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州新闻 >> 文教

台江史志 | 福州疍民的生活

2022-04-11 14:21:09来源:台江史志微信

“连家船、船连家”,囿于一片孤舟的生活,多数疍民的一生,充满了无尽的辛酸苦楚。

为深入挖掘旧时福州疍民的生活,近日,台江史志编辑部一行采访了多位福州本土知名文史专家学者及上岸疍民,并查阅相关资料,较为具象地呈现了当年场景。

台江史志 | 福州疍民的生活上世纪20年代,福州疍民的乌蓬船。(图源:《亚东印画辑》)

01 地位低

闽江学院历史学系副主任、教授林秀玉说,疍民的政治社会地位旧时不高,明清时期更是将其列为贱民。有关资料显示,在封建社会期间,疍民确实遭受了许多偏见与歧视:不准通婚、不准学仕、不准陆居......在清朝,朝廷甚至还将他们与娼妓、乞丐同列。

福州清末文人郭柏苍在其著作《竹间十日话》卷五中曾描述过一位顺治年间的进士金镜因贫穷与疍民女子通婚而导致其社会地位骤降的故事:

“金镜字肃明,作秀才贫甚,与卖渔人通谱。福州所称卖渔嫂即‘曲蹄婆’,以其生长船中,两足俱曲故名。没为贱种,子孙不得应试。例不登岸,作半片髻,以别田婆;有梳髻带中簪者,田婆辄殴之。近三十年始溷矣。州边田中湾里所称曲蹄婆乃妓女,托为卖鱼嫂,故涉讼。则穿纨绔称渔婆。人为之语曰‘月照池塘,渔人错认金镜’。按镜居玉尺山以仕耿逆流口外,鬻为何提督傅笔。”

根据清代侯官、闽县两县的旧志记载:“间有结庐岸上者,盖亦不业商贾,不事工作,习于卑贱,不齿平民。”这也直接说明了旧时福州疍民的政治社会地位低下。

正因如此,疍民被当权者“视之如奴隶,贱其品也”。福州疍民在解放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完全无法得到与陆地居民一样的生活条件,物质、谋生手段、教育、婚丧、就医等,皆因生活环境和偏见被限制。

台江史志 | 福州疍民的生活疍民后代带着小孩体验疍民生活。张斌 摄

02 谋生难

闽都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林山表示,闽江流域的疍民,由于其社会地位低下,而且文化水平较低,手工技艺也无甚突出,主要从事水上捕捞和渡口摆渡、货物运输。但由于受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影响,生活大多贫苦。

“半年粮食半年糠”,这是旧时福州疍民的生活常态。疍民平时在内港“讨小海”,即捕鱼、寻贝、取牡蛎、抓蟹等,他们捕获的食物拿到岸上换取粮食、蔬菜等维持生计。

福州市社科院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杨济亮在其论文《福州疍民考略》中提到,农忙时节,疍民还上岸打短工、拾稻穗、拾谷粒、掘遗薯,有的成为雇农和佃户后转业为农。平常,疍民还在江上从事摆渡和商贸运输,近代他们还服务于洋人办的企业,受雇于商行、轮船公司、报关行、船头行、木行、运盐商、锯木厂和海关、航政、盐务等机关以及海军船舰。

对此,林秀玉还补充认为,疍民没有文字记录历史的习惯,但其千年前便形成的渔歌却保留了疍民日常口语化的叙述或期望。福州疍民主要以从事水上运输、摆渡、捕捞为生,其间辛苦,只能从留存的疍民渔歌中略窥一二。

“一条破船挂破网,祖宗三代共一船,捕来鱼虾换糠菜,上漏下漏度时光”。在福州疍民渔歌中,时常会抒发终年水上生活的不易。

台江史志 | 福州疍民的生活20世纪初,在船内煮饭的福州疍民。(图源:《亚东印画辑》)

03 读书难

清《乾隆三十六年条例》规定:“凡开豁为良之乐籍、堕民、丐户及已经改业之疍户、九姓渔户人等,耕读工商听其自便。仍以报官改业之人为始,下逮四世,必其本族亲支均系清白自守者,方准应试报捐。”数百年来习俗相沿、积重难返,疍民儿女们啼饥号寒,鲜有受教育的机会,所以他们绝大多数都是文盲。民国时期,陆居的疍户子女偶有入学的,城里人还视其为罕事。解放后,疍民逐渐才有了将孩子送入学堂的条件。

上岸30多年的台江疍民、原福州水运公司纪委书记郑和鑑回忆起往事,仍然眼角湿润。据他介绍,他出生于1954年,也上过小学,但后面也放弃了。

由于岸上没有房子,他只能借住在叔叔家的简易木房,一大家子挤满了房间。“有时候太想妈妈,经常放学去找家里的船,空着肚子坐在江边哭。”郑和鑑回忆说,如果能找到家里的船就会十分开心,船一走便偷偷哭。有一次,他半夜肚子剧痛,没钱去医院,疼得大喊“妈妈你船在哪儿,我肚子痛,很痛呀!”

而在船上学习时,他就拿出一块生活舱上的铺板,把睡觉用的木枕头两头垫起来,充当写字的木桌子。10岁那年一个夏天的晚上,船上没有电灯,只点了根蜡烛,郑和鑑被蜡烛烫伤,至今手上还有伤疤。

虽然缺乏知识,但疍家的孩子的求学之路总是艰辛坎坷,往往大部分疍民都不会选择去上学,而是一直在水上生活。

台江史志 | 福州疍民的生活20世纪初,福州疍民女子。(图源:《亚东印画辑》)

04 生死之“痛”

除了社会地位低下、读书难、谋生困难等苦楚,疍民的一生,还经历着生、死、病的考验。

疍民的孩子出生都是在船上,一般不找接生婆,疍家妇女年纪偏大的都会练就一手接生本领,左邻右舍需要帮忙挽起袖子便去,那时也没有别的医疗器材,拿几片竹皮用着。孩子出生后,母亲会拿带子将孩子绑在背上干活,长大一点后拿绳子牵在船上,以免乱跑不慎落水。

江上风雨莫测,还会遇到河道变化,船只触礁等情况,疍民总遭受着“死亡”的阴影,不少疍民便丧生在江上。一只船满满装了一大家子人,船小人多,面对江上突发的种种情况,时常会发生意外。一旦遇到洪水、台风等灾难,往往会承受更大风险。郑和鑑回忆道,他的二姐五岁那年就是在台风中不幸落水逝去。

如果患病,穷得叮当响的疍民掏不出钱看医生,咬牙挨一挨,到岸边拣点草药熬锅汤,或用些土偏方;有些稍有富余的会撑船去找乡下的土医生,求个方子。如此,撑得过去的便平安无事,撑不过去世了的,亲人们便收敛尸骨找个僻静的岸边掩埋立坟。疍民虽然生活在水上,但也讲究“叶落归根”,不进行水葬。

【责任编辑:李琳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