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福州新闻网
电脑版
飞卡阅读 头条 福州 原创 专题 图解 H5 福建 天下 台海 海峡纵横电子竞价平台 福州人才 金融 福州都市圈 区县
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州

闽师内迁:硝烟中树起丰碑

2023-10-25 09:16:48来源:福州晚报  作者:李晖 石美祥

抗战时期搬到永安,校舍被炸仍培养出1435名毕业生

闽师内迁:硝烟中树起丰碑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喊出了“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口号。

在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前身——福建省立师范学校(简称“闽师”)内迁永安。日军频频轰炸,闽师在硝烟里舌耕不辍,教泽四播。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938年至1945年,闽师兼办多所民校,推出师范生包教制,普及义务教育;组织抗战宣传队,写标语、贴壁报,动员民众武装抗日;成立抗战剧社,演露天剧、教抗战歌曲,鼓舞民众抗日士气……

80多年过去了,闽师在困境中坚持教书育人、积极参与抗日救国的精神,是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爱国、奉献、自强、团结,将永远激励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师生薪火相传、奋发前行。

抗战时期,闽师迁到永安文庙办学。

内迁永安:因地制宜继续办学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寇一路烧杀抢掠,并对我国学校及学术文化机关进行摧残破坏,妄图用炮火摧毁反日文化的集散地。

1938年日寇战火烧到闽海,福州告急。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宣传教育处处长吕南勋介绍:“为延续中华民族文脉之根基,保存教育机构,1938年3月,闽师内迁永安,教学设备、图书仪器、生物标本等装箱用汽车溯闽江而上运至南平,随后改用汽车或木船经沙县运抵永安。”

闽师内迁永安城,来不及新建校舍,只有文庙(孔庙)可以安排一部分人。闽师采取特殊措施,让二年级、三年级的学生分散到各个乡村去做民众工作,宣传抗日救亡。留在校内的学生则组织“晨呼队”,黎明即起,列队唱着歌曲走到街头巷尾,促进居民早点起来工作。

鲁迅好友、作家许钦文当时是闽师的国文教员,他在1993年出版的《闽师之源》一书中回忆道:“文庙的房间并不多,大殿权作礼堂,东西厢房做教室,一些偏房做师生宿舍。因陋就简,凡事将就,教学却很认真。为着救亡,意志坚定,精神是一点都不敢松懈的。到了树林里,把小黑板挂在高大的松树干上,学生席地而坐,‘鸟鸣山更幽’,松涛呼呼,大自然的教室显得格外清静,教师们清晰地讲解,学生倾耳静听。”

男生宿舍被炸后,学生在废墟中寻找可用的生活用品。

校舍被炸:借用祠堂教学

1939年5月9日,日寇轰炸永安,闽师文庙校舍被炸。

“那日上午,我们前往小山坡上课。刚到不久,就响起了预备警报,接着又响起紧急警报。刚跑进山林还没隐蔽好,东南方的天空出现敌机三架,又三架、又三架。眼看着这伙强盗在上空绕了一圈,就俯冲投弹,没过几分钟,就听到‘轰轰’的爆炸声。”1942年毕业于闽师的王焕刍在《忆母校被炸迁大湖》一文中写道。

警报解除后,传来了坏消息:学校被炸了,厨房、膳厅、教室、男生宿舍都被炸平了。“大家要立即回校,但被军事教官劝止,以防敌机重来。真是万分焦急,好难熬过。记不得是否吃过午餐,只记得《大刀进行曲》唱得很起劲。”王焕刍回忆道。

1939年5月10日,闽师迁往距永安城关20多公里的大湖乡,借用当地祠堂、庙宇、民房作为临时校舍,继续办学。

闽师把天爵公祠作膳厅,庆元公祠作图书馆,陈忠毅祠作科学馆,江王祠作医务室和农场。闽师还将璞园公祠作为女生宿舍,名“笃行斋”,门口写着“壮志追红玉,英风效木兰”的对联;把达斋公祠、振华公祠、敬轩公祠作为男生宿舍,名“尚勇斋”“立信斋”“居仁斋”。

