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让失能人员老有所“护”
福州市国德老年康养中心组织全院护理员开展“鼻饲管长者的日常养护”培训。(资料图片)
核心提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这既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举措,也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制度安排。
长期护理保险(简称“长护险”)是以互助共济方式筹集资金、为长期失能人员的基本生活照料和与之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提供服务或资金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我国于2016年开始在35个城市启动长护险制度试点。2020年9月,试点范围扩大至49个城市,福州新增成为福建省唯一的国家长护险试点城市,并于2021年6月正式启动长护险。
从全市182万名参加城镇职工医保的人群起步,福州按照“医保基金+个人账户划拨”模式筹资,由商业保险公司经办,向定点护理机构购买专业的服务,评估为长期重度失能者,按人均1800元/月标准,由基金和个人按比例分担。
截至4月17日,福州市累计受理申请5661人,已有4312人享受长护险待遇,其中居家护理3621人、机构护理691人;全市共有101家定点护理服务机构加入长护险工作。
如何通过创新服务举措,使长护险更好地惠泽更多失能老人?“我们主动发挥长护险在失能评估、经费结算、居家护理、委托经办等方面的优势力量,积极与民政部门探索相关养老政策的衔接融合。”福州市医保局党组书记江智文说。
长护险在为失能人员提升生活质量和维护生命尊严的同时,也有效减轻了许多家庭的护理负担和经济压力。长护险带来了什么?各方还有哪些期盼?记者对此进行了调研。
福州西园老年公寓护理人员推着老人在花园里散心。(资料图片)
失能老人:更有尊严地活着
上午8时,护理员谢依妹准时来到福州市鼓楼区87岁的翁金珠家。换纸尿裤、泡脚、洗手洗脸完后,谢依妹将老人抱回床上,用家用平躺式洗头盆给老人边洗头边按摩。“舒服吗?”“舒服哦。”
“妈妈三年前因中风瘫痪在床,依妹比我们照顾得好多了。”老人的家属说,“长护险太好了!护理员每月来15次,每次2小时,还有护师上门换尿管。特别是专业康复师每周来按摩一次,大大缓解了老人长期卧床导致的背部疼痛等症状。”
和谢依妹一样经过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专业培训,从福州市长护险护理服务基地毕业的护理人员共有1103名。福州市建立医保牵头,人社、财政配合,院校负责的护理人员培训机制,有效提升了福州市重度失能老人护理质量。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福州市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38.95万人,老龄化程度20.33%,居全省首位。在老年人口中,失能老人占有一定的比例。专业的护理服务,在提高失能老人生活、生命质量的前提下,可促进益寿延年。
每天下午2点至3点半,是福州市仓山区金秋老人院的集体泡脚时间。“泡脚能增强老人的血液循环,但给每个护理型老人泡脚,水的温度、搓脚力度的把握,都有讲究。”院长吉缨缨说。
金秋老人院成立于2000年,是福州市唯一的专收高龄病残、智能缺失,需要专业护理照料的中风瘫痪、脑萎缩等心脑血管病,以及骨折、手术后康复等家庭无力照顾人员的护理型养老机构。目前92位受托老人,除两位是中度失能,其他全都是重度失能,其中有36人享受长护险。
“通过生理、心理、环境需求整体护理,为老人生命的最后时期增添了温度。最年长的老人106岁,已经在这里生活15年了。”吉缨缨说,失能全护理根据等级每月需4000元~6000元,福建省退休人员退休金大部分为3000元~3500元,有了长护险,有效减轻了许多家庭的经济压力,让更多失能老人能够得到专业护理。
泰康养老福建分公司工作人员到福州新港社区宣传长护险政策。(资料图片)
家属:家庭负担减轻了
林平没想到,自己退休后的生活是要面对突然失能失智的父母。
“2020年5月份,父亲被的士撞断骨头做了手术后,身体越来越差。母亲又确诊患了帕金森病,稍不小心就跌倒,一年要摔倒好几次。小摔不说,肋骨去年7月摔断7根,10月又摔断两根。”林平说。
在福州玉岛苑小区,记者看到双双坐在轮椅上的两位91岁老人。林平告诉记者,老人起居都要人照顾,自己和爱人筋疲力尽,于是每月花6000元请了阿姨。“三年多阿姨换了五六个,主要晚上照顾老人很辛苦。一个好动,睡到半夜不按铃,自己把护床栏杆拿掉,爬起来就跌倒了;一个嗜睡,懒得动,但经常半夜乱按铃。”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随着人口深度老龄化,加上家庭小型化和分散化,传统家庭养老方式难以应对老年失能的长期护理问题。
