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福建,美得让人心动!这里有这么多种颜色,你知道吗?
今年4月22日是第55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题为“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这颗蔚蓝的星球,孕育着多姿多彩的生命。美丽富饶的福建又有哪些令人惊艳的色彩?带你寻找答案!
清新“绿”
秀美的武夷山国家公园。福建日报记者 林熙摄
2014年起,福建成为全国第一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森林覆盖率连续45年保持全国第一。全省森林面积达1.21亿亩,森林覆盖率65.12%,持续保持全国首位,森林蓄积量、乔木林亩均蓄积量等指标均居全国前列。
2023年,全省完成植树造林104.4万亩、森林抚育342万亩、封山育林109.6万亩,分别占年度任务的122.8%、114%、109.6%;在质的方面,全省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344.9万亩、重点区域林相改善6.98万亩,分别占年度任务的118%、116.4%。
福州市金牛山福道。福州日报记者 林双伟摄
下一步,福建将持续同步推进林分质量优化和森林景观美化,特别是突出抓好通往景区景点道路两侧的森林景观提升,大力营造针阔混交林、复层异龄林、生态景观林。以此为牵引,组织实施珍贵用材林、生物防火林带等重点花化彩化项目,优化林分结构,促进增绿增彩。
生态“蓝”
水流千里,终归大海。福建是海洋大省,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比陆地面积多出12.4%;海岸线长3752公里、海岛达2214个,均居全国第二。2023年,福建全省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了88.7%。
鹭江道两岸风光怡人 厦门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福建创新组织架构,由福建省委书记、省长担任总河湖长,市县乡党政主要负责人全部担任河湖长;河流湖泊分级分段设河湖长,设立村级河道专管员,让每段河流、每个湖泊都有人管。
如今,福建河湖长制工作连续6年获得国家正向激励,连续5次在全国河湖长相关专题培训班上介绍经验。木兰溪治理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样本,漳州九十九湾、三明池湖溪先后入选全国幸福河湖建设项目,泉州、三明治水经验入选全国河湖长制典型案例,南平九曲溪、三明金溪河、宁德霍童溪等10个福建首批幸福河湖发布。
从高空俯瞰,筼筜湖就像一条绿丝带,飘入鹭岛。厦门日报记者 王火炎摄
2023年,福建主要流域优良水质比例99%,三明金溪(将乐段)、厦门筼筜湖入选全国美丽河湖。全省整治重点入海排污口1365个,厦门东南部海域、漳州东山岛南门湾—马銮湾段入选全国美丽海湾。
湿地“红”
福建是中国红树林自然分布最北的省份,也是中国人工营造红树林历史最悠久的省份。历史上,福建沿海从最南端的诏安县至最北的福鼎市,在河口海湾滩涂等地均有广泛的红树林分布。
漳州市龙海县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位于漳州市龙海区的浮宫、紫泥、角美、港尾四个乡镇的河口海岸。福建日报记者 林熙摄
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显示,不含河口水域及0至-6米的浅海水域面积,福建省湿地面积188553.23公顷,包括红树林地、沿海滩涂、内陆滩涂和沼泽地4种类型。其中,红树林地1211.96公顷,占0.6%;沿海滩涂174574.87公顷,占92.6%;内陆滩涂12763.35公顷,占6.8%;沼泽地3.05公顷。主要分布在福州、宁德、泉州、漳州等4个地市,占全省湿地的77%。
飞鸟“白”
一群苍鹭、白鹭等水鸟在泉州湾河口湿地停歇觅食。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摄
鸟类是生态环境的“晴雨表”和“监考官”。福建省地跨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地处东亚—澳大利西亚和西太平洋2条候鸟迁徙通道。
截至目前,福建已记录到野生鸟类592种,我国自然分布的鸟类超过40%的种类均可见到。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鸟类有152种,包括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中华秋沙鸭、中华凤头燕鸥、黑脸琵鹭、勺嘴鹬等明星鸟种。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脸琵鹭在福州长乐闽江河口湿地停歇。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摄
近年来,福建综合运用遥感、卫星跟踪、红外监测等技术手段,大力推进“天空地”一体化资源监管体系建设。同时,加强科研监测,建立健全资源档案,连续19年组织开展沿海越冬水鸟同步调查、组织开展黑脸琵鹭、中华凤头燕鸥等濒危物种专项调查。
截至目前,福建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已布设红外相机2000多台,累计记录到野生动物视频和照片230万条(张);已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358处,保护了全省约80%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及各类典型生态系统、植被类型,为鸟类生息繁衍提供良好环境。2023年,全省越冬水鸟同步监测共记录到水鸟90多种,数量26万多只。
生态福建,多彩福地。与地球同频“呼吸”,让我们一起守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
- 种植难度大存活率不高 修复红树林为何要坚持(2024-04-21 08:13:06)
- 闽江流域新增17万尾鱼苗 科学放生护生研讨会在榕举行(2024-04-21 08:00:34)
- 石厝“火起来”,生态“美起来”,这里碧海蓝天活力满满……(2024-04-18 08:20:50)
- 地球日主题科普活动走进高新区(2024-04-17 08:14:17)
- 闽清建立碳汇赔偿机制 开辟生态修复新路径(2024-04-16 08:33:58)
- 晋安区生态安全教育基地揭牌(2024-04-16 07:40:23)
- 长乐海拔最高村打造旅游新名片 一期项目预计“五一”开放(2024-04-15 08:28:13)
- 福清母亲河越发靓丽 龙江中下游生态修复工程有序推进(2024-04-09 08:51:00)
- 瞭望·治国理政纪事|切实保护好地球第三极生态(2024-04-07 08:34:01)
- 时政微观察丨增厚“绿色家底”,总书记提出新要求(2024-04-05 20:25:46)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