闽师的师生们还建了一座7米高的“抗战建国阵亡将士纪念碑”,矗立在大湖乡的入口处,弘扬抗日将士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学生们在“抗战建国阵亡将士纪念碑”前合影。

“三杆教育”:拿起笔杆枪杆锄头杆

爱国志士王秀南自1938年6月起任闽师校长,他把“愿将铁血夷倭寇,敢献头颅奠国基”作为座右铭,并印在自用的信笺上。

“在大湖乡的办学过程中,王秀南校长提出了‘三杆教育’,即拿起笔杆能写,做个有学问的学生;拿起枪杆能从戎报国,抵抗外侮;拿起锄头杆能生产劳动,自食其力。”吕南勋介绍。

在这一战时办学方针的指引下,闽师兼办了多所民校,负责扫除文盲、普及义务教育。闽师还推出师范生包教制,要求每一名学生包教一两个文盲识字,收效很大。

闽师学生组织抗战宣传队,每星期轮流到附近的村子宣传抗战形势,写标语、贴壁报,动员民众武装抗日;成立抗战剧社,演露天剧、教抗战歌曲,鼓舞民众抗日士气。其中,抗战剧社在永安南门戏院公演的大型话剧《家》,受到当地群众好评。

为解决粮食问题,闽师每周安排学生上两个下午的生产劳动课,学生在有经验的老师指导下种菜,每学期一个学生要上交25公斤青菜。有时食堂缺粮、缺柴,闽师就临时组织学生到外地挑米,上山砍柴。就这样,全校师生同心协力,克服困难,坚持办学。

“大湖师范生的生活是清苦的,但给我们一生带来了莫大的好处。在以后的生活中,不管到天南海北、穷乡僻壤,我们都能适应,不管什么困难,都能克服。”1944年毕业于闽师的叶拱枢在《忆“三杆教育”和“国民教育示范区”》一文中写道。

育才摇篮:硝烟中1435人毕业

当时军训是闽师的必修课,学生们穿着统一的服装:男生穿草鞋,着黑色中山装,戴学生帽,扎腰带,打绑腿;女生上着士林蓝旗服,下穿黑裙。

“在大湖学习的几年里,印象很深的是军事化的生活。不仅学习过《步兵操典》中的有关章节,还学习了军礼的由来及步枪的结构和名称等。”1943年毕业于闽师的连郁文在《在大湖的军事化生活》一文中介绍,学校每天早上要举行升旗仪式,起床钟一响就要迅速穿衣、戴帽、穿袜鞋、打绑腿、扎腰带,一般要在5分钟内跑步到操场,站到自己的队列。如果迟到了,要在队伍之外立正,由考官询问原因、斥责,是很丢脸的。

叶拱枢在《忆“三杆教育”和“国民教育示范区”》一文中也写道:“考官像管士兵一样管学生,清早操练,每周还有两个下午上军事课,使大家掌握了一定的军事常识。如果真有战事逼近,我们这些学生有三分之一是可以拉得出去的。”

“从1938年到1945年的近8年时间里,闽师共有8届学生1435人毕业。”吕南勋介绍,毕业后,他们多数在福建各县市从事教育工作,有的到高等院校继续深造,有的到台湾任教或择业,也有的到东南亚国家谋生。还有的学生尚未毕业,就直奔抗日战场杀敌报国。(张信容 李晖/文 图片由石美祥翻拍)

【责任编辑:徐匆】
相关新闻
福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

日新闻排行榜周新闻排行榜月新闻排行榜
烈火之鉴!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警示录!
烈火之鉴!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警示录!
福州纺织工业元宇宙辅布司园区揭牌
福州纺织工业元宇宙辅布司园区揭牌
福州240小时过境免签宣传片《让世界看见福州》
福州240小时过境免签宣传片《让世界看见福州》
紧急救援!福州一对年轻男女被困
紧急救援!福州一对年轻男女被困
福州房产频道
福州333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开放申请
福州333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开放申请
专题推荐
第二届中国侨智发展大会
2024年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旅游节
2024“一带一路”商协会大会
2024年福州市网络文化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