“2022年春节期间,我们为两位老人申请了长护险,大大减轻了负担,特别是护理员还很健谈,哄得老人都很开心。”林平说,申请了长护险后,护理员上门帮助老人洗浴、理发及压疮预防、认知能力训练等指导,让老人有了更好的护理。
除了居家护理,机构护理也是照顾失能老人的良好选择。在长期关注长护险的福州市政协委员董芳看来,许多失能老人不去养老院,除了传统养儿防老观念外,对养老院服务质量不放心也是重要原因。“公办养老院一床难求,高档养老院大多数人住不起。希望普通民办养老院提升质量,让更多失能人员选择入住养老院,让长护险不但成为失能老人幸福晚年的重要保障,也成为更多失能人员家庭幸福的保障。”
护理员:盼得到社会认同
上午送小孩上学后,8点至10点半到白湖亭附近上门护理;之后骑车1小时到七星井附近,用早晨买的包子填下肚子,开始第二个护理;结束后再骑车半小时到台江尤溪洲附近,从下午3点护理到5点半。这是护理员张红梅的一天。
张红梅今年50岁,是福州市灵活就业人员。她告诉记者,家里上有老下有小,经济压力比较大,正好看到需要护理员,就应聘成为福州国德老年康养中心的一名居家服务护理员,通过培训上岗,每个月有约5000元的收入。
“护理员看似普通,但干好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要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上门服务中,张红梅深深感受到失能老人在身体和精神方面的需求,“特别是看到一些老人失能后情绪低落,自己帮不上忙很着急。目前我只会给老人做一些简单的肌肉放松,希望能学习一些推拿技术,减轻他们的病痛。”
不同于普通的护工或者居家保姆,长护险主要对接重度失能人员,护理需要技术。而长期以来,由于社会认同低,护理员难招,特别是具有医养结合技能的护理服务人员十分紧缺。
在金秋老人院每个护理小组的墙上,都挂着“老人排便情况表”。“每天记录,必要时要动手抠。”吉缨缨说,“护理员要照顾老人吃喝拉撒睡,要不怕脏不怕累,年轻人不愿做。现在从业人员基本年龄偏大,多为进城务工人员、下岗职工等。很多民办养老机构还面临护理人员招不来、留不住的问题。”
在吉缨缨看来,有稳定的护理员队伍,才能有稳定的护理质量,要让从业人员有尊严、有保障。“提升护理员的自我认同感,才能吸引更多有文化的年轻人进入到护理行业,进而带动护理质量的提升。”
“目前我国职业资格里的资质证书中不包含长护险护理人员类,我们正积极呼吁国家增设长期照护师职业资格,划分出初、中、高级别,分别对应基础生活照料与专业医疗护理服务项目,提高护理人员从业的积极性。”福州市医保局副局长陈政爱说。(记者 王永珍)
访谈
期盼“第六险”加快提质扩面
“长期护理保险是世界性的难题,而我国除了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体,患病、失智、残疾等人群的护理需求也在急速增长。期盼各方加快探索、不断完善,推动长护险提质扩面。”福州市政协委员、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董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工作中,董芳经常遇到长期失去生活自理能力人员的护理保障问题,她持续关注长护险试点,并积极建言献策。
长护险被称为继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之后的社保“第六险”,相较于其他社会保险产品,长护险具有从参保到待遇享受的经过时间长,以及高持续率、长积累率等特点,特别是对产品的护理配备条件有一定的要求,需要政府部门统筹,以试点形式逐步推广。
“当前,长护险发展的关键是拥有高质量的护理市场,而这亟须各方合力推动。”董芳建议,医保、财政、民政、卫健部门加强政策协调联动,加大力度扶持打造一批定点护理示范机构;进一步吸引社会力量进入护理服务市场,强化护理服务的多元化与针对性;加快护理人才培养,规范护理服务行为,提升护理服务水平。
目前除福州外,晋江也已开展长护险试点工作。董芳说,希望有关各方加快建立稳定可持续的基金来源渠道,合力摸索出具有福建特色的长护险发展模式,让长护险惠及更广泛的失能人群。(记者 王永珍)
- 福州:60位老人共度生日(2023-04-20 09:24:01)
- 闽侯廷坪:山区养老多元又时尚(2023-04-20 08:20:42)
- 当地通报杂技演员表演中坠亡:已成立调查组(2023-04-17 08:40:31)
- 马尾区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助力乡村振兴(2023-04-14 17:35:00)
- 福建护理科学技术奖评审结果公示!这些项目上榜(2023-04-14 11:10:06)
- 突发!福州一老人掉进敖江!(2023-04-13 23:38:30)
- 幸福养老有“医”靠 福州为老年健康“加餐”(2023-04-13 17:52:35)
- “家在鼓楼 幸福老人”社科讲堂开讲(2023-04-13 07:54:01)
- 福州创新打造“长者食堂+学堂”品牌(2023-04-13 07:37:39)
- “十点钟课堂”在金山街道水都社区开讲(2023-04-12 16:3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