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事关每个人——福建省政协多界别委员热议实现“双碳”目标
什么是碳达峰、碳中和?碳中和又离我们有多远?1月23日,在福建省十二届五次会议分组讨论会上,各界别委员不约而同地谈起“双碳”目标。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国之大者”,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如今,“双碳”目标近在咫尺,这是一场全民参与的变革,事关生产生活中的每个环节、每一个人。
“近年来,平潭积极发展电子信息、海洋生物、清洁能源等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以旅游商贸等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产业结构,打造低碳经济岛,具有建立我国碳中和先行示范区的良好产业结构体系。”来自教育界别的马祥庆常委建议,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在平潭全域加快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加快推进碳减排,打造“零碳岛”的目标。
作为护航新能源发展具有“压舱石”作用的储能产业,在“双碳”目标下,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来自民建界别的郭学军常委认为,要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新型储能政策配套,尤其要帮助具有良好产业条件的新型储能龙头企业进一步开拓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带动全省新型储能产业规模的提升,通过探索“共享储能”“虚拟电厂”“新能源+储能”等多种商业模式,延伸新型储能产业链条。
“在当前碳中和的视角之下,‘绿色基础设施’能增加蓝色碳汇,创造额外的经济与社会价值,长期增值效益可观。”在省科学技术协会界别的薛雄志常委看来,把生态化海堤建设融入海洋防灾减灾工程是全省蓝碳增汇与防灾减灾的双重推手,“全省要加快推进人工护岸工程的生态化建设与生态化改造,推广‘绿色基础设施’在海岸带防灾减灾的应用。”
“双碳”目标是一场事关每个人的“全民运动”。省政协主席崔玉英建议,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必须牢牢抓住的‘国之大者’,要将其置于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高度来理解把握,科学构建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不断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记者 王惠兵)
《人民政协报》(2022年01月27日第06版)
- 县城发展,活力涌动潜力足(2022-06-08 09:11:43)
- 福建21.8万名考生参加普通高考(2022-06-08 09:11:43)
- 福建本轮强降雨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15亿元(2022-06-08 09:08:05)
- 福建去年审结电信网络诈骗相关案件7825件(2022-06-08 09:00:03)
- 福建交通运输部门护航高考路(2022-06-08 09:00:03)
- 海外闽籍侨商视频座谈:积极融入新福建发展格局(2022-06-08 09:00:03)
- 长乐农商银行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精准度(2022-06-08 08:14:18)
- 马尾奋力冲刺“双过半”(2022-06-08 08:14:08)
- 福建省各民主党派五年建设发展综述:同心谋发展 接力谱新篇(2022-06-08 07:58:31)
- 30年·30人|徐云丽:见证福州建设体育强市之路(2022-06-08 07:4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