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建新闻

三明市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让绿水长流

2022-08-24 15:43:44来源:三明日报

10多年来,无论头顶烈日,还是面迎寒风,在沙溪河上,总能看到一艘来回穿梭的保洁船。河道专管员庄建成,每天开着小船,守护着这一河碧水,演绎着母亲河畔最质朴的“沙溪之恋”。

“河水清波粼粼,两岸的景物倒映在河面,到处都是赏心悦目的美景……”这些年,护河有了成效,庄建成感到十分自豪。

治水而兴,碧水潺潺。美丽的沙溪河,如今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哺育着一代又一代三明人,保护绿水长流也是一代又一代三明人的历史责任。

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天蓝、地绿、水净,就是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近年来,三明市努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推深做实河(湖)长制,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明显改善,厚植了绿色底色和质量成色。

眼下,一幅青山绿水、诗情画意的生态文明建设美好图景,正在三明这片广袤的大地上铺展开来。

持续发力不松劲

三明河网密布,水系庞杂,是闽江、汀江和赣江的发源地,全市境内共有流域面积1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253条,造就了水韵绿都的灵动。

多年来,三明始终牢记重要嘱托,以生态法治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依法监督同步推进,打造新阶段依法治水“三明样板”。

十年领航——

三明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重要孕育地和创新实践地。三明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牢记重要嘱托,一棒接着一棒跑,硬招实招,一锤接着一锤敲,推进三明市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十年奋进——

朝着“水净、河清、天蓝、地绿、居宜”的目标,三明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治理,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役,让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环境保护已延伸至全方位发展的“神经末梢”。

回望这十年,生态文明地位之重,前所未有。

进入新时代,三明市坚持和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领域,用生态助推发展,将发展融入生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融入三明人的血脉的责任与传承。

回望这十年,环境保护制度之严,前所未有。

在全省率先出台地方饮用水源保护法规《三明市东牙溪和薯沙溪水库饮用水源保护条例》;牵头起草《福建省河湖长制工作管理规范》作为福建省地方标准;首个国家级河长制标准化试点项目落地三明;全国首个流域司法数助治理云平台──三明市水执法与云司法数助治理中心正式启用……一系列行之有效、独具特色体制机制,推动生态治水科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开展。

回望这十年,生态治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攻城拔寨的拼劲,向水污染发起总攻。三明市坚持生态优先战略,实行最严格的水生态保护措施,深化依法共治,强化水环境执法与司法衔接配合,同时探索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建立“四市五县”戴云山脉生态保护司法联盟,凝聚河湖管护工作合力。

久久为功,持续发力,生态保护取得显著成效。三明市流域水生态治理相关工作自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被国务院办公厅督查激励通报表扬。2019—2021年连续三年获得河长制省对市考核第一名。2021年10月,三明市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5个县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称号……

守护一泓碧水清波

河道巡查、污染源排查、宣传引导……无论是日晒雨淋,还是寒风凛冽,建宁县黄坊乡安寅村河道专管员何继祥,每天雷打不动地巡视着黄坊溪河道。

像何继祥这样的河道专管员,全市共有1400余名。他们一步一脚印丈量着责任河段里的每一寸土地,守护一方碧水清流。

作为全省的老工业基地,三明因工业而生,更因工业而兴。曾经,工业产值带来了发展自豪感,但沉重感也随之而来,环境变差、河流污染曾经是三明不能承受之痛。

治污千头万绪,从哪下手?

瞄准最突出的水问题。2009年,大田县在全省率先探索实行河长制,建立了生态综合执法、水土流失治理等工作机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有问题找河长。”当年,168名县、乡、村河长上岗,责任系在一根绳上,从此每条河有了健康守护人。然而,有河长并非万事大吉,制度推行之初,就遇到“九龙治水”的尴尬。

问题倒逼机制创新。2013年,大田成立全省首家生态综合执法局,集中水利、环保、林业等部门的行政执法职能,并在乡镇配套组建生态综合执法分局,“严管、勤查、联动、重罚”,实现了“一局多能、一员多能”。这一做法,还荣获第四届中国法治政府奖提名奖。

一招棋活,全盘皆活,河长制在三明全面推开。

此后,三明市在总结大田县经验的基础上,在沙溪、金溪、尤溪三大干流全面推行河长制,初步形成了“河长牵头、部门协作、分级管理、全民参与”的流域保护管理新模式;

