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州要闻

福州罗源: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国鲎实现人工繁育

2022-07-24 11:30:03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福建频道

正值小暑,位于福州市罗源县鉴江镇洋泽养殖基地的中国鲎也进入了第二年的产卵的时节。陈志工程师正带领着他的团队们正在悉心照料着这些“宝贝”们。中国鲎素有“海洋活化石”之称,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近年来,由于环境的变化和非法捕捞,中国鲎自然繁殖受到干扰,数量急剧减少,为保护中国鲎资源,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于2020年在鉴江镇开展中国鲎的人工繁殖试验。

福州罗源: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国鲎实现人工繁育

罗源县鉴江镇拥有良好的气候、水质和广阔海域,海上养殖产业产值高,是鉴江镇最主要的产业。近年来,鉴江镇开始了一轮对陆上养殖的探索。目前,镇上的陆上规模养殖企业有6家,其中洋泽养殖基地不仅从事水产养殖,还承担部分科技项目的研究,中国鲎的繁育试验就落地在此处。

智慧养殖,创新科技赋能

“这是雄鲎,雄鲎的脸部是凹陷的,而雌后的脸部是圆润的。”工程师陈志正在耐心讲解。在试验基地的养殖池中可以看到,雄鲎钩住雌鲎腹甲后侧缘,由雌鲎驮着,蹒跚而行,成双成对、形影不离,这便是享有“海底鸳鸯”美称的中国鲎。

福州罗源: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国鲎实现人工繁育

想要人工繁育中国鲎,既要把控水质水温,又要保证营养饵料的稳定供应。由于中国鲎生活在海中,因此团队需要在陆地上模拟适合鲎的生活的生态环境。“水温控制是一个重难点,团队为此进行了长时间探索。”陈志说,“我们加大了研究投入,目前已能实现模拟潮汐与海温变化,实现精准控制。”

十年来,陈志和他的团队,每年都在进行中国鲎的育苗,不断创新育苗方法。“今年,我们对中国鲎的性腺进行强化,在模拟自然界的条件下,第一批卵已经开始孵化。其中最大的一只幼鲎的长度已经达到了十公分。”陈志说。

据悉,当前中国鲎的孵化率可达到50%, 今年预计能繁育10万到20万只中国鲎。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

“饵料充足、水质好!”说起试验项目来到鉴江镇的原因,陈志连连介绍,这里的沙蚕能够满足中国鲎的营养需求,解决生物饵料问题。

“我从小就知道沙蚕,罗源当地人在每年农历9月时都会去滩涂挖沙蚕,做成各种美食。做了渔钓具生意后我才发现,这虫子不仅人爱吃,鱼也爱吃,是‘万能钓饵’。”周洪磊介绍,每值采挖时节,自己就会从罗源批发沙蚕去厦门卖。“这东西这么好卖,想试着能不能养养看。”2015年,周洪磊决定返乡创业,养殖沙蚕。

为了模拟沙蚕的野外生长环境,周洪磊设计专用管道,按照海水涨退潮规律冲刷和供食。此外,为了提高沙蚕的产量,周洪磊在前往各地调查研究后,建造了一个可以控制温度的育苗室,通过调整室内温度,使每个季节都能够有沙蚕收获。

2020年,周洪磊的沙蚕销售额达到了2500万元,基地增至200亩,每天能稳定上市近千公斤,带动周边70多户农民养殖,户年均增收4万元。

当地村民刘兆芹是养殖场的一名熟练工,最多时一天能赚上千元。她说,过去从不敢想像这虫子还能养,如今靠着挖虫就有了稳定的收入。

县海渔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沙蚕除了做饵料和食材,也是生物链中的重要一环,现在,罗源县每年都会采购沙蚕放归自然,用以修复海洋生态环境。

释放潜力,谱写振兴篇章

“沙蚕养殖企业的入驻,弥补了沿海地区海钓产业的缺失。”鉴江镇人大主席李敬元说,海钓和特色民宿、海上游乐场共同构成了滨海旅游产业。

滨海旅游产业发展进一步释放海洋经济潜力。李敬元介绍,鉴江镇目前正在发展三个产业,以传统鲍鱼养殖为主,发展滨海旅游以及虾、海参、贝类等养殖产业。其中,鲍鱼养殖占比超80%,从事鲍鱼养殖的村民有1300余户,鲍鱼产量12.5万余筐。政府将根据各县的配套力度,为镇上的经济发展做好保姆式服务。

此外,鉴江信用社多年来积极服务于当地产业发展,其中,为养殖户量身定制“鲍鱼贷”“福海·鱼排托管贷” 等金融服务项目,全镇共发放涉农贷款1.52亿元,其中渔业养殖贷款880笔,授信达1.38亿元,用于解决养殖户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需求。

“渔民凭借水域滩涂养殖凭证,可以叠加差异化利率定价,此举有效解决了渔民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鉴江信用社负责人叶连它介绍,“福海·渔排托管贷”贷款额度最高可达300万元,利率优惠370BP,渔排升级改造后,凭借水域滩涂养殖凭证,就可以把漂浮在海上的资产变现,变为实实在在的信贷资金。

【责任编辑:徐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