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棒!福州有望再添新公园!就在……
好消息!福州有望再添新公园!
7月上旬,受连月暴雨、山洪冲刷,长乐区古槐镇前塘村腊溪中发现几块明代残碑,后来又陆续打捞出其他残碑。经多日考证,证实碑文为明代二品大员陈垐父子墓神道碑。
记者获悉,长乐文旅部门有意将这些残碑,与前塘村现存的8尊明代神道石刻,共同建造石雕文化公园。
腊溪前塘村段溪边
先后找到两个碑体
7月7日,长乐区文体旅局获悉,在腊溪前塘村段溪边发现了两块断碑及一块碑座(碑座呈梯形状)。
长乐区文旅局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到场勘察,发现两块断碑保存完整且字迹清晰,该碑长258厘米、宽74厘米、花岗岩白石质,碑额呈弧形顶。
将两段拼接起来看中间大字楷体写着“勅赠御史遗安陈公墓道”,右侧小字写着“嘉靖十七年岁在戊戌吉日”,左侧落款为“男大猷、大夏、大用、大濩、大全仝立”等文字。
据现场的陈老伯反映,在河岸前100米处的溪水中尚存有类似残缺石碑,此前大雨导致溪水暴涨,现场已看不清楚。7月10日,村干部又组织村民,从溪中捞出一块残缺碑石。
该碑长200厘米、宽90厘米、花岗岩青石质,碑额呈弧形顶,薄意雕刻云龙纹,横额刻有楷书“皇明”二字,石碑字迹清晰工整,下中间两行竖刻有“勅赠文林郎……察御史义菴……”右侧刻有“嘉靖四十四年……”、左侧刻有“秋七日吉旦……”等文字,此碑剩余部分至今尚未发现。
经考证为父子二人之碑
经考证,从上述两处残碑的文字信息中可断定,为明代官宦人家的墓神道碑。
在古代,墓神道是帝王、贵族和一些高级官员墓前辟有竖向的通道,神道碑则是指立于墓道前用于记载死者身份及生平事迹的石碑等。
古时候朝廷有对大臣的先人或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的制度。故第一块碑中所刻“遗安公”为明代长乐古槐上舍人陈垐。
陈垐,又名遗安,字季厚。陈垐的十四世祖文海公于北宋理宗开庆元年(1259)自江田迁居古槐上舍,传至陈垐,已历八代。第一块碑中所刻的“勅赠御史”应为嘉靖十二年(1533)其四子陈大用任山西道监察御史时,朝廷追赠其父陈垐为御史。
第一块神道碑中的落款年号为明嘉靖十七年(1538),此时二子陈大伦已故并袝葬于遗安公辣溪墓中,故第一块碑落款中“男大猷、大夏、大用、大濩、大全仝立”,独缺大伦。大伦子陈瑞为明万历朝兵部尚书、孙陈长祚为明天启朝工部尚书,史称“父子两尚书”。
第二块残碑所刻“义菴(古同“庵”)公”应是陈垐二子陈大伦。据《南阳陈氏族谱》记载:“陈大伦,字则序,号义庵。陈垐二子。”
文旅部门介入保护
与此可以对应的是,当地多位老人告诉记者,古槐前塘村腊溪附近分布着诸多古墓葬、石望柱、古碑等历史文化遗存,文革期间均遭破坏,损毁殆尽。
前塘村仅存的8尊石刻(一对石人、一对石马、一对石羊、一对石虎),按照明代官宦墓葬规制,二品以上置石人、石马、石羊、石虎、石望柱各2件。记者看到,这些石像虽然历经近五百年风雨,仍然保存完好。这些石像是否是陈垐父子墓神道的石像,还有待专家考证。
目前长乐区文旅部门正积极协调镇、村加大对其保护力度,安装监控等设备,并对其周边环境进行整治,计划适时开辟成石雕文化公园。
同时邀请福州市考古队文物保护专家开展勘探、调查、论证,深入挖掘其历史文化及石雕造像艺术价值,将其纳入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保护利用。(福州晚报记者 徐文宇 见习记者 林舒颖)
- 福州西湖“上新”!数字化“黑科技”开放体验(2022-07-15 23:46:13)
- 闽清县库区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扶示范区项目即将建成(2022-07-15 19:04:52)
- 福州夏花盛放!这份赏花攻略请收藏!(2022-07-15 09:43:40)
- 夏花盛放 福州“赏花地图”请收好(2022-07-14 09:20:19)
- 泉州城东首个大型综合性滞洪湖景观公园即将开放(2022-07-14 09:05:05)
- 福州:400个智慧步道打卡桩正式上线(2022-07-14 07:25:15)
- 又添新成员!福建永安国家湿地公园发现食蟹獴(2022-07-13 20:13:07)
- @福州人,这份市区“纳凉地图”请收好(2022-07-12 09:17:37)
- 福州公园服务品质提升 扮靓文明城市窗口(2022-07-12 08:12:59)
- 荔枝红荷花俏,榕城人盛夏亦有福!(2022-07-11 10:4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