贴于门窗、炕头、灶头等处。2016年,福建省艺术馆启动农民漆画创新实践,将福州非遗漆画技艺与农民画相结合,开办了多轮农民漆画技艺实验班,创新出农民漆画这一独特的艺术形态。福建省农民漆画培训班学员吴玉环、潘志坚、许建宁、刘文英也凭借农民漆画创作,加入了中国美术家协会。
非遗代代相传,也离不开新生力量。马灵介绍,由于游客众多,非遗博览苑成立了一支小讲解员队员,共有30多人,都是对非遗文化感兴趣的小学生。他们志愿报名,接受培训之后上岗,在周末及节假日为游客提供免费讲解服务。采访当天,来自钱塘文博小学的苏淏宸小朋友正给一些来自江浙的游客讲解。他告诉记者,自己在家人的影响下,自小就喜欢上茶艺这一非遗项目,后来就报名来非遗博览苑担任志愿小讲解员。
“我在这里能够学习了解到更多的非遗文化,也想把福建非遗文化讲解给省外客人,让更多人了解福建非遗。长大后,我也想成为一名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人。”苏淏宸说。
“自2009年正式对外开放以来,我们非遗博览苑热度不减,平均每年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马灵说,“依托叶氏民居,展览一场接一场,全年不间断,‘老宅子晒老手艺’,为非遗保护传承注入活力。这次获得‘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奖’,也给了我们更大的动力!”
位于仓山区乐群路的大观美术馆。记者 林双伟 摄
乐群楼成美术馆 美在传承体验
“樱桃小嘴眼睛斜视,这个唐代陶彩绘仕女俑是不是有一种傲气的既视感?”“鸡头壶创烧始于六朝,早期装饰较为繁琐,到了唐代,因更加注重实用变得简单,体现了从繁到简的过程。”2日适逢周末晴好天气,位于仓山区烟台山历史风貌区的大观美术馆客流量不减,变身讲解员的副馆长叶剑飞被参观人员团团围住,生动的讲解带领大家更直观地了解馆内艺术品的“前世今生”。
大观美术馆是榕籍爱国侨领曹燕灵、陈文源伉俪创办的公益美术馆,也是“福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心·榕侨文化佳园”和“同心·海归文创联盟”,此次荣获“百佳公共文化空间奖”。
美术馆所在地乐群楼是烟台山的标志性建筑、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清咸丰四年由各国领事馆集资建成,为二层砖木结构建筑,是福州最早用于各国领事以及商人聚会的俱乐部,被称作“万国俱乐部”。
“美术馆是曹燕灵、陈文源伉俪筹备3年的心血之作,主要展出夫妻俩多年来不遗余力在海内外收集的中国古代艺术品,‘让文物回家’的同时,弘扬并对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观美术馆常务副馆长林辉告诉记者,美术馆共设置了5个展厅,包括临时展厅、正统青花龙纹缸展、历代陶瓷精品展、龙年特展以及“壶里乾坤”历代陶瓷壶具展,系统展现中国古陶瓷艺术的辉煌成就和现当代艺术的新生活力。
记者在展厅里看到,古陶瓷、龙题材的文物、陶制和瓷制壶具等艺术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每件艺术品前都标明了名称和年代,并附上了语音讲解二维码,参观人员只需扫描二维码,便能通过语音或者图文详细了解艺术品背后的故事。
除了展示中国陶瓷艺术的辉煌成就,美术馆还设置了文物修复展厅、宋代生活美学馆等空间,通过举办各类美术艺术展览、中华传统艺术讲座、大观传统文化学堂等文化公益活动,推动国际文化交流,向世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福州城市文化品位。
“你看这个作品,它用简单的几个甲骨文讲述了一个人一天的生活,这是去年‘追梦中华福建行·华侨(华裔)子弟寻根之旅’夏令营学员们,在我们博物馆历史课上创作的一个作品。”在“大观传统文化学堂”空间,叶剑飞拿起一件甲骨文作品向记者介绍。
去年夏令营活动当天,来自印尼、泰国、葡萄牙、缅甸等国家的30位华侨(华裔)子弟在美术馆非遗讲师的带领下,了解和学习中国古代的甲骨文,亲身体验制作、刻写甲骨文,探寻这一古代文字系统的起源、演变和文化意义,收获满满。
“除了博物馆历史课,我们还研发了‘考古学’‘文物修复’‘非遗’等特色课程内容,举办了‘小小考古家——探寻福州根之所在妙手回春修书人’‘重返秦俑本色’等活动,更好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叶剑飞说,开馆以来,美术馆总参观人数已突破20万人次,日预约进馆人数最高3000多人,博物馆历史课、宋代生活美学等深受欢迎。
