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州要闻

脱胎漆器技艺名师张升华:把福州独有的非遗绝技发扬光大

2022-08-26 09:01:33来源:福州日报  作者:胡一晟

25日上午6点,天刚蒙蒙亮,张升华已在老宅里忙开了。当天,他要继续完成高达3.1米的雕填镶嵌凤穿牡丹大对瓶上一只鸟儿的雕刻。

作为脱胎漆器沈氏髹漆技艺的传承者之一,张升华十几岁就开始学艺,25年来,他一直坚守着这项福州独有的非遗技艺。日前,他被市人社局评为年度市级脱胎漆器技艺名师,为全市唯一。

脱胎漆器技艺名师张升华:把福州独有的非遗绝技发扬光大张升华正在对新作品进行雕填创作。记者 胡一晟 摄

苦练基本功

传承百年家族技艺

张升华的家乡闽侯县荆溪镇厚屿小桥村被称为“漆器之村”,曾拥有几百家漆器工厂和作坊。“我的祖父张国潮是脱胎漆器鼻祖沈绍安第五代传人沈幼兰的女婿兼学徒,也因此传承了沈家大部分的技艺,至今已有百年。”张升华说,后来他父亲张家文承袭家业,历经近半个世纪的创作创新,现在已是省级工艺美术大师。耳濡目染,他从小就对脱胎漆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传承家族技艺也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过敏,是几乎所有接触漆艺的人都要面对的难题。“制作脱胎漆器必须使用生漆。很多人一接触就会过敏。”张升华说,他刚学艺时,两只手上每天都瘙痒难耐,“皮肤溃烂了,就上药休息几天,好转了再学。坚持了一段时间,皮肤好像产生了抗体,这才捱过了这一关。”

过了过敏这道关,学艺的道路才刚刚开始。在坯胎上髹漆,十分考验漆器匠人的功力。“坯胎做好后,要一遍遍反复髹漆。还要完整、均匀,不留痕迹。”张升华父亲张家文说,髹漆往往在潮湿闷热的环境进行,虽有利于多次髹漆,却也增加了制作者的负担。“为训练技艺,升华在闷热的夏天里反复练习,几乎天天练得满身大汗,但他从来都没有叫过苦。”

张升华介绍,光亮绚丽的脱胎漆器,背后是一百余道制作工序,极为繁复。一件工艺品往往要一年甚至数年才能完工。不但考验制作者的功力和水平,也是对耐心和毅力的磨练。

创新攻关

耗时六载造精品

在传承家族传统技艺的同时,张升华还始终秉持着创新的理念:“按照传统,漆器的设计到制作均通过手工完成,靠的是经验。我从美术学院毕业后就开始思考,能否在图案设计上引入电脑,让设计更加多样,也能合理把控尺寸。”

2003年,在一次漆艺展览会上,张升华在博览众家作品后决定,和父亲制作一个有分量的产品,在全国范围内打出福州漆艺的影响力。“经过商议,我们决定做一对雕填镶嵌缠枝牡丹大花瓶,单体直径1.5米、高3.6米,这也是中国最大的脱胎漆器。”张升华说,他在闽江学院美术学院连勇老师的指导下,形成了设计稿。又花了6年时间,完成了这一前无古人的巨作,并代表福建参加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为福建馆四大镇馆之宝之一。

在25年的艺术生涯中,张升华逐渐传承了父亲的全套技法,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沈氏脱胎髹饰技艺中的雕填髹饰技法,集雕刻、填漆等于一体,充分展现了福州脱胎漆艺厚重优雅的独特魅力,也是我主攻的方向。”经过反复研究,改善原料,张升华将雕填工艺提升到新高度,避免了雕填过程中易裂变的缺陷。2014年,其代表作四方形雕填花瓶获得中国工艺美术最高奖百花奖金奖。

光大漆艺

传授不遗余力

作为我市非遗保护项目脱胎漆器髹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升华对漆艺传承发扬不遗余力。“当年沈家后人打破‘传内不传外’的规矩,将脱胎漆艺毫无保留传授给我的祖父,如今我也理应将这一非遗技艺分享给更多有志于此的年轻人。”张升华说,受行业主管部门委派,他曾负责福建技师学院2012级和2013级脱胎漆艺专业定向委托培养学生的实训技术指导,并承担行业大师带徒传艺工作,培养漆艺专业技能人才。

“很多学生不了解漆性,面对漆材料和复杂的工艺流程,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张升华说,在传承过程中,他一方面与学生耐心交流,一方面尝试和学生交朋友,展示祖上制作的精美漆器。“不仅是传授技法,更希望让他们对漆艺产生兴趣,并真正热爱上这项非遗绝技。”

在坚持创作之余,张升华也坚持带徒弟,江义圣已经跟随他学了7年的技艺。“张老师为人和蔼亲切。有次我在打磨时用力过度,把漆面磨穿了,先前的几十道工序全都作废了。可张老师没有责怪,还教我怎样把控好力度。”江义圣说,他也打算像老师那样,把脱胎漆艺坚持下去。

“我的梦想就是将我们世家所积累的漆艺创作技术和经验薪火相传,让老祖宗留下的福州独特非遗发扬光大。”张升华说。(记者 胡一晟

【责任编辑:马春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