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木兰溪源!多项发现填补全省空白!
17日,2024年度福建木兰溪源省级自然保护区科考调查结束。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教授李振基领衔的生物多样性调查团队在保护区发现虻眼、具芒崖壁薹草、崖壁薹草、拟三穗薹草4种高等植物,以及大型真菌烟熏离褶伞,均为全省首次发现。
依次是虻眼、具芒崖壁薹草、崖壁薹草、拟三穗薹草
烟熏离褶伞
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推动的木兰溪治理迎来25周年之际,这一新发现,备受关注。
木兰溪源
记者获悉,此次发现的4种高等植物,有3种在省内列入各自科属,但虻眼此前在省内尚未设立科属,现可谓填补了空白。据《中国植物志》记载,虻眼属约有10种,分布于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热带地区,我国仅有1种,即车前科虻眼属植物。记者了解到,在木兰溪源省级自然保护区发现的虻眼,为车前科虻眼属下的一个种,是一年生稍带肉质的纤弱草本,喜欢生长在潮湿处。其茎直立,叶对生,开浅玫瑰色或浅紫色小花。这种车前科虻眼属植物,也生长在海峡对岸的台湾。
虻眼开出浅紫色小花
仙游木兰溪源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郭宗宝告诉记者,保护区于2012年获批建立,总面积1.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97.13%。有类型多样、特色各异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得到恢复性增长。目前,已发现穿山甲、小灵猫、黄腹角雉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木兰溪源省级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拍摄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小灵猫的踪迹
2023年起,保护区管理处与厦门大学联合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在今年科考调查中,保护区新记录19个植被群丛、408种高等植物、11种鱼类、9种鸟类、5种两栖动物、9种爬行动物、40种大型真菌。
1999年12月27日,木兰溪治理工程正式开工。经过多年接续奋斗,木兰溪已成为全国第一条全流域系统治理的河流,实现了“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目标。在去年公布的我国首批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中,木兰溪源头与入海口联袂上榜。当前,莆田市上下正以木兰溪综合治理统揽绿色高质量发展,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为野生动植物生长提供生态屏障,铺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木兰溪入海口的蓝色海湾,呈现人水和谐新图景
- 莆田:以木兰溪综合治理统揽绿色高质量发展(2024-12-12 14:42:00)
- “科学”号科考船返航回青岛(2024-12-11 08:53:28)
- “科学”号完成维护保养 从马尾启程返航(2024-12-11 07:40:40)
- 158年,写一部“船”说(2024-11-26 07:46:08)
- “科学”号科考船来榕展示,船长说:我们把实验室“搬”到海底(2024-11-16 08:14:03)
- 木兰溪流域产业带以“新”提质(2024-11-06 09:44:38)
- 莆田:一座生态韵城的源头活水(2024-10-30 09:28:00)
- “探秘光雾山”红叶科考圆满结束 考察成果拭目以待(2024-10-24 16:03:55)
- 莆田:践行木兰溪治理理念 建设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市(2024-10-23 11:05:16)
- 启程!“探秘光雾山”大型生态科考行动正式出征(2024-10-21 16:20:45)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