林辉介绍,接下来,大观美术馆将不断完善特色课程,通过举办更多展览,打造烟台山文化艺术发展新地标,福州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新名片。
位于台江区中平路的福州市美术馆(黄培松故居)。记者 林双伟 摄
老建筑成新空间 美在书香人文
福州市美术馆位于台江区中平路172号的黄培松故居。故居建于清末,坐北朝南三进落,是福州市现存唯一的武状元府。
进入馆内,一步一景,斗拱、悬钟、雀替等木构件工艺考究,天井、通道、绿化小景点缀其中,虽历经岁月风霜,仍难掩其美。市美术馆在这里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文博艺术公共文化新空间。
春节期间开展的“甲辰启瑞——年味邮票艺术展”,至今仍热度不减,许多市民游客前来打卡。市民李女士告诉记者:“我经常来市美术馆看展,展览很有质量,这次邮票展我欣赏到了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相当惊喜。”
市美术馆展陈部黄帅介绍,除了举办展览,市美术馆还举办美育公教活动,覆盖美术、书法、篆刻、摄影、工艺等多个门类,形成了闽都艺谭、美育课堂、福美之夜、书香古厝等福文化特色公教品牌。黄帅告诉记者,利用厅堂敞亮、厢房众多的优势,美术馆还开设了艺术展厅及影音室、图书室、创作室等,成为集展览陈列、艺术交流、教育推广与文化休闲于一体的公益性文化艺术场所。
安泰街道综合文化站位于乌山南麓天皇岭弄25号,省级文保单位高爷庙所在处。2日,记者来到文化站,树叶吹奏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邱少春老师正在为爱好者传授“吹叶”技艺。清幽的“吹叶”声,从这座老建筑中传出,显得别有韵味。
高爷庙新修复的戏台,经常举办各种传统文艺表演。文化站站长陈春萍介绍:“每周五下午,我们在这里开设公益评话书场,弘扬福州传统评话,还有志愿者组成的闽剧票友剧社,长期开展公益表演活动,让文化传承真正落实在日常市民生活中。”
周一舞蹈排练,周二管弦乐队排练,周三闽剧票友活动……记者看到文化站里周活动安排表排得满满当当。据陈春萍介绍,文化站常态化开展各类艺术普及培训,免费为基层艺术团、戏曲票友团等提供活动场所,还不定期举办各类书画、摄影、老照片展览,活化利用后的高爷庙成为人们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场馆。
孙绍振教授在鹿森书店开讲《水浒传》。(受访者供图)
此次大赛中,鹿森书店阅读基地共建空间获网络人气奖。紧邻“杭舍”的鹿森书店,是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里唯一的书店,扎根闽都文化土壤,构建了一处复合型文化体验阅读空间,成为网红书店。
书店面积不大,分上下两层,进入书店内,典雅的艺术雕塑和精致小物摆件以及古董家具,营造出满满的文艺氛围。
下午时分,店内读者多了起来,年轻读者取下一本杂志,点一杯咖啡静坐阅读,老年人则拿起闽都文化陈列架上的书籍看得津津有味。台江区图书馆还在书店内设立了“台江区图书借阅读基地”,为市民提供便捷的借阅服务。
据鹿森书店负责人何鹏介绍,鹿森书店已举办数百场大型文化及本土人文沙龙,吸引了众多书友参与,每年有近10万人次的读者和游客慕名进店,不仅丰富了福州市民的文化生活,如今也成为上下杭的一处文化地标书店。(记者 林玉和 燕晓 王玉萍)
- 价格大跌!福州人省钱了!最低0.7折!(2024-03-03 09:42:10)
- 传承不守旧 创新不离宗 ——“台江味”受宠的背后(2024-03-03 08:41:29)
- 福清海丝文化展 返回福清展览(2024-03-03 08:41:06)
- 山东“海藻之王”落户福州(2024-03-03 08:22:29)
- 连江举办马祖乡亲联欢晚会(2024-03-03 08:22:22)
- 福州5个公共文化空间荣获7项“全国最美”(2024-03-03 08:03:06)
- 传统集市“十八坂” 街头文艺“十八般”(2024-03-03 07:52:34)
- 200余名妈祖信众抵榕参访(2024-03-03 07:52:23)
- 春到榕城万象新(2024-03-03 07:50:41)
- 4509家!福州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全省第一(2024-03-03 07:48:15)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