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建新闻

莆田涵江区多元赋能乡村振兴

2022-08-12 16:52:08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近年来,莆田市涵江区用足农业、生态、文化资源禀赋,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品牌运作、数字治理等多元赋能路径,助力实现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富美。

党建引领,产业更优

涵江区聚焦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按照“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联农带农合作共富”的理念,通过支部发力、党员带头、干群联动,探索建立“党建+产业”模式,吸引越来越多的在外流动党员和乡亲把好项目、好技术带回家乡,把党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产业发展优势。

7月底,新县镇与驻外流动党组织书记联合体——福建初景投资有限公司签约落地千亩生态庄园示范项目,整合该镇白云村等地约66.67公顷撂荒地、荒山果岭,建设集农、林、药、果综合开发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与新县镇一样,涵江区各乡镇通过党建引领推动700多公顷撂荒地复耕复种,让荒田变良田,夯实了乡村振兴基础。

涵江区东泉村有着丰富的红色和生态资源,在本村乡贤引领下,去年初成功引进福建融合康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1.1亿元,盘活东泉小学及流转村民的闲置用地,建设“教育+文化+生态+旅游”新智慧文旅打卡地,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近20万元,并带动村民就近在民宿和采摘园“上班”增加收入。

品牌运作,农民更富

品牌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引擎,涵江区引导各乡镇“打响一个品牌,带动一方产业,富裕一方群众”,把区域公共品牌建设成为产业兴农、品牌强农、促推乡村振兴的典范。

年初大洋乡首创推出“我在大洋有亩田”共享稻田认领公共品牌,引发网络高度关注,点击率超过百万人次,吸引全省各地的党员干部和广大市民慕名来大洋当上“东稻主”,体验“春种一粒种,秋收万颗粮”的农耕乐趣。目前全省各地党员干部和市民已认领当地流转耕地和撂荒地2128多亩。借力“我在大洋有亩田”这一公共品牌,大洋乡还通过举办乡村好时节、插秧文化节等活动,积极打造农文旅深度融合的乡村振兴新模式。

目前该区萩芦镇的“五彩萩芦”、庄边镇的“望江萩水”、新县镇的“夹祭先生”、大洋乡的“我在大洋有亩田”等区域公共品牌,成为助推当地提升农产品质量、完善产业链条、带动村民致富的核心标志。

数字治理,乡村更美

近年来,涵江区设立乡村振兴专项资金,优先用于数字乡村建设,推动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乡村治理数字化平台,让数据多进村,农民少跑腿。“数治”进一步强化网格化管理和服务水平,让矛盾化解不出村,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江口镇是福建省著名侨乡,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江口镇率先在全市建设乡村治理数字化平台,将全镇划分为203个网格、2939个网格单元,在线互联互通,探索“党建+积分+数治”共治共享新模式。点开海星村掌上系统平台,里面涵盖了智慧党建、三农服务、办事指南等多个板块,村民在家登录平台就可以轻松办事,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在萩芦镇党群服务中心,镇乡村振兴发展中心主任赵荔娟通过手机操作,点开了“数字萩芦”这个集服务、监管、发展等功能多位一体的乡村建设合作平台,内设的村庄规划、建房示范、待办申请、工匠培训等10个功能模块简单、好操作,村民在家动动手指,符合条件就能申请建房。该平台还创新实现实时监督村民在建房屋,若村民没有按照审批规范盖房,平台关联的在建房监控视频上会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加以制止、纠正。“数字萩芦”不断探索加强农村建房管理、创新土地经营方式、盘活农村集体资源等新路子,有效破解农村建房审批难、监管难、两违频发等问题,实现建房审批监管数字化。(李伟鹏)

【责任编辑:钟培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