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届省政协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协商发言摘登
聚焦“高级化+现代化”
推动我省民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省政协常委 王炎平
民营制造业是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是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的坚强动力。当前民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建议吸引好企业,推动更多优质民企扎根福建精耕主业;强化新平台,促进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优化软环境,为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出台可落地、可执行、有竞争优势的系统性留企政策,依托本地国资平台对上市估值偏低、有资本需求的实体企业,以战略性入股、控股等方式招商入闽;充分发挥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和数字福建优势,在政府采购和公共服务领域先行,积极培育智能政务、智能制造、智慧文旅、智能教育等多元化应用场景。着重提供工业数据管理服务、评估服务、产业监测服务及监测认证服务等,带动更多中小民营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大力发展跨境电商,鼓励更多龙头企业建设“互联网+”行业公共服务平台,以商贸、金融、仓储、物流及产业大数据的行业互通运用,推动产业自循环,激发行业创新力。大幅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用好用足技改基金,促进“科技贷”“高新贷”等无抵押贷款降槛扩面;强化智力支持,加快建设高水平、“双一流”综合性理工大学,提升产学研用融合水平,促进智力资源与产业薄弱基础环节精准匹配,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实用技术有机结合,推动制造业迈上新台阶。
在力促产业转型升级中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省政协常委 单强
“十三五”期间,我省规划的“新型显示”“集成电路”“半导体照明”等11个先导产业获得良好成长,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定竞争优势,夯实了下阶段福建产业升级和实现高质量发展超越的基础。然而,我省一些重点产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在融资方面还存在贷款占比上不去等问题。
建议充分考虑信贷风险分担机制,提升财政资金支持效率。产业支持政策风险分担资金占比要有所提升,发挥财政支持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效应,撬动银行信贷资金进入重点产业。提高政银企信息共享水平,增强信用贷款投放工作合力。进一步发挥核心企业信用担保作用,推动供应链融资。进一步完善生产要素流转、评估机制建设,培育金融创新制度土壤;完善重点产业内部绩效评价、考核管理、尽职免责等体制机制,切实提升服务、风控水平,改变投向房地产、偏好“垒大户”、授信管理“一刀切”等问题。紧扣福建产业规划,金融机构和行业主管部门共同发力做好各项金融服务工作;统筹实施货币信贷政策,做好货币信贷政策与我省“十四五”产业政策对接,引导信贷资金向重点产业倾斜;继续做好债券融资服务,拓宽重点产业企业债券融资渠道;改进内部机制,向制造业等重点产业倾斜贷款资源;继续推动金融产品创新,着力提高信用贷款占比。
以“四大再造”促进供给链高质量发展
□省政协常委 王宗华
当前,我省积极探索具有福建特色的供给链发展模式,积蓄经济“长跑”新能量,但还存在融合发展能力不足,满足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能力偏弱,对接国际高端产业价值链能力不够强等问题。建议实施“四大再造”工程,促进全省工业供给链高质量发展。
实施供给“链条化”再造工程。做全“本土”链条,塑造以福建制造为主的国际生产体系;做精“链主”企业,建立健全全球研发、生产和营销体系,提升合规竞争力;做大“优势”集群,形成一批供应链体系完整、国际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实施供给“高端化”再造工程。打造国家级制造业创新平台,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推出市场竞争力强、质量效益好的制造精品,发展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制造领域名品、名企、名家,打造“福建制造”金字招牌。实施供给“数字化”再造工程。加快供应链领域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供应链数字化平台建设,加强供应链安全建设,为供应链创新提供良好发展环境。实施供给“制度化”再造工程。制定长效机制,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完善科技成果市场化激励机制,放宽准入限制,营造公平竞争环境,降低企业成本;积极支持大型企业集团利用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建设具有特色的供应链金融平台,并完善相关法律,为供应链金融提供法律保障。
提升电子信息产业基础能力
□省政协委员 宿利南
电子信息产业是我省支柱产业,具有较强的产业链韧性和抵御疫情风险能力。当前,我省正积极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亟须以提升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基础能力为核心,加强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奠定坚实基础。
