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武夷山,来看武夷岩茶“岩骨花香”的奥秘

12月1日拍摄的武夷山市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一角(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作为世界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岩茶的故乡,福建武夷山岩茶品种众多,“香不过肉桂,醇不过水仙,韵不过大红袍”的说法,表明了武夷山岩茶的独特地位。

12月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的唯一女性传承人游玉琼(左)在指导儿子方舟(中)学习武夷岩茶的焙火技艺。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采摘、萎凋、杀青、揉捻、烘干等十余道工序组成了传统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武夷岩茶(大红袍)既有绿茶的清香、红茶的甘醇,又独具“岩骨花香”的乌龙茶神韵。

12月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的唯一女性传承人游玉琼(右)在指导儿子方舟学习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的“手工摇青”。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采茶、制茶、斗茶……武夷山的四季因茶而丰富多彩,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茶文化深深融入当地民众生活之中。武夷山市现有茶园面积近15万亩,年产毛茶2万余吨,茶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托。

12月1日,武夷山市团茶制作技艺传承人何世安展示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手工炒青”。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12月1日拍摄的“武夷岩茶第一镇”武夷山市星村镇一角(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的唯一女性传承人游玉琼(左)在指导儿子方舟学习武夷岩茶的木炭烘焙法(2020年5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这是武夷传统茶俗“民间斗茶赛”现场,外国游客在品尝武夷岩茶(2017年10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这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国家级传承人叶启桐(左一)在斗茶赛上点评茶样(2017年10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 32个新项目上榜!第七批市级非遗名录公布!(2022-12-30 10:13:07)
- 长乐非遗:走进校园留下来(2022-12-26 09:01:50)
- 福州:体验传统文化 感受非遗魅力(2022-12-19 07:59:05)
- 新华社关注福州:茉莉花茶的传统窨制工艺(2022-12-18 08:58:49)
- 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 福州“非遗快闪”精彩亮相(2022-12-17 21:51:23)
- 福建4处上榜!2022全国“最受欢迎公共文化空间”TOP50揭晓(2022-12-15 15:05:44)
- 央视关注闽北青年茶人聂霖:茶乡“后浪” 匠心做好茶(2022-12-14 11:10:15)
- 公示!福建拟推荐这5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022-12-12 17:48:36)
- 武夷岩茶非遗传承人:让更多人知茶、爱茶(2022-12-09 17:10:45)
- 人民日报点赞:探寻武夷山生物多样性(2022-12-08 10:2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