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州市政协网络议政云平台-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 >> 新闻聚焦

罗源大力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让老人乐享晚年

2021-03-17 08:40:06来源:福建日报

  罗源县大力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构建县、乡、村三级养老网络,让城乡老人乐享晚年生活——

  不一样的养老院 一样的幸福感

  75岁的尤仁华老人入住罗源县社会福利中心近半年,对这里的养老服务赞不绝口。“不仅照顾周到,还有医养结合,这下子女不用担心了!”尤仁华感慨地说。

  如今,安享晚年的幸福感,越来越多地来到罗源老人的身边。目前,全县已建成1家社会福利中心、2家民办养老机构、3家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9家乡镇敬老院、145家农村幸福院,基本实现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养老网络全覆盖。

  村里建起幸福院 空巢老人有去处

  刚刚过完春节,罗源县起步镇蒋店村幸福院又热闹起来了。66岁的官发坚老人每天都来“报到”,最爱在这里挥毫泼墨,为村里的老人们写出一幅幅书法作品。“我原来待在家里闷得很,去年有了幸福院,我就成了这里的常客!”官发坚老人乐呵呵地说。

  和官发坚一样,到蒋店村幸福院找乐子的老人越来越多。“幸福院在规划时,就结合村里独居、空巢老人日益增多的问题,设计了休闲、娱乐、餐饮、健身等多种功能,补齐配全各类生活设施,购置完善了文体活动器材。”蒋店村党支部书记吴佺武介绍。

  幸福院的建设,得到了村民们的大力支持。共投入资金25万元,除了县财政补助的17万元,余下的8万元全部由村里自筹。虽然选址使用的是村里的旧小学教学楼,但老人们普遍感到十分新鲜。“上午8点开放,晚上9点关闭,每天吸引几十位老人前来参加活动,大大提高了村里老年人的幸福指数。”吴佺武说。

  在罗源县城的社区里,通过建设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为老人们提供了“家门口的养老院”。每天中午,县城凤山镇的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里,都会迎来不少来就餐的老人。“一个人在家做饭麻烦,到照料中心吃饭,下午还能在这边消遣娱乐,老年生活有乐子。”陈阿婆说。

  据介绍,罗源县已累计投入2157万元,建成145家幸福院、3家照料中心等基层养老服务设施,为老人在家门口提供就餐、文化娱乐、休息等服务,不断增强老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引进专业机构 医养结合补短板

  干净的床铺、可口的饭菜,还有阅览室、活动室等活动场所……走进罗源县社会福利中心,除了这些常规的养老机构软硬件服务,最让老人们放心的,是医养结合服务。“子女不在身边,就怕突然生病。这里有专业的护理员,住得很安心。”87岁的李奶奶说。

  “我们是典型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主要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理疗、医疗护理等服务。”县社会福利中心负责人彭盛强介绍,老人们发生重大疾病时,可以通过中心与医院建立的“绿色通道”,直接入院治疗。

  此前,罗源县缺乏专业化医养结合服务机构,一些年龄较大的半自理、失能失智老人等群体,养老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服务存在短板。去年4月,福州市重点医养融合养老项目——罗源县社会福利中心通过公开招标,引入国德养老服务集团进行社会化运营。据介绍,国德养老服务集团是我省规模最大的公建民营、医养融合养老服务提供商,在省内运营50多家医养融合养老机构,运营床位近万张。

  目前,罗源县社会福利中心拥有床位280张,设置了精神科、神经内科、康复科及医技科室,全面接收60周岁以上自理、半自理、失能失智老人。医养结合的经营方式大大提升了吸引力,该中心现已入住105位老人。

  此外,罗源县还支持建成了爱心护老院和红苹果老年公寓两家民办养老机构,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等需要专业化康复训练的老人群体,提供医养结合服务。

  爱心护老院负责人朱国琴介绍,护老院为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开设了护理专区,“现在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老年人比较多,怎样照护他们是社会面临的一个难题。我们针对不同的症状有不同的贴心设计,还有社工们针对患病老人进行情绪疏导和管理,让他们得到专业细致的照料”。

  创新运营机制 特殊群体可兜底

  63岁的陈志浩老人是一位“五保户”,按规定,属于公办养老机构兜底的对象。然而,前几年,由于乡镇养老院条件差,没有老人入住,陈志浩也没有享受到兜底待遇。如今,陈志浩住进了白塔乡敬老院。和陈志浩一样,白塔乡敬老院现在入住了14名兜底对象。

  从没有养老院可住,到集体安度晚年,陈志浩等老人境遇的改变,得益于罗源县对公办养老机构实施的公建民营机制创新。

  罗源县民政局局长郑良亨介绍,受传统观念、软硬件等因素影响,公办养老机构过去存在床位空置率较高的问题,民营养老机构却面临场所难求、租金昂贵等难题。为此,罗源县实行公建民营,政府负责硬件设施建设,由专业养老服务公司运营,破解这些痛点。

  以白塔乡敬老院为例,“我们刚接手敬老院的时候,条件比较差,也没有老人入住。通过一系列改造,提升了敬老院的基础设施,并设置护理员、厨师以及管理人员,短短几个月就有29名老人入住。”白塔乡敬老院院长郑增旺介绍说,对剩余床位进行商业化运营后,所获收入不仅可以补充特困人员供养经费的不足,还可以用于提升基础设施,敬老院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目前,罗源县9所乡镇敬老院中,绝大多数已实现社会化运营,充分激发了养老机构的活力,保障了兜底对象的养老需求。同时,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罗源县还为城区特困、低保等7类老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让他们乐享晚年生活。

  (记者 卞军凯 通讯员 刘其燚 肖丹)

【责任编辑:伊宁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