永安市在全省率先成立“永安市公安局生态分局”,充分利用公安民警线索优势,并配合国土、水利部门开展河道巡查,掌握了乡镇间偏僻区域非法采砂行为,并依法取缔;

沙县生态综合执法局挂牌成立,在全省率先把森林公安队伍作为生态综合执法的主要力量,实现了从“九龙治水”到“一龙管水”的突破;

此外,三明市持续创新,推动河(湖)长制提档升级,设立驻河长办检察联络室、法官工作室、河道警长,强化水环境执法与司法衔接配合,打通生态执法部门与司法机关的衔接渠道,破解“多头治水”困局。同时,启用“三明市河长制指挥管理系统”,全面覆盖全市100多个乡镇(街道),解决了河湖管护工作中遇到的权责划分难、协调沟通不顺、制度落实与管理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

……

全市各地经过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一套有地域特点、显治理成效的治河模式。

河流治理非一日之功,河长制实现“河长治”,长效机制是关键。2020年8月,三明市在全省率先选聘政协委员担任“委员河长”,发挥政协民主监督作用,通过“委员河长”“企业河长”示范带动、“百姓河长”助力护河、“河长协会”督促推动,凝聚社会治水新合力。

“河里垃圾没了,水变清了,小时候的桃源溪又回来了!”大田县桃源镇桃新村村民陈月珠,切身感受到了身边的河流在变化,幸福感油然而生。

清流滋养金山银山

多山、多水、多绿,是三明这座山城给人最初的印象。

然而,三明人知道,这满眼“绿色”来之不易。10多年时间,三明这座工业城市甩掉重污染的帽子,如今森林覆盖率达78.88%,去年地区生产总值2953.47亿元、增长5.8%。

既保生态,又促发展,如何找准二者的平衡点?

多年来,三明市坚持“以水破题”保生态,把河长制作为全国生态文明试验区的重要抓手,一河一策一盘棋,让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清清河流,如何滋养出金山银山?尤溪县坂面镇闽湖的华丽“变身”——从曾经的“裸山黑水”到如今的一泓清流,就是最好的证明。

8月6日,闽湖旅游度假区水上综合体正式启动运营,为闽湖旅游新增了一处热门打卡地。

闽湖旅游度假区水上综合体是三明地区最大的水上综合体项目,总面积3000平方米,总投资约750万元。项目建成后将闽心园、房车等项目串成一线,实现吃、住、行、游一体化服务,推进当地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可谁能想到,如今碧波荡漾、风光旖旎的闽湖,曾经也有“黑历史”。6年前,由于湖面上网箱养殖无序扩张,过度投喂,造成了闽湖水质急剧恶化。“当时,闽湖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水质监测数据显示仅为Ⅴ类水,透明度也仅有0.5米。”时任尤溪县闽湖水库发展中心主任叶开祥对于闽湖再熟悉不过。

为了让闽湖恢复原貌,2016年9月,尤溪县成立闽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指挥部,全力推进网箱养殖治理工作。完成网箱养殖清理后,尤溪县又斥资6634万元,从水土流失治理、生物多样性修复、运营机制创新等九大方面进行立体化修复。

2020年,闽湖水质从原来的Ⅴ类转变为Ⅲ类,能见度从原来的0.5米改善到2.6米左右,并获得AAA级景区。

“如今,水质持续向好,经过实时监测,大多数时候都达到了Ⅱ 类,能见度达到5米。”见证了闽湖的“前世今生”,叶开祥对闽湖的生态保护修复感到欣喜。

好山好水引来好项目。去年5月,福建省旅游发展集团看中了闽湖周边优美的生态环境,在闽湖开发房车露营基地,并在两个半岛投入22辆房车。眼下,房车基地里,来自泉州、福州、三明等地游客络绎不绝,游客们烧烤、K歌、垂钓,享受着清凉的夏夜。

福旅闽湖旅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纪星介绍,现在每到周末一房难求,预计热度可以持续到今年11月。“目前已投入4000万元,下半年还将投入1000万元。待房车基地走向正轨,福建省旅游发展集团将增加对闽湖的投入。”

闽湖生态的开发,也给当地带来了丰厚回报。省旅发集团将年租金从550万元,提高到605万元,这些租金除了给闽湖管理处50万元外,大多数都返还给了渔民。

2021年,全市游客接待量4351.6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49亿元,成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市。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人水和谐画卷徐徐展开。(记者 郑丽萍 通讯员 李茜 吴振湖 林生钟 曾程)

【责任编辑:钟培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