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州要闻

风物·福建|闽清线面:一块面团的“功夫秀”

2022-10-13 09:32:40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福建总站

“汤饼一杯银线乱,蒌蒿数筋玉簪横。”这是一张宋朝诗人黄庭坚“拍摄”的“美食照片”。照片中的主角是“线面”,它色彩鲜明、形态诱人,堪称线面在烹煮之后的经典一刻。

风物·福建|闽清线面:一块面团的“功夫秀”

在福州,这样的“美食画面”代代相传。福州人称线面为索面、寿面,制作工艺历史悠久,是百姓们喜爱的传统食物之一。而在山清水秀的闽清,这项技艺里保存的古早滋味,可以追溯至唐朝末年——

“线面”的产生源于北方面食加工,据考约在唐末“十八姓随王入闽”时传入福建。初时,这种面食的制作工序简单、工艺粗疏,采用的是竖直拉法,故称其为“挂面”;且面条粗短如索,又叫“索面”。后在漫长岁月中经过改良,制作技艺渐趋精湛,产品逐渐细如丝、长如线,才有了宋时黄庭坚描绘的“汤饼一杯银线乱”的精致模样。

风物·福建|闽清线面:一块面团的“功夫秀”

此后,线面就成为福州人节庆礼仪、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材,并形成许多独特的文化现象。在闽清,迎接第一次光临的亲友,端上桌的线面叫“饷容面”;婚嫁诸礼中出场的线面叫“喜面”;妇女生产后食用的面叫“诞面”;给老人祝寿,送的是“寿面”;孩子出生,亲戚朋友送线面祝福,称之“送安”;孩子满月、周岁办酒,席上首道菜也是它;庆生、远游或者大年初一,吃线面讨个好兆头,是为“太平面”;“茶油拌线面”更是药食兼备的传统名食……内涵丰富的线面文化,早已融入当地的习俗和历史。

风物·福建|闽清线面:一块面团的“功夫秀”

闽清线面工艺制作并不简单,须经过十七道工序。和面手法有搅、拌、搓、撕、插、杵、抱、翻、擦,间以刀砍、洒粉、擀面纹路有竖、横、左斜、右斜,间以手穿、托、延。串面手法有搓、拧、绕、捞、整,配以手、眼、身并用。抻面手法有抻、振、弹。拉面手法有插、拧、拉、扬、开、剪、拢,配以步法退进反复……只有经过10至12小时复杂严谨、一丝不苟的纯手工制作,线面才能达到洁白如玉、飘然若须、细长如线、干而不酥、柔而不湿的最佳状态。

风物·福建|闽清线面:一块面团的“功夫秀”

一碗面,离不开好水。手工线面制作生产集中的地方,多为绿水青山之地。闽清出产线面的乡镇,集中于闽中大山带戴云山东北麓余脉,区域内丘陵广布,坐拥莲花山、白岩山、大湖山等海拔达千米以上数座山峰。此外还植被茂密,森林覆盖率达到65.9%。水源涵养状况良好,溪涧川流、泉水密布,地下蕴藏丰富的优质矿泉水。

穿过丘陵的清风、自山林奔流而出的泉水,造就了闽清线面独有的风味与乡愁。

【责任编辑:钟培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