制定科学可行的顶层设计方案。对接国家战略,基于优势和特色产业,科学编制电子信息产业高端化发展规划和路线图,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和生态体系,形成产业发展内外双循环发展格局。实施“产业强基”工程。聚焦短板和薄弱环节,围绕提升电子信息产业基础能力,设立重点专项工程,分行业分领域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加快省部级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公共服务平台等创新载体建设。提升供给和需求适配能力。整合各方资源,设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构建一批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标准验证、计量检测、认证认可、知识产权分析评估和综合运用、产业运行监测等综合性公共服务。实施项目精准扶持。加大经费投入,对于前沿颠覆性、需求迫切、带动作用强的产业基础项目,采取增量预算、事前支持、政府兜底等方式给予支持;对于存量资金已覆盖的同类型项目,择优扶持;对于国内外同行业的龙头企业项目、能填补市场空白的新兴产业项目,按“一事一议”方式给予专项资金支持。
总量赶超后我省产业发展建议
□省政协委员 伍长南
近年来,闽台经济总量差距逐步缩小,2019年我省实现总量赶超。但赶超后仍需正视人均可支配收入、产业结构、制造业发展、研发投入的差距。
建议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围绕主导产业、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强化产业链梳理、产业分工协作,提高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着力推动合作载体建设。提升我省台商投资区、台湾农民创业园等载体功能,重点深化两岸产业融合,特别要深化古雷石化、厦门半导体等产业基地的建设。推动产业科技合作,补齐产业科技短板。主导产业中,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强芯补屏”,装备制造业促进产业高端化、集聚化、集约化;传统产业加快智能改造,加快向高端产品链、价值链延伸拓展;推动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催生更多的新兴产业,推动我省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为我省高质量发展提供产业支撑。
实施产业基础能力提升工程
□省政协委员 俞龙
后疫情时代必将催生新的市场格局、商业模式和生产方式,要让我省产业体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就在于创新。
加强政策支持。完善创新激励政策,以专项奖励、经费补助、减税降费贴息等方式,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全过程激励机制;完善产研合作政策,支持产业龙头与科研院所、高校、公共服务平台等开展产学研合作;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建立科技团队、孵化基地等人才平台,深化社保补贴、便捷落户、就业支持、知识产权保护等暖心举措。加强资金供给。突出专属化融资,开辟金融机构绿色授信、快捷审批渠道,推广产业创新专属信贷,加大对“双高”企业信贷支持;突出多元化投资,由政府牵头设立发展基金,带动风险投资、创业投资、天使投资等资本投向科创领域。突出精细化用资,划定用资标准,降低创新研发项目、重大科技项目资金申报门槛,实时跟踪项目进程,确保资金跟着项目走。加强服务保障。在“硬件”上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传统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加快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在“软件”上提升服务效率,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流程精简再造,推广“链上政务”和数字政府。
加快我省海洋经济发展
□省政协委 员彭锦彬
2019年,我省海洋生产总值占全省生产总值28%,居全国第三位。但同时也存在科学养殖、加工创新能力亟待提升,海洋产业全国知名品牌亟待创建,生态环境有待进一步整治等问题和不足。
建议加强国际渔业合作,提质增效发展海洋产业。加强与东盟、非洲、南美等地区渔业合作,加强对境外设立基地企业的指导和政策扶持。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海洋经济转型升级。以福州海洋研究院、厦门南方海洋研究中心等为依托,在水产品精深加工、生物制药、生物制品、生物材料等方面下苦功夫。服务海洋经济发展,推动涉海金融体系建设。设立涉海产业投资基金,引导金融机构和民间资本涉海项目资金支持,加强与龙头央企战略合作,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加快5G产业布局
推进我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省政协委员 刘明华
数字经济是培育新经济动能、推动新业态发展、驱动新技术变革的重要力量。5G商用时代的到来,将促进工业生产和消费市场的全面数字化,为数字经济带来广阔应用空间和无限商机。
建议加快编制建设总体规划。合理布局5G基站及配套设施,推进5G基站与市政公共设施统建共享;加快规划5G规模组网建设,实现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5G信号覆盖,支撑5G应用和产业发展。加大扶持降低运营成本。协调解决通信基站转供电改直供电,对电费支出给予一定比例的政策补贴;支持铁塔公司、三大运营商以未来收益为担保,发行5G基础设施建设专项债券;引导金融机构发放贷款,财政给予贴息扶持;允许基础设施建设经费抵扣增值税,并给予税收返还优惠。典型示范带动商业应用。发挥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平台效应,征集优秀案例,在福州、厦门、泉州等试点城市推出示范场景,带动应用普及;建设5G产业示范园区,打造“5G+”应用项目,壮大产业规模。
