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风起帆张 向海图强
向海而兴,拓海而荣。作为中国面向海洋开放最早的城市之一,福州发展的脉搏始终与潮涨潮落相应和。
上世纪90年代,习近平总书记主政福州期间,亲自领导实施“3820”战略工程,提出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海上福州等战略举措,引领福州跨越式发展。他指出,福州的优势在于江海,福州的出路在于江海,福州的希望在于江海,福州的发展也在于江海。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历届市委、市政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积极融入海洋强省、海洋强国建设,以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发展更具创新活力的海洋经济,打响“海上福州”国际品牌,共同努力把“海上福州”建设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中核集团福清核电有限公司核电机组外景。(公司供图)
向海发展
海洋之梦由来已久
海洋是福州发展的一大优势。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州市,拥有辽阔的海域和丰富的海洋资源,所辖海域面积8200平方公里、岛礁485个(不含平潭);海岸线总长920公里,约占全省的四分之一;从北到南拥有罗源湾、闽江口、福清湾、兴化湾等优良河口和港湾;毗邻闽东渔场与闽中渔场,沿岸分布有滨海海岸、河口、港湾、湿地、红树林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海洋资源丰富。
在距今5000年的昙石山文化时期,福州先民就开始“向海掘金”。悠久的海洋开发历史和厚重的海洋文化积淀,塑造了福州鲜明的海洋特色和优秀的海洋精神。千百年来,福州勇立潮头,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经贸交流的重要领航者,参与创造了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1984年,福州成为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上世纪90年代,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基于对世界经济发展格局和趋势的深刻洞察,提出了建设“海上福州”发展战略。
1994年6月,福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建设“海上福州”的意见》,在全国沿海城市中率先发出“向海进军”的宣言。《意见》的总体思路是:实现一个目标,到2000年海洋产业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组建两支船队,即外海远洋捕捞船队、海上运输船队;建设三大工程,即围垦工程、港口建设工程、海岛建设工程;扩展四个基地,即水产养殖基地、滨海旅游基地、海洋工业基地和对台经贸合作基地。
“海洋强市是福州人共同的梦想。”市海上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建设“海上福州”是促进我市经济发展的大动作,是实现“3820”战略工程目标的重大措施。我市一以贯之推进“海上福州”建设,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重心已打破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格局,向广阔浩瀚的滨江滨海地区战略转移,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已成为全市人民的强烈共识。
接续奋斗
打响海上福州国际品牌
谋而后定,行且坚毅。全面实施“海上福州”战略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在现代渔业、临港工业、新兴产业等方面均取得明显成效,打开了经济发展和产业提升的新空间,不断打响“海上福州”国际品牌。
现代渔业是“海上福州”建设的重要一环。今日海上福州,水产养殖从近海走向远海、从粗放走向精细,高效智慧的养殖方式让海上“良田”愈发肥沃——
福州是全国深远海养殖先行者和全国远洋渔业发源地。在广袤的海洋“新牧场”里,福州正在唱响海上新牧歌,朝着“百台万吨”目标,打造全省最大、全国一流的深远海养殖基地。截至目前,全市累计下水8台(套)深海养殖平台,其中6台已投入养殖。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今日海上福州,临港产业欣欣向荣,一个个临港新材料产业基地犹如聚宝盆,汇集向海图强的磅礴力量——
江阴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强势崛起,朝着打造“世界一流的千亿级化工新材料专区”目标加速迈进;连江可门港区申远新材料二期、申马环己酮二期等项目加快建设,成为全球最大的己内酰胺全产业链生产基地;罗源湾北岸崛起以宝钢德盛、闽光钢铁等企业为龙头的现代化钢铁产业集群,全力打造千亿级钢铁产业基地……2021年,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2万亿元,沿海临港工业基地持续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和规模优势,成为全市工业的重要增长极。
实践证明,新兴产业已经成为海洋经济的增长亮点。今日海上福州,新兴产业以蓄积锐不可当的转型之势,成为引领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名片——
不久前,13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在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下线,这是我国已下线的亚洲地区单机容量最大、叶轮直径最大的风电机组。目前,该产业园已集聚叶片厂、电机、塔筒等配套企业10家,打造集海上风电装备技术研发、设备制造、建设安装、运行维护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海上风电研发中心和装备制造基地;宏东海洋生物产业园的硫酸软骨素项目为国家海洋经济示范项目,主要利用软骨鱼鱼骨、鲍鱼内脏以及藻类等海洋生物,研发生产海洋硫酸软骨素及胶原蛋白,新项目的不断投产将进一步延伸该产业园的产业链。
