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建

人民日报关注福建形成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管控体系

2024-05-17 09:52:25来源:人民日报

5月17日,人民日报继续报道福建践行“大食物观”的生动实践。要闻五版以《福建连续二十四年将建设“食品放心工程”等列入为民办实事清单 形成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管控体系》为题刊发通讯,点赞当地深化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人民日报》(2024年05月17日第05版)

福建连续二十四年将建设“食品放心工程”等列入为民办实事清单

形成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管控体系

初夏,行走在福建南平建瓯市东游镇,沿河两岸的万亩玉米基地一眼望不到边。

春秋种玉米,夏种西瓜,冬种花菜,一年四季轮作,土壤得不到休息,肥力会不会受影响?建瓯市农业农村局植保站高级农艺师严建辉拿出10多年来的检测结果——氮磷钾等反映土壤肥力的指标不减反增。

细看玉米地,成排的大豆叶子与玉米秆为伴,一台台虫情智能监控设备立于田间。“大豆固氮,是天然绿肥。虫情监测系统在实施物理诱捕的同时,将虫情信息进行汇总分析,指导农户有针对性地防病虫害,减少了农药用量。”严建辉介绍。

看得见的技术之外,更有看不见的守护。严建辉等农技人员每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给这片土地做“健康体检”。根据“体检报告”为每块田定制施肥方案,手把手指导农户运用。

东游镇农产品质检站站长梅芝民也是这片地块上的常客。“每一个检测结果,我们都要负责。”梅芝民拿起一包鲜食玉米,这正是在东游镇完成种植、加工的产品。拿出手机扫一扫包装袋上的“一品一码”溯源码,玉米质量检测数据、企业生产许可证等信息清晰可见。

上午11点,福州市鼓楼区久号食堂树汤店迎来客流高峰。只见厨师拆开一包玉米粒,翻炒几下,简单勾芡,一道清炒玉米粒便从后厨端上选餐区。隔着透明玻璃,烹制过程全程可见。“店内的摄像头与监管部门联网,市场监管人员通过手机能随时监督后厨操作情况,我们在全市的门店均已覆盖。”久号食堂食安总监张后顺说。

这是福州深化餐饮食品安全监管的一个缩影。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持续加强监管,对餐饮连锁企业实行统一报备管理,市场监管人员“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强化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开展网络外卖餐饮店百日专项整治行动,整治一批外卖餐饮门店食品安全问题;推动“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依托全市统一的人工智能轮巡监督管理系统,对餐饮商户主要操作区进行视频巡检,提升传统餐饮后厨食品安全监管效率。

105家餐饮连锁企业总部完成在福州2823家门店的信息报备,外卖餐饮使用食安封签、主动接入人工智能轮巡监督管理系统,食品安全管控形成氛围。

在源头开展农产品质量监测,落实生产环节企业主体责任并加强监管,支持餐饮企业开展“明厨亮灶”建设,构建食品安全“一品一码”全过程追溯体系……福建连续24年将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列入为民办实事清单,不断完善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管控体系。

近年来,福建省主要农产品抽检总体合格率、产地水产品监督抽检合格率、加工食品抽检总体合格率均稳定在98%以上。(记者 王崟欣)

【责任编辑:钟培培】
相关新闻
福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

日新闻排行榜周新闻排行榜月新闻排行榜
明日开放通行!福州市区首座曲面人行天桥来了!
明日开放通行!福州市区首座曲面人行天桥来了!
福州人都懂的“避暑神器”
福州人都懂的“避暑神器”
青年集市亮相 众多非遗项目精彩上演
青年集市亮相 众多非遗项目精彩上演
完善排尾红星地块路网!台江一道路27日开放通车
完善排尾红星地块路网!台江一道路27日开放通车
福州房产频道
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正式挂牌成立
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正式挂牌成立
专题推荐
“青”爱的鼓岭——2024“鼓岭缘”中美青年交流周
古厝背后的故事
福州市人大常委会2023年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专题询问
文化中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