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福州这家企业用绿色方式“智”造高端铝合金
创业21年,专注干好一件事。这是福建麦特新铝业科技有限公司长期坚持的“发展信条”。位于闽侯青口汽车产业园区的麦特新铝业,瞄准汽车轻量化趋势对铝合金的广阔需求,致力于节能减排的绿色冶炼方式研究,不仅在铝合金绿色生产方面作出了全国示范,其先进设备帮助铝合金行业企业获得特斯拉供应链认可,还研发出汽车、船舶等行业适用的高性能铝材,“创新”招牌越擦越亮。
开创绿色冶金,技术全国领先
“滚滚闽江东流水,浪淘海峡岸西。福建麦特新崛起,人生二百年,鹏飞九万里,看青口龙盘虎踞。江山娇,风雷激,绿色科技创新异……”走进麦特新铝业的大厅,第一眼就能看到这首镌刻在显眼处的《临江仙·麦特新》。
“这是我创办公司时,父亲赠予我的词,也是他对我的期许,希望我能坚持创新,为中国的绿色冶金事业闯出一条新道路。”麦特新铝业董事长柯东杰感慨地说,自2002年创办公司以来,他从未偏离过“创新驱动”这个方向。
麦特新铝业所在的青口汽车产业园区,是福建汽车工业重镇。在汽车行业,铝合金应用广泛,是理想的轻金属材料,使用铝合金代替钢材以实现汽车轻量化,从而达到节能化、环保化效果的趋势日趋明显。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对轻量化要求更高,因为整车重量降低可增加续航里程,所以铝合金市场前景较好。
然而,普通的铝合金生产方式对生态环境不够友好,让麦特新铝业看到了机会。“传统的化学冶金易产生废气和废渣污染,2007年起,我们开始研究物理冶金。”柯东杰告诉记者,公司成功研发出铝合金熔体绿色自洁净物理精炼技术,可有效解决用熔剂精炼时含氟、氯有毒气体和炉渣的排放难题。
“依托自己研发的先进技术,我们建成了全国首条铝合金绿色熔炼示范生产线,集炉内绿色熔炼技术、炉外绿色净化技术、环保回收技术于一体,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为铝合金行业客户提供可全面复制的参照模式。”柯东杰自豪地说。
创新不停步——麦特新铝业研发的阿普拉除气设备,曾荣获有色金属行业科技进步一等奖;在铝合金行业广受好评的除渣泡沫陶瓷,技术位列全球前三;企业主打产品——净化除气装置和过滤材料,已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为飞船提供关键铝合金材料技术……
研发检测设备,打破美国垄断
在麦特新铝业采访时,一项项专利证书,令人印象深刻。“我们申请了46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我参与撰写了两部技术专著,制定了六项国家、行业标准。”柯东杰介绍。
以雄厚的技术实力作支撑,麦特新铝业为铝合金行业做了一件大好事——从2016年起,历时5年时间,聘请国际、国内多名知名专家共同参与,采取“专家指导、自主研发”的模式,成功研制出一套铝合金在线测渣和连续测氢仪器。这套设备可以对铝熔体中的夹杂物进行检测,并经过制样高倍显微镜分析,判定铝合金材料的优劣,最后出具相关铝合金高性能材料级别检测报告。
以往,世界上同类型的检测仪器,几乎被美国企业垄断。我国的铝合金产品想要进入美国市场,必须以一套好几百万元的价格进口美国的设备,才能完成产品检测,进而出口到欧美。
“我们研制的这套仪器,丝毫不逊色于美国设备,出具的报告也符合美国行业标准。因此,去年得到特斯拉公司的认可,成为其指定检测仪器。国内生产的铝合金产品,只要通过该仪器检测合格,并出具相关的报告,就可以进入以特斯拉为主的供应链体系。”柯东杰说。
他认为,好的技术一定有市场。未来,麦特新铝业将接力研发认证技术,从源头上判定铝合金材料的等级,以及在航空航天、高铁、汽车等领域的适用性,助力国内低碳铝合金产业发展。
瞄准高端市场,推出高性能铝材
事业要牢记“手脑并用、迈向创新”——这是柯东杰一直向员工强调的理念。秉承这样的理念,麦特新铝业瞄准世界高端铝合金领域,不断攻克“卡脖子”技术难关,实现铝行业技术的多次突破。
盛夏时节,麦特新铝业新厂区里,大型机械设备全速运转,从工业型铝材到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的高性能铝材,各类铝材产品源源不断“走”下生产线。
对标汽车巨头使用的高端铝合金,促进我国铝合金零部件和汽车用铝板国产化应用,最终代替进口,是柯东杰和团队的奋斗目标。在他们的努力下,去年上半年,麦特新铝业研发的新产品“绿色制备车用高品质6016铝合金大扁锭”投产,之后迅速抢占市场,成为汽车轻量化铝合金制造不可或缺的高优坯料。
作为福建省专精特新企业和福建省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麦特新铝业不断深化技术改革,建设铝合金船舶材料全智能化生产线,致力于开拓新市场。“我们已研发出高性能耐腐蚀的铝合金材料,应用至船舶制造。”柯东杰介绍,目前的船舶制造多采用钢材和玻璃钢材料,如果使用铝合金新材料,可大大提高船舶的耐腐蚀性;同时,铝合金船体比一般钢船耗油少60%,还具有重量轻、运稳、速度快等优点。
“国外同行认为,低碳铝合金将主导全球铝工业的发展。我们希望以智能化、数字化的绿色铝,引领全球铝工业的发展潮流。”柯东杰说。(记者 卞军凯 通讯员 林若野 陈堡 吴国棋)
- 晋安区重点项目扫描:产业民生齐头并进 产城融合加速铺展(2023-07-06 07:48:01)
- 【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以科技服务助力高质量发展(2023-07-04 12:29:05)
- 长乐钢铁加工企业投身乡村振兴 青山碧水间增添“星宿空间”(2023-07-04 07:53:14)
- 东南汽车城自来水厂试产成功 可满足20余万居民及工业园区用水(2023-07-04 07:53:14)
- “小巨人”认定企业!福清这家企业发展有秘诀(2023-07-03 17:30:04)
- 福建省创新战略研究计划联合项目启动(2023-07-03 11:23:02)
- 经济日报关注福建:电动化产业链加速布局(2023-07-03 10:53:49)
- 棒!罗源这家科技小院带领“水中虫草”显身手(2023-06-30 11:44:00)
- 福州港汽车出口突破1万辆(2023-06-30 09:10:11)
- 福州港汽车出口突破10000辆(2023-06-29 15:50:42)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