如今,以海洋高端工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电子信息等为代表的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持续向好。“高新蓝”正成为激活海洋经济的新引擎,为“海上福州”建设提供新动能。
港以城兴,城以港兴,沿海城市的发展与港口建设息息相关。今日海上福州,依托天然良港,福州丝路海港城建设如火如荼,吞吐量逐步攀高——
福清江阴港区6#、7#扩能工程将建设20万吨集装箱泊位,年设计通过能力从80万标箱提升至96万标箱;罗源湾港区经过多轮扩能改造,北岸已拥有大小码头泊位11个,总通过能力达2178万吨……
2021年,福州港货物吞吐量完成2.74亿吨、增长9.86%,集装箱吞吐量完成344.55万标箱,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均排名全国第17位。福州港已建成生产性泊位186个,其中万吨级泊位56个,形成连片式、集约式和规模化发展格局,已发展为中国沿海大宗散货中转运输枢纽。
“海上福州”国际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大,进一步释放海洋经济的大动能,拓展福州经济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一组组数字,见证澎湃的“海洋生产力”:2011年,福州海洋生产总值1490亿元,海洋主导产业已经形成,“海上福州”建设实现到2010年的“一个目标”;2019年,福州海洋生产总值2680亿元,提前实现“十三五”海洋经济发展目标;2021年,福州海洋生产总值保持全省首位,水产品产值632亿元、比增4.4%,产值总量位居全省第一。
乘势而上
推进新一轮“海上福州”建设
新时代要有新起点,新征程要有新要求。步入新征程,我市印发《福州市“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规划》,以“海上福州”国际品牌建设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力争“十四五”末基本建成海洋强市,到2035年建成“海丝”沿线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海洋中心城市。
补齐发展短板,构筑海洋科创基地。依托中国东南(福建)科学城建设,强化涉海院校建设和人才培养,打造高水平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群体,促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全力构筑海洋科创基地。
夯实发展基础,建设国际深水大港。以“丝路海港城”作为重要抓手,以打造世界一流水平的深水大港为目标,加快开发大港口,建设大通道,发展大物流,完善集疏运体系,将福州港打造成为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港。
构建具有竞争力的海洋产业体系。积极推动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和“百台万吨”生态养殖平台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继续保持海洋渔业全国领先优势。培育壮大海洋船舶与工程装备制造、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临海清洁能源、海洋信息服务等新兴产业集群。围绕化工新材料、冶金建材和不锈钢等临港优势产业,打造千亿级“丝路海港城”。扩大海洋文旅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加快打造国际海洋文旅度假魅力城市。
坚持陆海统筹,筑牢海洋保护屏障。重点强化海洋空间资源管控,坚守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底线,加强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有效控制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不断提升重点海域海洋环境质量。
强化开放合作,拓展海洋发展空间。深入实施丝路海运、数字海丝、中国—印尼“两国双园”等重点工程,全面深化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加快福州都市圈和闽东北协同发展区建设,增强海洋领域福州中心城市能级。
资源要素向海汇集,大踏步面江向海的福州,与世界的时空距离正在拉近。随着新一轮“海上福州”建设的推进,福州正疾速奔向更宽广的蔚蓝世界,加快从海洋资源大市迈向海洋经济强市。(记者 颜澜萍 林文婧)
- 福建省农科院到寿宁县坝头村开展产业振兴科技服务(2022-06-08 15:45:02)
- 漳州与菲律宾巴朗牙市缔结友城 续推中菲“两国双园”建设(2022-06-08 15:19:06)
- 世界海洋日:厦门海警心系蔚蓝 守护碧海银沙(2022-06-08 15:19:06)
- 福州地铁6号线开通时间明确!2条新线年内动工(2022-06-08 11:57:11)
- 平潭打好“十稳”攻坚战,既“输血”又“造血”(2022-06-08 11:48:32)
- 两岸人士:两岸融合发展为同胞带来切实利益(2022-06-08 11:48:32)
- 智慧工地 建设幸福榕城(2022-06-08 11:26:26)
- 福建福州市政协举办“界别云联社区共话全民健康”活动(2022-06-08 11:19:35)
- 福建福州:智慧工地助力地铁4号线高质量建设(2022-06-08 11:19:35)
- 走进县城看发展丨福建晋江:外来人口超五成 肯奋斗肯钻研都会有前途(2022-06-08 11: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