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州要闻

一张蓝图绘到底 东海之滨起新城

2022-09-19 08:49:03来源:福州晚报  作者:徐文宇

一张蓝图绘到底 东海之滨起新城

2017年2月13日,滨海新城建设启动,目前188平方公里启动区已形成以数字经济、新材料新能源、新型显示、临空临港、生物医药健康等五大产业集群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张蓝图绘到底 东海之滨起新城福州三中滨海校区。

交通建设“快马加鞭”

今年8月28日,福州地铁6号线正式通车。这条连接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城的轨道交通大动脉,把福州市区至滨海新城的路程缩短至约42分钟,为滨海新城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

地铁6号线的通车标志着福州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又迈出了关键步伐,助力福州从滨江城市向滨海城市跨越。值得一提的是,地铁6号线下洋站至航城站部分区间为高架段,经过道庆洲大桥时,乘客可以凭窗远眺,一览闽江两岸的壮丽景观。

另外,长平高速、长福高速、228国道长乐外文武路堤工程建成通车,道庆洲大桥全线贯通,福平铁路开通运营,地铁1号线二期直达三江口,东南快速通道已建成。国道G316线计划2023年建成,福州至长乐机场城际铁路(滨海快线)、机场第二高速、滨海高速公路一期等骨干交通项目“快马加鞭”。不久的未来,从市中心到福州新区,可实现轨道、铁路、高速公路无缝切换。

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滨海新城的发展,是产、城、人深度融合的发展。顺应时代浪潮,一大批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兴起。

滨海新城2021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5%,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GDP比重达9.5%,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依托中国东南大数据产业园,滨海新城引入省大数据公司、数字云计算等龙头企业,集聚“云大物智链”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滨海新城建成5G基站近1000个,拥有移动、健康医疗、云计算等五大数据中心,省超算中心运算速度从3000万亿次每秒提升至6000万亿次每秒。

工业互联网平台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福州工业互联网二级标识解析节点共标识解析超1亿次。华为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项目(100P算力)落地,滨海新城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署共建“数字新区”战略合作协议,深化数字应用场景建设。

滨海新城引入并建成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吸引大型央企“中电数据”、基因测序领军企业“贝瑞基因”等100余家健康医疗企业入驻,加大医疗设备企业招商力度。依托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福建医院及省康复医院滨海院区,形成医疗数据存储、数据研发应用、数据交易及产业基金齐全的医疗健康产业链条。

一张蓝图绘到底 东海之滨起新城位于滨海新城的国家东南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

公共配套设施不断完善

按照产、城、人深度融合的发展理念,围绕吸引人才、集聚人口的目标,福州新区滨海新城聚焦人才需求,全力完善轨道交通、人才保障住房、三甲医院、优质学校等公共配套设施,以高品质公共服务,让新城更宜居。

去年5月1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福建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滨海院区)开诊。截至目前,门诊量累计近30万人次,让人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近年来,福州新区启动区新建幼儿园3所、小学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高中1所,共招收学生3100余名。

日新月异的滨海新城,对各类人才的吸引力越来越强。“我们建设的产业园预计2024年投入使用。”博思集团人工智能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位于滨海新城的博思产业园建成后,预计入驻员工总数为3500人至5000人,未来集团的多个重要项目将在此落地。

一张蓝图绘到底 东海之滨起新城宜居宜业的滨海新城。 陈捷阳 摄

发展不忘留住绿水青山

滨海新城在生态保护修复、资源节约利用、碳汇造林等方面开拓创新、奋发有为,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沿海生态新城建设之路。

2021年,滨海新城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被自然资源部列为全国首批海岸带生态与减灾协同增效典型案例;在生态环境部首次开展的“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征集活动中,福州新区滨海新城岸段被选为8个案例之一;率先开展全国新区首个碳汇造林项目建设,新造沿海防护林21公里、350公顷,种植乔木约80万株,预计每年可新增碳汇近22.3万吨。

提升环境监测能力,更新升级亿级像素智能监控系统,重点锁定海漂垃圾。建设潭头污水厂、滨海污水厂等,改造和新建污水干管用于截污,确保污水不排入海中。全面清查所有入海排放口,逐个提出分类整治措施,已整治27个直接入海排污口,近岸海域一、二类水质达标率100%。

建立湿地森林游憩区、鸟类生境保护区,推进闽江河口湿地申报“国际重要湿地”和“世界自然遗产”。2022年6月,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长乐海蚌资源繁殖保护区实行生态养殖、科学作业,组织打击违法违规作业联合行动,对下沙片区实施海蚌生境修复工程。

记者 徐文宇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长乐区委宣传部供图

【责任编辑:徐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