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30事|闽剧400年 恰是风华正茂
闽剧《兰花赋》剧照。(福州闽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供图)
念白抑扬含顿挫,唱腔委婉透激昂——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福州市民不时可在水榭戏台、上下杭等古厝、历史文化街区邂逅闽剧惠民演出,台上演员声情并茂,台下观众如痴如醉……
像这样进古厝、进景区、进社区、进校园、进乡村的闽剧惠民演出每年有上百场,并时常线上展播——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的闽剧弦歌不绝,不仅没有淡出历史舞台,而且于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项目,滋润、丰盈着福州市民的日常生活,生动诠释着闽都文化,成为闽都文化熠熠生辉的名片。
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闽剧表演与其他中国传统剧种一样,极其讲究程式化,这对演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福州,便有专门培养闽剧表演人才的学校——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学院表演艺术(福州市艺术学校)戏曲表演(闽剧)专业(前身为省艺校闽剧班),闽剧班让闽剧薪火相传、后继有人。
创立于1958年的省艺校闽剧班有“闽剧人才摇篮”之誉,1983年以后,由于缺乏固定校舍等原因,有近10年时间未正式招生,各闽剧团面临后备人才断层的问题。
1991年秋,市委主要领导到闽剧班调研时,见闽剧班蜗居在文艺大院一座座楼房中,随即批拨100万元用于建设校舍。闽剧班综合楼(位于国货西路)建设项目被市委、市政府列入1992年为民兴办的10件实事之一。1993年10月,闽剧班综合楼举行竣工庆典暨市闽剧班新生开学仪式举行,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党委书记江柳青介绍:“随着闽剧班迁入新校舍,并恢复招生,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充足的场地,为闽剧后继人才队伍培养创造了重要条件,也为振兴闽剧增强了后劲。”
1993年在福州闽剧发展史上是值得铭记的一年,这年5月,在时任市委主要领导的支持下,第三届中国戏剧节暨第十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颁奖活动在福州举办,活动中,闽剧名家陈乃春凭借《丹青魂》中的“画圣”吴道子一角摘得中国戏剧表演最高奖“梅花奖”,这是闽剧史上首朵“梅花”。昨日,回忆起当年的情景,陈乃春仍难掩心中的激动之情,他告诉记者:“闽剧演员首度摘‘梅’,荣誉属于闽剧、属于福州,大大提高了闽剧的知名度、影响力、美誉度。第三届中国戏剧节当年还是首次走出北京呢,不仅创造了中国戏剧节的‘福州模式’,也开辟了中国戏剧节举办的一条新路径。”
2016年,福州市艺术学校划归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为福建省唯一培养国家级非遗闽剧人才的高校,该校培养出第28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吴则文等一批活跃在当今舞台上的优秀演员,陈乃春退居舞台后曾在该校任教,第2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陈洪翔如今也在该校任教。
闽剧人才辈出,闽剧舞台佳作也不断涌现,福州闽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主任杨东向记者介绍说:“近30年是福州闽剧艺术发展的又一个春天,闽剧《天鹅宴》《丹青魂》《贬官记》《画龙记》《兰花赋》《红豆缘》《林则徐复出》《王茂生进酒》等剧目屡获国家大奖,展示了闽都文化的软实力。”
接过传承发展闽剧的接力棒,近年来,我市相继出台了《关于保护、扶持福州地方戏曲曲艺的实施意见》等一揽子文件,助力闽剧发展。值得一提的是,《福州市闽剧保护规定》于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从法治层面为闽剧艺术发展保驾护航。
杨东告诉记者,福州闽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即将喜迁新址,“我们将有自己的剧场,闽剧的舞台越来越大”。(记者 吴晖)
- 30年·30人丨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护好国旗 守好街区(2022-06-10 07:31:10)
- 福州:接续奋斗,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2022-06-07 08:41:14)
- 数字特刊丨创造幸福 马尾争先(2022-06-07 08:41:14)
- 30年·30事丨立德树人贯穿始终 闽江学院迈向一流应用型大学(2022-06-06 23:40:06)
- 30年·30人 | 水系联排联调中心:织就榕城治水网的“智慧管家”(2022-06-06 23:36:23)
- 端午假期 遇见非遗的“现代面孔”(2022-06-05 09:30:27)
- 30年·30人|吴则文:传承弘扬闽剧“忙并快乐着”(2022-06-05 08:44:48)
- 30年·30人 | 吴则文:守护闽都文脉的剧坛“新梅”(2022-06-04 23:11:04)
- “马上就办”牢牢扎根榕城大地(2022-06-03 08:03:58)
- 30年·30人|曾意丹:留住榕城“根”与“魂”的古厝守护人(2022-06-02 23: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