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州要闻

长乐非遗:走进校园留下来

2022-12-26 09:01:50来源:福建日报

前段时间,省级非遗——福州高楼米线传承人陈国锐又一次走进长乐区古槐中心小学,在寒假前为学生们再讲一堂非遗课。2018年,高楼米线首次进入古槐中心小学,至今已培养出一届又一届“小小传承人”。此外,在长乐一中等学校,高楼米线也建立了传承基地。

高楼米线是长乐区大力推进“非遗进校园”的标杆项目。为了避免出现蜻蜓点水、走马观花现象,长乐区以“留下来”作为“非遗进校园”的方向,由传承人根据校园特点“定向创新”,在校园里打造“带不走的非遗课程”,实现接续传承。

校园张开怀抱迎非遗

栩栩如生的螃蟹、小巧玲珑的柿子、晶莹夺目的醉翁亭……一件件镂空、立体的工艺精品,竟然是一颗颗米粒拼接而成的,这就是源自长乐区古槐镇高楼村的省级非遗项目高楼米线。该技艺有150多年的历史,曾一度失传。近年来,毕业于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的陈氏后人陈国锐挖掘、还原了高楼米线技艺,让这项非遗重新面世。

要做成一件高楼米线作品,很不容易。陈国锐介绍,米粒需手工逐一挑选,以外形完整、颜色洁白、呈半透明为标准;再以糯米和籼米按比例熬制浆糊,把原先准备好的米粒黏接成小三角形、正方形或六角形等各种单元形态,再逐一拼接组合,使整个作品呈镂空状,晶莹剔透,完成一件作品最快要一周至十天时间。

因费时费力,而且很难实现经济价值,高楼米线“复活”后的传承成为新的难题。2018年,结合长乐区大力推进的“非遗进校园”活动,陈国锐开始尝试校园传承,率先进入古槐中心小学。刚进入校园,高楼米线就大受欢迎,学校为陈国锐专门建设工作坊,成立兴趣班,由他担任非遗教学老师,吸引100多名学生报名参与。学生们从简单的平面风景作品起步,渐渐学会了制作立体水果、建筑等稍有难度的作品。

2021年7月,在陈国锐的带领下,古槐中心小学的学生们搭建出严复故居,在福州市中小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展示活动中大放异彩。该作品用米约15万粒,耗费1600个小时,充分体现了高楼米线在古槐中心小学的传承。如今,高楼米线已进入长乐一中、华侨中学、古槐中心小学、长乐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幼儿园4所学校,均建立了传习基地。长乐一中开设了高楼米线特色乡土校本课程,学生自发成立了高楼米线社团,在陈国锐的指导下,主动将高楼米线一届又一届接力传承。

以高楼米线为代表,近年来,长乐区积极将丰富多彩的非遗项目引入校园、融入学生。“我们将传承非遗列入学校重点推进项目,挖掘非遗文化的内涵,以‘形成学校精神和文化’为最终目标,将非遗项目特色上升为学校文化特色,建立一批具有‘长乐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学校。”长乐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目前,长乐区各学校通过非遗传承人定期上课、非遗演出常态化进校园、设立非遗课堂等多种形式,为学生们带来了不一样的课程体验,帮助他们体会传统技艺的匠心,领略中华文化的魅力,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

传承人主动创新适应校园

长乐祖地詠春拳,于明末清初发源于闽江入海口一带,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2021年入选长乐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如今,长乐祖地詠春拳的校园传承,已在吴航中心小学、首占中心小学等多所学校有序推进。

“必须心、脑、手、脚都要跟上,出拳敏捷、收招迅速,整套拳法才能一气呵成。”魏君伟是长乐祖地詠春拳第八代传承人,师从国际詠春拳大师郑忠。他介绍,为了让非遗项目更好地适应校园、融入校园,需要结合校园特点主动创新。

2021年秋季开学时,长乐祖地詠春拳首次被引进吴航中心小学,这也是长乐区第一所引进该项非遗的学校。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适应长乐祖地詠春拳的练习节奏,魏君伟在其原有的拳法基础上,结合校园广播体操的特点,创造性地改良出一套“詠春操”。目前,吴航中心小学3~5年级的学生利用课后服务时间,每周一次、分年级练习詠春操。

“长乐祖地詠春拳进校园不仅可以弘扬传统文化,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孩子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还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吴航中心小学副校长林旭升表示,下一步,学校将会组织体育老师进行系统化学习,未来还计划将“詠春操”列入学校的课间操活动。

在校园传承中已有成功实践的高楼米线,同样十分注重结合校园特点的创新。“不同于中药或美食非遗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传承高楼米线更多是体会其中的精神价值,让孩子们铭记工匠精神。”陈国锐介绍,为了帮助兴趣班学生留住具有纪念意义的作品,他成功探索出环氧树脂保护涂层,使作品不会霉变失去黏性,得以长年保存。

“我计划将高楼米线再推广至2所新学校。同时,开始尝试与高校合作,希望能够将高楼米线纳入大学的课程中,通过大学生的创新性研究,让这项古老的手工艺薪火相传。”陈国锐说。

如今,让“非遗进校园”成为“非遗在校园”的理念,已在长乐区蔚然成风。前段时间,长乐职专与长乐区文化馆举行“非遗进校园”馆校合作签约仪式,计划常态性开展长乐祖地詠春拳、茶艺、戏曲入校园等活动。长乐区文化馆馆长钟爱瑾表示,将持续指导非遗传承人开展好非遗教学,创新性实现融合发展,努力打造“带不走的非遗课程”,让校园真正成为非遗传承的重要基地。(记者 卞军凯 通讯员 余少林)

【责任编辑:伊宁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