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 打造协同创新生态圈
□省政协常委 吴士芳
产学研合作是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产业基础能力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省产学研合作虽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仍然存在高校和企业对产学研合作重视程度不够、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够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不够健全等问题。
建议强化对产学研合作的支持力度。大力抓好产学研合作宣传发动工作,采取一系列鼓励性政策措施,并充分运用法律手段,保护产学研合作的创新成果。加强产学研合作的组织和领导。完善以政府主导,高校与企业协作共进、互动发展的工作机制,将产学研合作纳入到相关部门的绩效考核中,推动多方合作;完善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机制,实现产学研合作健康发展。构建各类不同产业的产学研战略联盟。加强我省科技成果的鉴定评价管理工作,坚持“社会效益与知识价值”并重原则,科技成果定性必须经过企业和市场的检验,不能只停留在实验室中;鼓励从事应用研究的教师联系企业、走进市场,这样既增强教师生产实践能力,又增强企业对高校科技成果的信任感。建立健全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多类型多层次的科技中介机构,制定相应政策,为科技中介机构提供更大发展空间;开展岗位培训,建立考核机制,造就一支具有专业素养的科技中介服务队伍。
以高科技技术创新能力
推进“十四五”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省政协委员 滕达
产业基础能力是在价值链和产业链上游对产业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和控制力的能力,一个国家经济强大不仅在于经济规模,更重要的是经济功能影响。现阶段我省应从过去要素导入发展阶段,转向产业发展经济功能培育阶段,大力提升产业基础能力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加大共性和关键技术研发。建议政府协同龙头企业、国内外高校、科研院组成创新联合体,对前期研究成果进行应用研究和二次开发,合力攻克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卡脖子”问题,通过关键技术的产业化带动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我省信创产业进程。建议我省有关部门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整合各方优势,搭建平台,鼓励福建企业积极参与,打造更优指标、更强性能、更高安全的信创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将我省建设成为全国信创产业发展高地。加强政府产业整合力度。引导支持大公司资产重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优先扶持对产业发展有明显带动作用的头部企业,在政府采购、重大专项、科技经费、基地(园区)建设、产业化示范工程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具备条件的头部企业通过跨国合作和跨国经营,提升企业在国际分工合作中的地位和水平。
推动我省“十四五”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漳州市副市长、古雷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 侯为东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畅通石化产业循环的部署要求,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提升石化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水平。联系古雷实际,就推动全省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议在领导力量上进一步支持石化产业发展、在产业布局上进一步突显古雷引擎作用、在要素供给上进一步倾向重点区域、在对台合作上进一步出台专项政策。
在“两基地一专区”中将古雷作为重要引擎,全力支持推动福海创1000万吨炼油原料适应性技改、中石化二期炼化一体化、中沙古雷乙烯等项目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对石化产业涉及的用地、用海、能耗等指标进行全省范围统一调配。在两岸石化产业融合发展方面出台更精准专项政策,支持古雷石化基地在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中发挥更大作用。
推动我省新能源汽车发展
□上汽集团乘用车福建分公司总经理 魏浩波
结合“电动福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上汽宁德基地实际情况,建议加大多个方面的支持力度,推动我省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
加大省内车企支持力度。鼓励省内公务用车、营运车辆、驾校考试培训用车等使用省内车企产品;网约车可以适当参考出租车管理办法,实行总量控制;出租车、网约车运营额度都向省内车企开放。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议加大地产车企新能源车辆补贴力度,比如,对上汽宁德基地在产相关新能源汽车给予适当的产能补贴,助力产能和产值提升,实现政企双赢。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鼓励省内居民购买地产车企新能源汽车,如出台个人所得税返还优惠政策用于鼓励和引导居民购买省内车企生产的新能源汽车。
