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的财政政策助力福建经济提效稳增长
“真金白银”助实体
——福建省积极的财政政策助力提效稳增长
施政财先行。贯彻落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离不开财政的支持和保障。上月底省政府出台的48项稳经济政策中,有26项直接涉及财政,其他不少政策也与财政密切相关,含金量极高。
记者从省财政厅17日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获悉,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按照国家和省委省政府部署,我省积极的财政政策正助力提效稳增长。
●关键词一:减负纾困
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是我省稳住经济一揽子措施中坚实的一环,包括落实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持续加大小微企业优惠力度、鼓励企业研发创新。
受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影响,一些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出现现金流紧张等困难,亟需“止血”“补血”。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将小微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居于最优先位置,纳入首批启动范围。
1—5月,全省完成退税408亿元,涉及5.2万户市场主体。
小微企业还享受增值税和所得税优惠: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自4月1日起免征增值税;小型微利企业的企业所得税在去年减半征收的基础上,今年再减半,实际税负仅为5%,年应纳税所得额100万元以下部分实际税负更是降至2.5%。
鼓励企业研发创新方面,对中小微企业新购置的设备器具,单位价值在500万元以上的,可实行一次性税前扣除等加速折旧政策;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
在国家授权范围内,我省顶格执行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
“今年税费支持政策力度超前、更加精准,并突出组合性,既是制度性退税政策与阶段性减税降费缓税的组合,也是国家统一政策与我省地方性举措相结合。减税起到了减轻市场主体负担的‘减法’,提振市场信心;退税缓税实现了市场主体现金流的‘加法’,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政策效应叠加,起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乘数效应’。”省财政厅税政处处长林胜说。
●关键词二:杠杆撬动
6月15日,第七期100亿元中小微企业纾困增产增效专项资金贷款正式设立运作,帮扶受疫情影响面临暂时流动性困难的中小微企业。
本期纾困专项资金贷款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等四个行业重点支持:符合条件的可再提出申请;针对这些行业“轻资产”特点,把首贷户、无抵质押贷款作为基数,按照1∶3的比例计算普通纾困贷款额度;实行“白名单”管理,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各推送不少于400家企业,金融机构简化流程“见单即贷”。
此前,我省已设立六期“财政贴息1亿元、调动金融机构发放贷款100亿元”的纾困贷,惠及全省所有市县、20个行业、1.9万家企业,其中支持制造业获贷332亿元。
“财政与金融是政府调节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政策工具。我省充分运用财政政策、资金、资源,与金融政策、工具、产品相衔接,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说。
省级财政贴息1%,新增设立50亿元的制造业中小微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截至6月15日,在不到2个月时间内,银行已放款1115笔、金额49.91亿元,其中泉州地区放款631笔、金额26.9亿元,最后一笔1000万元贷款也即将发放。
我省还持续推进制造业企业技术改造,省级财政对实际投放的贷款在3年内给予年化2%贴息。截至目前,已拨付贴息资金1.2亿元,撬动兴业银行等16家银行的金融资本和其他社会资本投放企业技改项目,贷款签约总金额160亿元,实际投放62.75亿元。
而专项债的投资拉动作用更为显著。2022年我省新增专项债券1472亿元共安排用于991个项目建设,涉及总投资约1.6万亿元。
●关键词三:协同推进
财政政策是政府宏观调控的手段。我省积极发挥财政调控职能,相关部门和市县协同推进、上下联动,形成政策合力。
“就业是民生头等大事,也是稳经济的重要支撑。受国际形势及疫情影响,4月份我省城镇调查失业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面临巨大压力。我省相关部门迅速出台措施,靠前发力,打好组合拳。”省财政厅社保处处长程雪莺说。
