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兆浩:倾心捕捞文化“三文鱼”
15日,由罗源县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辑、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百年风流》一书对外发布。该书记录了建党百余年间,与罗源有关的品行高尚、才干拔萃、贡献突出的过世人物。该书由张兆浩任主编,并主笔完成。
张兆浩在介绍自己的新书。
这本书55篇文章、57个人物,每一篇都可视为人物小传,涵盖社会各个阶层。不少人物的资料非常有限,为了让每一个人物更加真实饱满,张兆浩和其他作者进行大量走访调研。
“为了写在罗源治病救人的英籍医生顾玛丽的事迹,我花了8个月搜集资料,求助了25人,包括多位教授、博士,从英国、德国的多家图书馆、档案馆查询相关图文资料,意在使她的形象立体化。”张兆浩说。
“作为土生土长的罗源人,我有责任去挖掘罗源的历史,编写罗源的故事。”《百年风流》是张兆浩近年来主持编撰并出版的第12部与罗源相关的著作。目前,他累计出版了230万字作品。
74岁的张兆浩,为自己概括了一个字“耕”——文化的耕耘者。从1972年起,张兆浩就一直从事教育工作,发表过教学教育论文百余篇,曾被评为福建省特级教师。
2011年6月,结束了近40年教育工作的张兆浩转身投入另一项他热爱的事业——那就是研究“三文鱼”。张兆浩幽默地解释道:“这个‘三文鱼’跟市面上见到的三文鱼不一样,它指的是文学、文史、文物,我把它们比作‘三文鱼’,吃起来也有滋有味。”
退休以来,张兆浩撰写的文学散文有《丹橘集》《史翰集》,出版了诗歌专著《芙蓉集》、小说专著《辛夷集》,最近忙于《紫薇集》结撰。
“文史不分家,我文学创作的灵感很大一部分都是源于罗源的历史文化,以及多年工作生活的积累。”张兆浩介绍,他曾经创作了一部历史题材的小说,名叫《张知县和崔知县》。书中两个主要人物的素材主要来源于典籍志乘。张兆浩以真实历史人物作为创作蓝本,融合当下流行的穿越手法,以灵动风趣的笔触挥就了这部中篇小说,读来令人奇趣横生。
张兆浩致力于罗源文史及文物研究,不亚于文学。10多年来,他走遍罗源11个乡镇,踏访了不少古迹,翻阅不少族谱。他撰写文史类论文短章98篇,参与并主持编撰了《罗源历史文化丛书》《草桥头·溪尾街》《升华》《卿云烂兮》等多部记录罗源历史文化的著作。
他还经常到学校、社区、机关,开讲座、赠著作,开展各种文化公益活动。(记者 刘露 通讯员 林晋如/文 记者 林双伟/摄)
- 福州市湖际小学首届校园文化艺术节精彩纷呈(2023-12-16 22:23:59)
- 跟着总书记学历史第二季丨品苏子风韵(2023-12-16 10:36:14)
- 湖柄村:让海洋文明“火”在大山里(2023-12-16 09:02:38)
- “有福之州”文旅推介会在京举行(2023-12-16 08:22:45)
- 展示“非遗” 魅力,助力打响闽都文化国际品牌(2023-12-15 17:43:06)
- 省文联召开明年工作务虚会(2023-12-15 16:19:06)
- 2023年黄檗文化与中日民间友好学术研讨会福州举行(2023-12-15 10:11:04)
- 【理响中国·人民至上@中国式现代化】三坊七巷古今交融 添彩闽都现代风情(2023-12-15 09:34:58)
- 大圣文化,从山里向海远播——探访大圣文化祖地顺昌(2023-12-15 09:34:53)
- 【理响中国·人民至上@中国式现代化】从坊巷到社区,探索当代中国文明(2023-12-15 09:34:48)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