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从这两本采访实录中我们读出了什么

2020-05-06 08:27:21  来源:学习时报

从这两本采访实录中我们读出了什么

  《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从今年年初出版至今四个月,发行超过600万册,在图书市场反响十分强烈,成为图书排行榜上的持续热销图书。

  这两本采访实录,从不同角度回忆了习近平总书记早先在厦门、在宁德的工作经历,生动展示了总书记坚定的信仰信念、真挚的为民情怀、强烈的历史担当、卓越的领导才干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充分展现了总书记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孜孜探索、对八闽儿女的深厚感情。许多福建读者表示,读这两本采访实录,不由自主地回忆和交流起许多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与基层干部群众心连心的感人情景,一下拉近了领袖与人民的距离。更多的党员干部认为,阅读两本采访实录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提供了鲜活教材,为广大党员干部学习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的科学理念、宝贵经验和优良作风提供了新的范本,对于引导党员干部更好践行初心使命具有重要意义。正如福建一位领导同志所说:“越读越感受到厚重的真理味道、理论味道、实践味道。”

  通过一个个原汁原味的动人故事、一段段真情真意的场景描写、一篇篇发自内心的真情口述,让我们从中读出了许许多多珍贵内涵,凝结起来是四个大字。

  第一个字就是“情”。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庄重承诺,到风雨兼程、访贫问苦,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听民生、察民情、思对策,总书记身上所展现的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是一以贯之的。

  从这两本采访实录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在厦门还是在宁德,习近平总书记的为民情怀让身边的人都深有感触。采访实录中记载,“人民”二字是总书记提起次数最多、使用频率最高的词,群众在他内心具有最重的分量,基层是他去得最多的地方。在厦门工作的3年里,他走遍了厦门农村、海岛,包括海拔1000多米的军营村。在当地的五峰村,他拿起老百姓积满茶垢的茶杯就喝,与群众毫无距离感。在宁德,他始终倡导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强调“我们一切工作,都要落实到基层。我们一切工作,基层最重要。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是第一线,也是前线,也是火线”。他到任宁德地委书记不到3个月,就走遍闽东9个县,后来又跑了绝大多数乡镇,不知道“掀了多少次锅盖、掀了多少次桌盖、掀了多少次铺盖”,“三进下党”“四下基层”这些凝聚着为民情怀的感人故事至今仍广为流传。广大党员干部说,通过这两本采访实录,可以更深刻地体会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用真挚的人民情怀滋养初心,更加自觉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业绩。

  第二个字就是“识”。战略思维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科学思想方法,战略上判断准确、谋划科学,事业发展就大有希望。我们阅读这两本采访实录,可以清晰地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厦门、宁德工作期间,就充分体现出政治家那种远见卓识,那种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那种客观清醒、深谋远虑的战略思维。

  在这5年时间里,厦门这个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宁德这个沿海欠发达地区,为他提供了两个观察中国的绝佳视角。各自的发展没有既定的模式可以照搬,这正是对领导者智慧和胆识的巨大考验,也正是读懂中国国情的魅力所在。在厦门,他领导制定的《1985—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成为全国经济特区中最早编制的一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也是中国地方政府最早编制的一个纵跨15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他提出的“提升本岛、跨岛发展”战略,对厦门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直到今天仍然是厦门不断发展的基本遵循。在宁德,他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着眼长远,以大气魄、大胸怀规划全局,明确提出“沿海发展战略是全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处福州、温州两个经济活跃的开放城市夹缝地带的闽东处于什么位置应当考虑”。针对闽东实际,他提出“大农业”“大工业”理念,提倡搞“经济大合唱”,强调把近期和短期的事先做好,同时又谋划长远发展,提出开发三都澳、修建福温铁路、建设中心城市的设想,着力推动实现宁德的跨越发展。这些观点和思路,今天看起来也是十分恰当和深刻的,也为后来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基础和实践源泉。对照这两本采访实录阅读,我们就能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高超的战略眼光和战略智慧,就要始终坚持向总书记学习,向总书记看齐,站位全局、着眼长远,尊重规律、因地制宜,不断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第三个字就是“担”。敢于担当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

  从这两本采访实录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在厦门还是在宁德,他总是正确处理大我和小我的关系、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的关系,注重做好那些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在厦门工作期间,他高度重视自然生态问题,在筼筜湖治理上敢于拍板、敢于担当、敢于花大资金,积极推动筼筜湖综合治理,使曾经的臭水沟变为如今碧波荡漾、白鹭翱翔的“城市绿肺”和“城市会客厅”。在宁德工作期间,群众反映别的新官上任三把火,这个新书记来了却“不烧火”。实际情况是,他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不搞形象工程,而是深入调查研究,根据闽东实际提出“弱鸟先飞”的系统思路,指出宁德的发展不能超越现实,不能心急,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要拿出锲而不舍的干劲。从这两本采访实录中我们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正是以这种“功成不必在我”的宏阔格局,诠释了一名党员干部强烈的历史担当。我们学习这两本采访实录,就要学习总书记这种大境界、大胸怀,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发展观,既要做让人民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又要做为后人当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让我们的工作经得起历史的长期检验。

  第四个字就是“严”。从严治吏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所在。无论是在厦门还是在宁德,他都始终保持真抓实干、敢管敢严的工作风格。

  在厦门,他强调“要发财就不要来当干部,要当干部就不要想发财”。在宁德,干部回忆,他身上无时无刻不体现着一种务实精神,为人朴实、待人诚实、讲话真实、工作踏实、领导务实,不论是扶贫、发展经济还是促进文化事业等,都是贴近老百姓生活去做。他从严要求干部,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干部违规私建住宅问题指出:“我们是三百万人该得罪,还是这两三千人该得罪?当然是宁可得罪这两三千人!”整顿违规住房迅速从严公正推开,赢得百姓一片拍手叫好。他严格限制公务接待标准,制定“公务接待12条”,狠狠刹住了不正之风。他不只是这样要求干部,重要的是自己总是身体力行、严以律己、保持清正廉洁。这样的工作作风和从严治吏实践,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和实践完全是一脉相承的。我们学习这两本采访实录,就要像总书记那样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对一切不正之风敢于亮剑,充分发扬敢于斗争的精神,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人民领袖的成长历程、伟大思想的孕育轨迹、非凡人格的修炼养成、崇高信仰的坚如磐石,在春风化雨中、在润物无声中走进了广大读者的心里,凝聚了人心、滋润了人心、照亮了人心,汇聚起砥砺奋进新时代的不竭动力。这,就是两本采访实录之所以受到读者普遍欢迎、之所以短短四个月发行量就突破600万册的重要原因之所在。

【责任编辑:伊宁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