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如凯:专注甜蜜事业60多年
福建农林大学有两个国家级研究中心平台,一个是菌草中心,一个是甘蔗中心。现任福建农林大学国家甘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陈如凯教授,是中国甘蔗遗传育种的奠基者、开拓者之一。
今年86岁的陈教授为人低调,经多次沟通才同意接受晚报记者专访。采访一开始,他就谦虚地表示:“我专注甘蔗这甜蜜事业60多年,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我的恩师,著名农业教育家、甘蔗专家周可涌教授的引路,也离不开甘蔗中心团队的配合。”
陈如凯。
选育系列甘蔗品种
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陈如凯出生于漳州,1956年考入福建农学院遗传育种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题目是《赤霉素对甘蔗生长与糖分的影响》,导师是甘蔗专家周可涌教授。
大学毕业后,陈如凯留校担任物理学助教。他花3年时间进修了高等数学、电子学和普通物理等课程,准备上讲台授课。此时,《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出台,要求给老专家配备科研助手,他又来到了周可涌教授身边。
1969年,周可涌教授带着陈如凯等5人来到莆田仙游龙华公社,从事甘蔗研究。
陈教授说:“在仙游那几年我们和农民一起下地、一起吃饭,在大队部的小阁楼里,木板铺上稻草就是床,条件十分艰苦。20世纪80年代,甘蔗研究室迁至福州,在现在的福建农林大学金山校区建了90多亩甘蔗田。我当时住在位于鼓楼的省农业厅宿舍,时常要骑一个多小时的自行车去甘蔗试验田。”
20世纪80年代以前,国内甘蔗育种主要是近亲杂交,凭着专家的经验选种。这种方法常常会出现某个地区长得好的甘蔗,换个地区种就长得不好的情况。
为解决这一问题,陈教授和团队花了20多年时间,深入不同生态区进行试验,并从27个糖业大国引进大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甘蔗品种,在国内率先将作物数量遗传理论应用在甘蔗上,制定了一套科学的遗传交配设计。他牵头选育的新台糖22号、新台糖25号、新台糖10号等系列甘蔗品种,曾在15年里占全国甘蔗种植面积的85%以上,这些品种已成为我国甘蔗杂交育种的骨干亲本。
陈教授回忆说,有一次他在中美洲伯利兹国的一片沼泽地里,发现了一种珍贵的甘蔗种源。他不顾当地鳄鱼频繁伤人的危险,涉过齐腰深的沼泽,走了几十米采回了甘蔗种茎。
陈教授和他的团队凭借《甘蔗品种资源的鉴定、利用及新品种选育项目》,获得199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这是迄今为止我国糖科界获得的唯一一次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建国家“甘蔗中心”
培养大批高端人才
按照党中央关于各级领导干部要与当地成绩突出的专家结对子、交朋友的意见,从2018年底开始,经省委研究决定,福建省几位主要领导先后与陈如凯结对子、交朋友,每年都当面认真听取陈教授的意见建议。
因为有特殊贡献,陈如凯教授去年才办理了退休手续。他共培养出了近70位博士、5位博士后,目前还有一位博士生在读。
由陈如凯等人策划组建的国家甘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现主持日常工作的常务副主任高三基,副主任邓祖湖、阙友雄和办公室主任谢源,都是陈教授等人培养的博士生。如今,该中心常年有100多位博士、硕士参与科研工作。
目前,中宣部、教育部等正在编辑第三版《中国大百科》。经有关部门推荐和审核,陈如凯教授担任这版大百科农业志中糖料分支的主持人。这位来自福州的“糖王”,已召集全国糖料主产区甘蔗和甜菜等方面的15位专家,参与撰稿、审稿工作。(记者 顾伟/文 张旭阳/摄)
- 怎样判断是死虾?“虾黄”能不能吃?这样吃小龙虾更健康(2022-08-15 07:55:29)
- “海归英才八闽行”活动在永泰启动(2022-08-12 08:18:34)
- 深入福州数字经济企业一线 院士专家找准痛点开“良方”(2022-08-05 08:53:07)
- 闽侯甘蔗拆除一处违建(2022-08-03 08:31:13)
- 福建三位教授入选中国化学会会士!他们是……(2022-07-26 23:17:54)
- 福州启动院士专家企业行活动(2022-07-23 07:45:41)
- 福建再添1位国医大师和3位全国名中医(2022-07-21 17:05:34)
- 攻坚克难!闽侯甘蔗街道全力全速推动项目建设(2022-07-21 16:53:51)
- 福建首个泌尿功能障碍预防康复合作共建中心成立(2022-07-17 17:19:42)
- 祝贺!福建这位女教授获得“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2022-07-17 10:5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