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福建580万人的超级工程背后,竟藏着这样的秘密!
为解决闽江口城市群和平潭综合实验区供水短缺问题,福建省平潭及闽江口水资源配置(“一闸三线”)工程应运而生,该工程由大樟溪莒口水闸,竹岐至大樟溪引水线路,大樟溪至福清、平潭输水线路,和大樟溪至福州、长乐输水线路组成。
“一闸三线”工程是列入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项目之一,引水规模、实施难度之大,均堪称福建省之最,要建设这样一项,关乎一方百姓安全用水的民生工程。谈何容易?这项工程的背后又有哪些亮点和难点?一起来看看。
NO.1 仿自然过鱼通道
在“一闸三线”工程中,有一条通道是为了一群特殊的“客人”准备的。
这群鱼儿一定想不到,它们此趟以“滑梯游戏”开始的旅程,对提高大樟溪水体净化能力、维护生物多样性及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林凯航 摄
这条通道是什么?
这条长达1373米的通道名为仿自然过鱼通道,是福建省首条鱼道。鱼道包括高、低进口,过鱼通道,汇合池,防洪闸,出口,观察室和采样室等,以及必要的补水设施和进口接底设施。
由于省内没有相关工程可以参考,项目还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前往外地进行考察,并专门进行科研实验,在估算大樟溪鱼群洄游能承受的坡度后,对鱼道进行了设计。该工程曾获两项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为什么要在“一闸三线”工程中建设这样一条通道?
从环评角度来看,“一闸三线”工程莒口拦河闸的建设运行会阻隔鱼类的洄游通道,对鱼类等水生生物及水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影响。根据我国法律和相关法规的要求,须修建过鱼设施,帮助受到阻隔的鱼类顺利上行或下行通过闸坝,到达其繁殖地、索饵场或越冬场等重要生活史场所,以减缓工程对水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
这项过鱼设施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第一,保留洄游鱼类洄游通道。针对工程影响河段中具有显著洄游特征的鱼类,本过鱼设施的保护目的是保障其洄游通道畅通,保护鱼类生活史的完整性。
第二,促进坝上坝下群体交流。拦河闸建成后,过鱼设施可使鱼类有效生境面积得到扩大,有利于鱼类种群的增长。对于定居性和小范围迁移鱼类,本工程的保护目的是保证闸上闸下之间的鱼类群体交流。
NO.2 东瀚隧洞
在“一闸三线”工程中,有一处地质情况极为复杂,施工安全风险大,需要重点管控的特长隧洞——东瀚隧洞。
“一闸三线”工程分为六个土建标建设,土建五标主要负责福清石溪至东瀚输水线路建设,总长32.582千米,是大樟溪至平潭输水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内容就包含了东瀚隧洞,东瀚隧洞全长4423米,是福清输水管道与海坛海峡跨海管道衔接的重要节点,共下穿4座山丘。
这项工程难在何处?
第一,地质复杂。其中,隧洞中部存在847米长的浅埋暗挖复杂地质段,平均埋深约25米,是隧洞施工中极为困难的部分。
第二,气候影响。由于东瀚隧洞靠近海边,地处海洋性季风气候带,受海风倒灌压制影响,导致洞内抽排烟困难,施工作业耗时大大增长。
如何破解这些难题?
为保障项目顺利推进,项目组经多方共同探讨、方案比选和技术攻关,采用超前地质预报、地质雷达、通风竖井等方式,开创性采用了垂直通风竖井技术,从地面垂直打设3个通风竖井,以加快爆破后抽排炮烟速度,保障洞内施工空气质量。
“这3个竖井最早是通风口,其后是二衬砼下料口,再后来是灌浆下料口,‘一口多用’,对比常规施工方案,东瀚隧洞关键线路工期总量缩短了五分之二。”福州水务平潭引水开发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程玉泉介绍。
NO.3 跨乌龙江
在“一闸三线”工程漫长的建设期中,技术突破还有很多,如城门5#-4#曲线硬岩顶管项目,建设过程艰难,疑难问题众多,施工难度之大堪称全国之最,它是平潭及闽江水资源配置工程第3标段建设项目之一,全长1137.679米,也是国内首条硬岩曲线穿江复杂地层钢顶管,没有可参照类似工程案例,也无经验可寻。
此工程施工的重难点有哪些?
该段顶管穿越中砂层长度国内罕见,超长距离+曲线+硬岩,该项目面临的多个技术难题让修建过程注定困难重重。
项目经理艾慧介绍,其中一个难题就是超长距离顶管施工,测量导向,同时,超长距离顶管,管道口径又很大,顶力控制难度大,需要合理运用触变泥浆减阻技术、中继间顶进技术,确保主顶最大顶力不超工作井允许承受的最大顶力设计值。此外,还有顶管机的姿态控制难度大、长距离顶管施工综合性强、硬岩顶进设备刀具磨损检测及更换的安全保障风险高、岩石强度高导致刀具磨损严重……“十多个难题,我们一一攻破。但每天只能顶进1米左右,用‘绣花’功夫向前突破。”艾慧说。
怎么解决这些难题?
“我们以城门支线5号至4号超长距离曲线硬岩顶管为研究对象,结合城门4号至3号超长距离中砂层顶管,长乐支线下穿高铁、高速、国道,金水湖支线沉井岩层下沉等工程技术特点,依托集团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技术中心,并联合高校科研团队,强化科技创新,破解施工中遇到的难题。”艾慧介绍。
项目部采用井周工法桩加固、井顶精准配重、井底定点爆破和不排水绞吸等联动举措,完成了大型沉井复杂工况下的稳定沉降;创新采用三道止水橡胶板及两道空腔内注膨润土固态泥浆止水技术,实现了顶管顺利始发;自主研发偏酸性泥水分离固化技术,保证了顶管有效顶进;设立智能在线监测系统,实现了顶管实时受控;开发基于BIM微盾构施工辅助管理系统,实现了顶管可视化预演。
不仅如此,项目部对该段顶管从专项方案、地质复勘、顶管机设计、顶管顶进、监测及进出洞等各环节都经过详细分析、论证,并采用了许多有别于常规顶管的关键技术。
饮水思源,当思来之不易,感恩在工程背后默默付出的移民群众与各参建方。
- 聚焦高质量发展|福建:以“绣花功夫”建设更加幸福的美好城市(2023-07-21 17:01:45)
- 中国新型显示产业链贡献奖发布 福建企业获创新突破奖(2023-07-21 11:57:17)
- 福州地铁2号线东延线船政文化城站封顶(2023-07-21 08:49:22)
- 福建高校新增人工智能等专业(2023-07-21 08:10:29)
- 福州三江口片区教育项目按下快进键 花海幼儿园抓紧装修(2023-07-21 07:42:13)
- 福州三江口片区配套升级中!新增大量学校+学位(2023-07-20 23:56:30)
- 道庆洲大桥部分路段全封闭施工 绕行方案请查收(2023-07-20 19:29:23)
- 涉及供水、住房、出行……福建一批工程项目进度条刷新!(2023-07-20 18:31:46)
- 已完成75%!永泰嵩口又将添新风景(2023-07-20 18:31:46)
- 莆田市涵江区:加快推进城建项目建设(2023-07-20 16:39:00)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