加快推进数据要素流通 赋能产业基础高级化
□省政协常委 陈国平
目前,福建正积极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已汇集政务、健康医疗等各类数据300亿条左右。建议加快推进数据要素流通,赋能产业基础高级化。
司法赋权,建设数据确权登记中心。目前,全国数据要素流通基本都卡在“数据财产权”不明晰这一因素上,建议福建迂回突破,推动省高院围绕以数据许可合同为基础的“数据访问权”,建设数据确权登记中心,实现数据登记、交易合约签署和跟踪。科技监管,建设数据要素监管沙盒。利用区块链不可篡改的技术特性,建设“监管沙盒”,把数据和数据使用企业放进沙盒进行监管;什么数据能用,怎么用,谁在用,用到什么程度都可以一目了然,真正做到数据可用不可见,数据追溯保权益。协同治理,建设数据交易流通中心。由大数据相关部门引导,鼓励行业组织、企业与机构积极参与;以市场化配置的方式,加快推进数据要素的流通与使用,实现数据的财产价值,释放数据红利,使数据成为产业基础高级化的基础性资源。
加快培育我省文化科技独角兽企业
□省政协常委 董良瀚
近年来我省动漫游戏、在线教育、数字娱乐等新兴文化科技产业发展迅速。但文化科技独角兽企业培育速度缓慢,这与我省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不符。
建议精准出台培育政策。建立种子企业储备库,明确培育对象,做好制度设计;根据企业成长阶段需求重点,制定分层分类的政策支持体系,出台专项政策,提供“一企一策”的量身定制服务。持续优化培育平台。依托科技创新园区打造独角兽企业培育主阵地,实现科技研发合作和资源共享;支持龙头企业围绕自身优势产品平台构建生态链,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鼓励企业与腾讯等大企业大平台合作,打造本土孵化平台。多元筹措培育资金。建议发改、科技、文化等部门研究制定研发补助扶持政策,加大核心技术研发资金投入;引入社会资本,创新福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海峡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模式,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着眼长远培育人才。编制新的《福建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完善人才社会服务与保障机制,吸引并留住更多高端文化科技人才在福建创业就业。创新学校培育模式,支持建立企业实训基地,培养复合型人才。
健全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孵化和培育机制
□省政协委员 姚立纲
近年来,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但与浙江、江苏和广东等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我认为,配套的孵化和培育机制短板是重要制约因素。
建议推进专业化孵化器、众创空间等硬件设施建设。将孵化器、加速器、众创空间的建设用地纳入各地市用地指标,每年按照一定比例提升用地供给,确保它们与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同步增长。加强政策扶持等软性支持力度。可推广厦门两岸集成电路自贸区产业基地服务入驻集成电路企业的经验做法,为相关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探索“公建民营”“民办公补”等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和企业参与服务平台建设运营。提升国家和地方相关扶持政策衔接协同水平。调动省、市、县三级力量,协同解决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专业配套、市场营销等方面的问题,积极争取有关产业专项基金,推动福州、厦门、泉州、晋江四个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尽快落地。
(记者 林清智 整理)
相关新闻
- 省政协举行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2020-08-19 08:31:46)
- 省政协召开远程协商会(2020-08-03 08:53:34)
- 十二届省政协第二十九次主席会议召开(2020-07-27 08:36:11)
- 十二届省政协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闭幕(2020-07-04 09:37:04)
- 省政协党组(扩大)会议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召开(2020-02-29 08:50:16)
- 许维泽林钟乐当选为十二届省政协副主席(2020-01-14 11:44:19)
- 省“两会”代表委员热议“三个福州”并积极建言(2020-01-12 23:26:48)
- 十二届省政协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2020-01-12 22:22:41)
- 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举行(2020-01-12 22:22:40)
- 省政协委员建言:依托区块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2020-01-12 15:01:38)
- 十二届省政协第二十五次主席会议召开(2020-01-12 12:00:50)
- 崔玉英参加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分组讨论(2020-01-12 11:5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