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气象站的守与变
图为九仙山气象站工作人员对观测设备进行日常维护。
在海拔1653米的戴云山脉九仙山之巅,有我省唯一的高山气象站——九仙山气象站。
目前,全省很多地方都已迎来“烧烤模式”的炎炎夏日,九仙山气象站里,日均最高气温却只有25摄氏度,是一块游客眼中的“避暑胜地”。然而,坚守在这里的气象人,经历的却不只是一片清凉。
守
一直到23日凌晨4时,杨庆波和同事才把前一天傍晚遭雷击损坏的观测设备修好。
7月22日下午,原本晴朗的九仙山巅,忽然下起了雷雨。在九仙山气象站工作15年,副站长杨庆波对此已习以为常。
“楼顶的自然闪电综合观测设备被打坏了。”18时30分,正是晚饭时间,值班的石金伟过来报告说。
放下饭碗,站长陈为德和杨庆波、赖辉煌以及值班人员赶到值班室查看系统后,第一时间报告给泉州市气象局信保中心。外面电闪雷鸣,只能等待时机排查故障。
“这里一年平均雷暴日达到73.5天。”陈为德告诉记者。九仙山气象站位于德化戴云山脉九仙山顶,海拔1653米,是国家基本站,也是我省唯一的高山天气预报指标站,参与国际气象数据交换,自1955年建站至今已有67年。除了雷暴,这里年平均雾日305天,8级以上大风日163天,最低气温达到零下15.6摄氏度,属于国家二类艰苦台站。
等了半小时,杨庆波和同事备好工具,正准备登台维修,突然,一道巨大的闪电再次划破眼前的天空。“安全第一,再等一会儿。”陈为德叮嘱道。
“老一辈的气象人,都是靠眼观耳听,手抄记录雷电信息,可以说是冒着生命危险在工作。”陈为德说。
2019年,九仙山气象站新站建成投用,观测设备、防雷设施等都得到升级,条件大为改善。“然而由于地理气候条件特殊,厂家技术人员上门不便,设备的日常检测维护大多是我们自己解决,工作量很大。”杨庆波说。
20时30分左右,积雨云北移,雷声渐渐远去,杨庆波和同事登上观测台,加紧排查故障。一边是设备端的排查检测,一边是电脑系统端的连接测试,跑上跑下,一遍又一遍。4个小时后,终于确定是两套主采集器以及传感等仪器遭到损坏。在与泉州市气象局信保中心再次联络后,技术人员于23日凌晨1时连夜上山更换设备。紧急调试、订正数据……直到凌晨4时,设备系统终于恢复正常。
此时的九仙山,夜凉如水,星光稀微。
本准备22日交班后下山的杨庆波和赖辉煌,又加了一整夜的班。“就在这栋楼,手机上显示的日常步数经常是一两万,多的时候可以达到4万多。”值班员石金伟说。
工作9年,对于“90后”石金伟来说,九仙山气象站已然是“家”的感觉。当天交接班,他和值班搭档兰宗宏从德化县城上山来,带了满满三大袋的肉蛋菜,还有一桶油,这是全站四天的伙食。四天一次的交接班,买菜上山,已成习惯。
变
22日,泉州市气象台台长程思带领科研团队来到九仙山气象站,采集半年数据,并与在石牛山研究瀑布彩虹的同事远程进行半年总结汇报。
程思团队正在进行的课题,是有关福建中部高山云海的宏微观特征和机理研究,是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我们的研究,就是建立在常年连续的高山雨、雾、风等气象观测数据基础之上,这方面九仙山气象站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程思介绍说。
据了解,泉州市气象局牵头成立的高山气象景观研究创新团队,通过开展高山云海、雨雾凇气象景观预报模型关键核心预报技术攻关,发布雨雾凇、云海、瀑布彩虹、日出日落、观星等具有较好推广性和可用性的高山景观气象服务,推动全省山岳型气象景观优质旅游资源研究和高山气象景观预报技术研发,在旅游气象融合发展和气象科技创新中,实现气候资源向旅游资源、生态资源转化。在这方面,九仙山气象站是不可多得的研究基地。