一系列政策措施已开始见效:
“稳”——采取降低社保费率、缓缴社保费、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发放留工补助、技能培训补贴等措施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减轻企业缴费负担、增加企业现金流。预计全年可缓缴、减征、返还各项社保费112亿元,惠及全省参保企业75万户。
“保”——今年我省高校毕业生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应届毕业生达到30万人。重点从三个方面予以支持:个人方面,对困难高校毕业生发放求职创业补贴,每个困难学生发放2000元,对投身创业的毕业生发放不超过1万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企业方面,对吸纳高校毕业生的企业发放扩岗补贴每人1500元,引导企业提供更多岗位给高校毕业生。公益岗位方面,省财政追加安排资金2000万元,支持省级“三支一扶”招募规模从600人扩大到1000人,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兜”——保障困难群众生活是政府兜牢民生底线的重要内容。省级已下达31.15亿元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确保低保金、特困供养金等救助金及时足额发放到困难群众手中。
协同联动,加快了“红利”兑现。财政、人社、税务等有关部门合力,共同推动政策免跑即领、免申即享、免证即办。我省还充分发挥失业保险基金的共济功能,首次动用省级调剂金对地市进行补助,支持基金累计结余较少、备付期限不足的地区落实各项政策,并第一时间下达三明、南平两地2.46亿元。
经过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截至5月底,全省已减收社会保险费28.49亿元,失业保险稳岗返还1.86亿元,惠及企业3.5万户;发放失业补助金1.31亿元,惠及3.11万名失业人员。新增就业人数19.73万人,完成全年50万人任务的40%,城镇调查失业率已回落至合理区间。
●关键词四:资金直达
大规模减税降费特别是留抵退税政策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但同时也对市县财政带来巨大压力。如何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促进基层财政平稳运行?
加大转移支付补助力度。今年,省财政已经下达县级基本财力保障补助资金、均衡性转移支付、工资和津贴补贴等转移支付资金197亿元,同比增长12.5%,进一步增强基层“三保”财力保障。在此基础上,针对各地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形成的减收,已累计下达三批次支持基层落实退税减税降费和重点民生等转移支付资金330.45亿元,在确保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到位的同时,有效保障基层财政平稳运行。
作为加快财政支出进度的重要举措,今年我省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快、准、严”优势,推动更多财力下沉到基层,尽早发挥资金和政策效益。
“所谓‘直达’,就是对财政资金实行特殊的管理制度,包括单独下达指标、单独设立标识、单独调拨资金,使资金坐上‘直通车’,极大提高运转效率,并依托直达资金监控系统这个‘千里眼’,实行全过程、穿透式监管,使财政资金从中央快速直达基层、精准投向受益企业和群众。”省财政厅国库处处长黄圣说。
据介绍,今年以来,我省直达资金项目在从2020年的17项增加至去年27项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范围,将30项中央和地方对应安排资金纳入直达机制,涉及留抵退税、乡村振兴、社会事业、重点民生等多个领域,资金规模扩大到731.08亿元。1—5月,全省直达资金已形成支出372.85亿元,支出进度达51%,高出序时进度9.3个百分点,有力推动了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记者 王永珍)
- 沙退绿进,福建省6年建设沿海防护林75.43万亩(2022-06-18 09:26:31)
- 16年来孝老爱亲 “福建好人”李晓莺用爱呵护大家庭(2022-06-18 08:35:53)
- 仓山发放稳岗返还63万余元(2022-06-18 08:08:36)
- 就福建舰下水命名有关问题,海军新闻发言人发布信息(2022-06-17 22:49:37)
- 马尾:以“退”为“进”,企业受益(2022-06-17 17:19:35)
- 省妇联调研组一行到福州高新区开展妇女工作调研(2022-06-17 17:19:24)
- 福州高新区举办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专题讲座(2022-06-17 17:19:07)
- 外交部:美无理打压中方企业,苦果却要由美国企业和民众吞咽(2022-06-17 16:28:51)
- 前5个月证券交易印花税同比增长15%(2022-06-17 16:14:39)
- 国家医保局:今年已预拨200亿元保障新冠患者救治(2022-06-17 16: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