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风团成员展示自己的扎染作品。记者 郑帅摄
“这里的乡村就是我想象中的‘桃花源’。”“第一次动手做扎染,真是非常有意义的体验。”“原来这一桌‘满汉全席’都是石头做的!”9日,“同根同源中华情”海峡两岸好文章青少年文学采风活动进行到第二天,两岸青少年在罗源县松山镇竹里村,沉浸式体验畲家特色扎染文化,走进罗源滨海玉石文化城,感受寿山石雕刻的艺术魅力。
刚走进畲族名村竹里村,一排充满畲族风情的建筑便映入眼帘,由荒废老屋改造而成的谷仓画院吸引了两岸青少年的目光。“画院以畲族文化为基础,结合了罗源的乡土特色,推出一系列文创产品,提供陶艺、漆画、扎染等体验项目。”谷仓画院负责人郑先生介绍,未来谷仓画院将以竹里村为基地,整合村落资源,促进竹里村经济发展。“在乡村里有这样一个艺术空间简直太好了,这里非常适合开一些独立的艺术展。”台湾裕成高中学生吴孟蓁兴奋地说。
在画院里,两岸青少年沉浸式体验了一次畲族特色草木染。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发挥奇思妙想,依照抓、绑、染的步骤,先扎出一个个形态各异的布结,再用橡胶圈固定,随后进行染色、清洗、晾晒,很快布料就展现出独一无二的纹路。“我们做的每一块扎染都不一样,这就是传统文化的精妙之处。”台湾明德高中学生傅姿尹开心地向记者展示她制作的扎染围巾。
“太逼真了,真没想到这是用石头雕刻成的!”在罗源滨海玉石文化城的安于自然艺术馆,一桌“满汉全席”吸引了两岸青少年的目光。
燕窝、鲍鱼、鱿鱼、蘑菇、粽子、虾酥、月饼……30多盘“菜品”摆满了整张桌子。这些“菜品”颜色鲜亮、纹理细腻,但没有香味。得知这些“美食”都是用石头雕刻而成,两岸青少年连连称奇,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留念。“参观了好几个寿山石雕的展馆,我感受到了石雕匠人们的精湛技艺和创作才能。”吴孟蓁说。(记者 任思言)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