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福州市体育工作会议召开:建设特色体育强市 构建体育现代化体系
新布局取得新突破,新形势催生新发展,新动能塑造新优势。福州全市体育系统在过去的一年,面对常态疫情和大战大考多重挑战,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
站上新起点,迈开新步伐,奋进新征程。福州体育如何在新的一年取得新发展,实现新跨越,再创新辉煌?在3日召开的全市体育工作会议上,描绘了推进建设福州特色体育强市的“新蓝图”,吹响了加快构建福州体育现代化体系的“新号角”:聚焦聚力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国际化,推动全民健身服务惠民、竞技体育综合实力、体育产业集聚提效、全国知名体育赛会“四个走在前列”,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让体育强市成为新福州现代化的鲜明标志。
2021年端午节,福州传统龙舟邀请赛场面精彩激烈。记者 张旭阳 摄
以供给惠民生
推动公共服务“现代化”
建管并举推进惠民项目。推行场地设施补短板行动,全面梳理城市“金角银边”,推进步道、健身房、小公园等小型综合性健身场地建设,提升智能健身设施配件比例至40%以上。推动建立设施维护巡检长效机制,在市级智慧体育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牵引下,构建数字体育总体工作架构,以“向上归集”“向下反馈”方式打通两级平台,更高效实现数据对接,丰富健身地图、健身指导、赛事名录、健身预订等信息服务供给。推进为民办实事项目,高新区、长乐等4个智慧体育公园要力争在上半年投用;新建10个以上游泳池,及8类350~400个全民健身设施项目,以提升“15分钟健身圈”服务品质为目标布设项目,按照“十四五”既定目标,今年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要提升至2.49平方米。
上下联动构建品牌赛事。丰富“全年联赛+单项品牌+假日活动”模式,提高越野、登山、健步行、龙舟等八大品牌赛牵引性,提升全民健身运动会、运动健康进万家、足篮乒联赛等五大联赛覆盖面,着力打造“万里福道百万人健步行”“我要上省运”等主题活动。
扶持完善社会组织体系。培育扶持扎根基层、实体化程度高的体育社会组织,拓展“政府+社会组织”联办赛事模式,积极推广体育项目进校园,搭建社会组织与学校共建平台,依托社会组织因地制宜开展青少年特色体育教学、训练、赛事活动。抓好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全市培训新增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500名以上。
以备战促提升
力争一流成绩彰显“竞争力”
坚持竞技体育大发展、全面协调发展机制不动摇,围绕“亚运争光、省运争先”,坚持走“精兵之路”,着力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进入“省运时间”,打赢“省运战役”,抓重点、保重点、强重点,强化体能训练,补齐体能短板,提高运动员专项技能和基础体能,同时创造条件安排各项目外训外赛,通过技战交流提升实战本领,全力以赴达成省运会“排头兵”目标。
以创国家级、省级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为导向,实施强本体战略,积极争取属地政府支持,升级改造少体校训练、场馆、医疗保障等功能体系,建强自身竞技体育主阵地。尽快推动出台引进优秀竞技体育人才办法、社会力量兴办竞技体育等配套政策,营造良好的竞技发展环境。大力实施精英教练培养提升工程,发挥体育部门对各单项协会的监管作用,做强本体打牢根基。
与教育部门联手,推广市队县办、县队校办和社会力量办训等模式,不断完善多形式、多层次业余训练体系,扩大多元办队规模。推动建立体教融合工作联席制度,推进奥运项目、体育俱乐部进校园,加强体育后备人才训练网点和队伍建设,完善市级、县(市)区级和学校“三位一体”青少年训练体系,推动建设“一校一队”。办好10项次以上中小学生联赛、1500场次足球联赛,提高赛事下放基层、社会共办比例。通过以赛事促训、以活动促培,夯实重点项目培育和人才培养,切实构建体系建优梯队。
2021年端午节,福州传统龙舟邀请赛场面精彩激烈。记者 张旭阳 摄
以创新强引领
推动产业发展“高质量”
