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三明:创新乡村建设工作机制谱新篇
中新网福建新闻6月21日电(雷朝良 刘莉婷)近日,在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常口村,一片片橙树林在雨后长出了嫩绿的枝条,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橙树林的主人徐良辉是福建常口分享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4年前,有着多年农业种植销售经验的他,在考察多地后,一眼看中这里的山水,从村里盘活800多亩土地,种上了纽荷尔橙、红美人等品种,还通过电商推销全县的农产品,销售额已超千万元。
将乐县常口村,余诚摄
近年来,三明市为深入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再出发,积极探索创新“156”乡村建设工作机制,着力打造一批“建设有品味、生活有品质、环境有颜值、产业有活力”的宜居宜业现代化农村,进一步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据了解,所谓“156”乡村建设工作机制,“1”即坚持“一个理念”(原生态、低成本、有特色);“5”即实施“五项机制”(“一把手”推进机制、规划先导机制、农房建设管控机制、共建共享机制、党建引领机制);“6”即采取“六种模式”(在建设模式上,打造文化传承型、产业融合型、休闲旅游型、生态保护型、整村迁建型、保护开发型美丽乡村),有效推进乡村建设,有力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绿饭碗”,村民腰包鼓起来
徐良辉所在的常口村是“两山”理论的孕育地,他把这里种植出来的脐橙取名为“清语橙”。“青山绿水谓之‘清’。”徐良辉说,常口村的水土有机质高达5.0,种高端脐橙再合适不过。如今,“清语橙”以其良好的品质和口感在当地已成为了“网红果”。
尤溪县桂峰村夜景,郑成乐摄
在村民黄清财眼里,常口村不仅越来越美,游客也越来越多,村民们的腰包更是越来越鼓。他说,村民过上的安逸红火日子,得益于常口村走好生态路,让百姓端上“绿饭碗”的拳拳初心。去年5月18日,三明市林业局给常口村委会发出了全国第一张林业碳票,上面清楚写着村里3197亩林地,在过去5年间所吸收的二氧化碳为12723吨。高唐镇副镇长、常口联村党委书记张林顺表示:“去年的村财收入,从碳票上就增加了14万元。”
这是常口村着力碳汇改革,使得“好空气也能卖钱”的成果。持续画好“山水画”,做好山水田文章,常口村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林业碳汇、森林康养、度假旅游等绿色经济,去年,常口村集体经济收入就达145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2.9万元,比1997年分别增长48倍和12倍。
将乐县常口村的美丽蜕变,是三明市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创建国家森林乡村,探索“林票”“碳票”等生态产业化实现路径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三明市依托生态底色、立足群众视角,坚持“留白、留绿、留旧、留文、留魂”,逐步形成了“原生态、低成本、有特色”的乡村建设理念。让美丽乡村建设由纸上跃进现实,一片片沃野,俨然变成令人向往的诗意田园。
“乡愁浓”,村居生活美起来
仲夏时节,走进将乐县万安镇万安村,四周群山环绕,道路平坦整洁,农家楼房白墙蓝瓦,穿村而过的安福口溪水缓缓流淌,河边的红旗公园里老人小孩欢声笑语不断。
2005年,一场洪灾,让万安镇吴厝地村等多个村庄一夜之间变成汪洋。据吴厝地村的老支书曾水兴回忆,“那时很多村民被困,道路、房屋损毁更是严重,村民们一度很绝望”。重建号角随即吹响。万安镇立即将受灾严重的吴厝地村,整村迁建至集镇所在地万安村的下瑶小区和翔安小区,并整合翔安社区、万安村、吴厝地村、正溪村成立党建联盟,实施服务“零距离”“零漏户”和“零死角”,构建和睦友善新型农村社区。
81岁的村民聂石松,看着村里的变化,每天总是笑眯眯的:“如今,村庄干净了,大伙生活好过了,邻里之间也总能互帮互助”。
三元区小蕉村正在打造休闲旅游乡村,林文斌摄
环境变美、邻里和睦,产业也逐渐兴旺。近年来,依托日益完备的基础设施、良好的生态环境、便利的交通条件,温氏、金森等企业相继落户万安村,“一鸭一树一菜一米”的特色农业产业格局逐渐形成,共解决就业500余人、带动农户700余户。
在万安村党建引领机制下,“万安”一名所寄托的美好愿景,正逐步变为发展实景。在三明全市,立足解决“九龙治水”“多规冲突”“有新房没新村”“重建设轻管护”等问题,实施“一把手”工作推进、“一张图”规划先导、“两统筹、两统管”农房规划建设管理等“五项机制”,形成乡村建设合力,留住浓浓美丽乡愁的故事在不断上演。
“兴产业”,乡村事业甜起来
根植绿色理念,涵养“诗意栖居”,打造生态保护型、整村迁建型美丽乡村,是三明市培育出的其中两种风格各异的乡村建设模式。近年来,三明市不断解锁出更多凸显特色的“兴产业”乡村建设模式,让乡村事业进一步甜起来。
尤溪县洋中镇桂峰村,因拥有明清典型古建筑39座圈粉无数,成为了新晋“网红打卡地”。以文化铸魂,打造乡村“软实力”,是桂峰村成为文化传承型美丽乡村的“法宝”。依托明清古建筑群,探索“镇村主导、群众主体、企业主力”运转模式,成立传统村落保护理事会,打造蔡氏名人馆和研学教育基地……一个又一个扎实的举措,构筑了桂峰村独特的历史文化韵味。
在沙县区夏茂镇俞邦村,当地正创立推广“寻味俞邦”“俞生有礼”系列品牌产品,发展小吃、文旅等特色产业,打造产业融合型美丽乡村。搭上了这班产业兴旺“顺风车”的村民俞秀英说,“我在这里开了个烙粑摊,旺季时,每天能卖2000多元。”红火的乡村游让俞秀英赚上了“旅游钱”,也给村民带来了更多可观收入。
在三元区列西街道小蕉村,台湾建筑师蔡幸爵则瞄准了休闲旅游的商机。“小蕉村是个千年古村,村子周边分布着宋、元、明、清的古窑址。我们希望能‘活化’小蕉古窑址文化,让村庄发展更具生命力。”现阶段的蔡幸爵正规划着搭建海峡两岸陶文化交流基地及蕉岭星空营地。深入挖掘陶文化内涵,打造休闲旅游乡村,在新模式中,小蕉古村获得新生,一条良性循环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
一个理念,五项机制,六种模式,在奋力谱写山乡巨变美丽篇章中,一幅“有产业、有颜值、有乡愁、有活力、有福祉”的生动画卷,在三明正徐徐展开。
- 全省三成涉农贷款投向福州 乡村振兴增添金融力量(2022-06-21 09:59:15)
- 东街街道平安建设进校园 关爱青少年成长(2022-06-21 09:48:08)
- 罗源县飞竹镇斌溪村“修志人”余武辉的乡土情怀(2022-06-21 09:20:16)
- 带回一个产业 带活一片山村(2022-06-21 08:15:35)
- 福州召开“党建+金融”暨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现场交流会(2022-06-21 07:41:44)
- 绿染福山 造福于民——再访福山郊野公园(2022-06-21 07:41:44)
- 鼓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出炉(2022-06-21 07:41:44)
- 诗画山水间 榕城“醉”生态(2022-06-21 07:41:44)
- 福州试点人居环境整治积分制 助推乡村振兴(2022-06-20 20:48:36)
- 罗源开展“共建清洁美丽世界”宣传活动(2022-06-20 17:4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