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假期 遇见非遗的“现代面孔”
闽剧、评话、伬艺,包粽子、点雄黄、插艾草……端午假期,一系列丰富多彩的非遗大餐轮番上演,丰富了市民假期文化生活。多形式的表达方式和传播渠道也让人们遇见非遗的“现代面孔”。
端午假期,三坊七巷水榭戏台丝竹声动,福州闽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带来的传统闽剧《贻顺哥烛蒂·说媒》,经典折子戏《白蛇传·游湖》,新编历史剧《林则徐充军》等节目,让坊巷闽韵浓浓。
与传统闽剧表演囿于舞台不同,演出中,演员们结合剧情,轻移莲步,来到观众席,让观众近距离感受“念白抑扬含顿挫,唱腔委婉透激昂”的戏曲魅力,古意盎然的戏台与雕梁画栋的古厝,让观众产生了奇妙的穿越感,享受到了别样的观剧体验。
“当演员走下水榭戏台,来到我们身边时,仿佛让人进入了时空隧道,有种沉浸式的体验感,让人觉得闽剧就在身边,让人们与闽剧更亲近。”现场观看演出的市民朱绍芬告诉记者。
乌山会馆、八旗会馆铙钹阵阵,福州评话伬艺传习所专业演员们表演的评话《李寄斩蛇》、伬艺《秦楼月·春回坊巷》等与观众见面,动听的旋律、优美的唱腔,让观众大呼过瘾。值得一提的是,端午假期的福州曲艺表演,线上线下结合,除了线下展演,还通过微信、抖音等现代传播平台展播。
划龙舟是端午的重头戏。如何让龙舟文化展示传统魅力与现代活力,市非遗展示馆的龙舟文化展为人们提供了路径。展厅内,古老的龙舟头、缤纷的柳叶桨、质朴的造舟工具、微缩的龙舟模型等展品精巧灵动。记者注意到,名为“江上浪客”的装置,利用透明保鲜膜将展览空间包裹起来,通过保鲜膜涂鸦的艺术手法进行插画创作,同时结合灯影效果表现“水”与“浪”,营造江上派对的氛围。前来观展的市民张先生说:“传统与现代融于一体,绘声绘色。”
“福州灿若繁星的非遗瑰宝,是融入榕城儿女血脉的文化印记,是闽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文史专家、闽都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林山表示,提高福州非遗传承发展水平,是打造闽都文化国际品牌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打造闽都文化国际品牌,必须坚持闽都文化的个性和特质,更需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才能让非遗代代守护、薪火相传。(记者 吴晖)
- 福州:端午促消费 商圈活动多(2022-06-05 09:31:19)
- 首届开闽世家闽台源流论坛举行(2022-06-05 09:31:00)
- 端午消费“大餐”,您品尝了吗?(2022-06-05 09:30:48)
- 30年·30人|吴则文:传承弘扬闽剧“忙并快乐着”(2022-06-05 08:44:48)
- 30年·30事|福州国际友城文化节下旬举办(2022-06-05 08:24:14)
- 福州:文明花开幸福城(2022-06-05 08:18:40)
- 在榕台胞组队参加首届世界龙舟联赛(2022-06-05 08:00:13)
- 30年·30人 | 吴则文:守护闽都文脉的剧坛“新梅”(2022-06-04 23:11:04)
- 30年·30事丨一餐一饭系心间 福州“菜篮子”拎出满满幸福感(2022-06-04 23:02:07)
- 丫霸!福州端午霸屏央视!(2022-06-04 22:1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