精准优化环境。借助全国体育用品博览会,筹备组织体育产业项目推介,洽谈中体、阿里体育、万科等优质体育企业来榕发展。用好“代建代管”等场地设施建设良好经验,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步道、营地等体育设施建设和运营。服务彩票业健康发展,提高公益金宣传频次、力度。
供需两端发力。积极开展国家体育消费城市试点,除定期开展体育产业和消费统计,建立体育消费统计监测制度外,市级今年将牵头策划开展“有福运动起来”体育消费季活动,推广精品体旅线路、时尚运动项目等,同时在“金角银边”补短板计划中安排了8个重点综合项目,丰富供给端产品。各县(市)区要积极推动、支持项目落地建设。
统筹项目带动。今年拟新创建省级以上体育产业示范基地(项目)1~2个,培育各级精品线路、优秀项目等3~5个,开展市级产业资金项目评审。围绕强省会战略,强化重点项目招引落地,盘点全域体育用地使用情况,通过腾挪、整合梳理可生成项目用地清单,积极培育帆船、水上摩托艇、潜水、越野等户外滨海特色项目。
推动重点建设。依托海峡奥体、体育公园、运动小镇等场馆、户外设施、商业空间等载体,支持以体育服务为核心内容,整合体育、健康、文旅、娱乐、商业等功能,打造多业态、高效益的体育服务聚集区。重点培育步道经济圈,布局体育休闲项目及产品供给,优化所属区域运动标识系统建设,持续打造3条户外山海运动休闲带。促进体育与科技、互联网等领域融合发展,促进智能科技+运动健身服务有机结合,推动体育产业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
以品牌为抓手
服务城市发展“国际化”
坚持创新办赛,高水平办好数字中国体育分论坛、龙舟、围棋、马拉松等国际国内重大赛事活动,创办引入符合现代化国际城市需求的影响力赛事。
拓展高水平赛事活动“辐射度”。办好“数字中国体育论坛”活动,力争本届论坛在市内举行;持续打造围棋、自行车、羽毛球、马拉松、龙舟等“国际国内一流”赛事,各县(市)区发挥“1+1>2”作用,创新“一赛会一节庆”举办模式,实现“大型赛事+系列赛预热+会展及体文旅产品推介+体育文化精品培育”多板块串联,持续打造“有福之州”“悦动福州”“生态绿城”“奔跑福州”等城市IP,拓展大型赛事外延。
增强三大赛事体系“标识度”。统筹谋划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体育赛事活动,鼓励各县(市)区利用自身优势,培育“一县一品”具备一定影响力的品牌赛事。发展一批以马拉松、自行车、山地越野等为代表的全民热门类赛事;引导长乐、福清、仓山等地,发挥武术之乡、围棋之乡等品牌作用,开发举办传统特色项目赛事,马尾、连江等地创造条件举办海峡两岸、两马体育联赛等赛事,活跃体育对外交流;闽侯、永泰、晋安、闽清等地,利用自然禀赋,升级大青云山、五虎山、九野、鼓岭等行业知名品牌赛事。
提升体育文化精品“共情度”。继续以各类赛事活动为平台,打造以运动项目为主的体育文化展示、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精品项目。鼓励各单项体育协会(俱乐部)开发特色文化产品,充分挖掘体育文化内涵。围绕全民健身日、第十七届省运会等节点,精心组织主题宣传,全方位展示福州体育发展成就,讲好体育故事。
(记者 曾建兵)
- 1明确了!福建多地通告:免罚!网友怒赞
- 2正月初五,迎财神啦!
- 3正月初四!央媒聚焦福州!又刷屏了!
- 4已确认!延长至2月28日!福州重要通知
- 5无红绿灯!福州金山大桥西互通立交通车时间确定
- 6紧急提醒!明天开始,福州这些收费站或将出现严重拥堵!
- 7注意了!福州即将出现!就在今天中午
- 8央视《新闻直播间》新春海采走进福州 游客点赞中国船政文化
- 9正月初四,吃福味啦!
- 10福州:雨水到访 降温在即
- 福建泉港:长百米超千吨重的石化设备顺利吊装(2022-06-08 11:12:10)
- 智慧工地助力打造福建首条全自动运行系统地铁(2022-06-08 11:12:10)
- 一说到这件事,长乐的企业和群众纷纷点赞!(2022-06-08 10:50:37)
- 厦门系列纾困政策助文旅市场稳增长(2022-06-08 10:50:37)
- 台江:党建项目赛技能 取长补短促提升(2022-06-08 10:00:37)
- 泉州国享化学项目主体工程——丙烯丙烷分离塔顺利吊装到位(2022-06-08 09:56:10)
- 驻村第一书记“牵线” 闽清溪源村人共编幸福梦(2022-06-08 09:56:10)
- 福清“党员领办项目”促基层党建和乡村振兴深度融合(2022-06-08 09:45:39)
- 福建省生态环境部门出台“稳增长八举措”(2022-06-08 09:39:30)
- 央视聚焦“晋江经验”!(2022-06-08 09:3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