“新时期,九仙山气象站正从技术型气象站向研究型、服务型气象站转型。”陈为德告诉记者,除了坚持做好常规气象观测,九仙山气象站于2019年在全省首创推出雨雾凇、云海、佛光等气象景观预报,平均可以提前24至48小时预报,吸引了众多游客慕名而来,有效助力地方旅游业发展。
赖辉煌也是程思研究课题组成员之一。受父亲等老一辈高山气象人奉献精神的熏陶,1996年,赖辉煌放弃城里工作,成了一名高山“风云哨兵”。在九仙山工作的26年间,他结合高山实际,不断钻研,解决了很多现实难题。
“这个10米高的测风塔,我爬了上百次。”赖辉煌告诉记者,冬季经常要顶着大雾,冒着严寒进行实验研究。凌晨温度最低,梯子上结满冰碴,没处落脚,他就拿着破冰锤,一边敲冰,一边一阶一阶往上爬,经常“一身雪霜,四肢冻麻”。经过屡次升级改造和试验,他完成了防止EL型风向风速传感器冻结系统的验收,解决了长期困扰台站的风向风速传感器冻结导致数据缺测的难题,获得国家实用型专利和福建省百万职工“五小”创新大赛二等奖,实现了建站60多年来专利零的突破。
站里没有固定电工,赖辉煌就自学考取电工证书;自动站和计算机网络设备常遭雷击,他挤出时间自学改造测报室、机房防雷设施,大幅减少设备损坏几率……凭借着不断学习和钻研,他创造了4次“百班无错情”。
不只赖辉煌,九仙山气象站的站员都积极参与各级组织的课题研究。21日,福建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朱彪来到九仙山气象站安装新设备。这里还是福建省自然雷电观测实验基地,也是中央气象局野外自然雷电观测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该基地的目的,是为了研究雷电机理,进行防雷产品的测试,完成对我省闪电定位系统及雷电预警系统的测试校验。”朱彪告诉记者。
此外,九仙山气象站还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2020年,泉州市气象局联合华侨大学旅游学院,在此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和研究生工作站,开展生态智慧旅游气象服务的创新研究。
在新站大楼东侧,九仙山气象站的站史馆和科普馆正在加紧建设。“站史馆是为了记录发展历史,铭记‘高山精神’,继往开来,争取更大作为,继续为气象事业贡献‘高山’力量;科普馆是为了通过建设沉浸式、体验式的科普,建成一个气象特色研学基地,让更多的人了解气象、走进气象。”陈为德说。
不仅观测风云雷电,夏日的九仙山还是一个绝佳的观星胜地。21日晚,结束一天的工作,杨庆波和赖辉煌打开手机上的星空图,通过远倍望远镜观测灿烂星河。这,已经成为他们工作之余的一大乐趣。
坚守高山,脚踏实地,仰望星空。九仙山气象站还在不断上演坚守和创新的故事。(记者 王敏霞 文/图)
- 福建首个智能气象站投入试运行(2022-05-19 10:04:13)
- 福州多地气温创历史同期新低,阳光限量发行(2022-05-17 17:18:40)
- 今天福建12个站点打破或平5月中旬最低气温纪录(2022-05-17 08:52:52)
- 我国南极昆仑站和泰山站气象站“转正” 开始业务运行(2021-12-01 11:34:30)
- 福州市土地发展中心:创新举措 21天建起新气象站(2021-03-23 07:17:48)
- 天池气象站冰雪被吹成风的形状 网友:太美了(2020-09-20 16:03:47)
- 德化九仙山气象站将重建 屹立风雨一甲子焕新颜(2015-12-07 09:13:33)
- 福大建成自动气象站 研制首张校园人体舒适度图(2015-09-15 09:3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