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承革命精神 绽放时代光芒
闽侯老区走出各具特色的致富路
闽侯县廷坪乡盘岭村发展枳壳种植。
福州日报记者 叶欣童/文 张人峰/摄 通讯员 黄金彪
闽侯县人文历史底蕴深厚,人才辈出,更是一方红色沃土。1947年,龙山会议在闽侯县荆溪镇桃田村召开,成为闽浙赣边区城市工作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一批批革命烈士前仆后继,以赤子之心积极投身革命事业,为革命胜利作出了贡献。
70年峥嵘岁月,70年砥砺奋进。闽侯老区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展露新颜,走出各具特色的致富路。
打造怀旧氛围
走进白沙镇井下老区村,白色的外墙上处处可见这样的标语:“广阔天地 大有作为”“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市吃闲饭”……作为革命老区村,传播知青文化是井下村营造“红色”氛围、抒写“红色”文章的重要途径。
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来自福州各地的数千名知识青年聚集白沙镇,在这里开垦、种地、办厂,为当地的农业、工业发展注入动力,成为当地一片抹不去的“红色情怀”。
为打响“知青文化”品牌,村委会在村内打造了一个知青博物馆,收集了许多知青使用过的茶杯、军壶、粮票、蓑衣等饱含时代印记的老物件。
以红色文化为依托,井下村发展观光休闲旅游业,串联红色革命旅游路线,先后被列为县级“美丽乡村”建设村、市级“幸福家园”建设村。该村还通过推广亲子游、田园生态体验、脐橙采摘、植树节等活动,发展新型农村旅游,壮大村集体经济,提高村民人均收入。
发展特色农业
荆溪镇桃田老区村是闽侯县域内典型的山区村,全村土地面积6000多亩,村民主要靠种植蔬菜谋生。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小山村,因为1947年的龙山会议,在闽浙赣党委城市工作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曾几何时,四面环山的桃田村靠山吃山,全村人以贩卖木材为生,生活艰难。为改变现状,在村两委的带动下,桃田村发挥良好的生态优势,在村里建起了蔬菜基地,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引进台湾苦瓜、丝瓜、永安莴笋、长豆角等蔬菜品种,并邀请省农科院、镇农技馆的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增强农民科技、市场、信息、竞争意识。当地农产品品质优良,很快受到市场欢迎。
“建立蔬菜基地是桃田村脱贫致富迈出的第一步,也是勇敢的一步。”据桃田村委负责人介绍,2012年在市、县老区促进会的帮助下,引进2万株金线莲、铁皮石斛等名贵中草药进行试种,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在美丽乡村建设推动下,桃田村的面貌焕然一新,村民们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
探索旅游新路
“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是晚唐诗人雍陶笔下优美的春景画卷。每年3月、4月,在闽侯大山深处的廷坪乡盘岭老区村内也有这样一幅盛景,放眼望去,犹如一片波澜壮阔的“雪海”。
“村里老一辈的人总说,‘盘岭有屋的时候,就有了枳壳树’。”盘岭村委负责人告诉记者,盘岭村是闽侯县革命老区村,全村几乎户户种枳壳,枳壳也成了盘岭村最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2018年盘岭村将枳壳作为“一村一品”的主导产业进行打造,扩大种植面积,种植面积约1000亩,实现收入近200万元。
该负责人表示,随着京台高速福建段全面通车,近年来每到枳壳花开的季节,盘岭村都会吸引不少周边的游客前来观赏,这给当地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开辟了道路。未来,盘岭村将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和附近的村落形成联动,围绕枳壳花,探索以生态农业为基础的特色旅游发展道路,写好“旅游+”文章,打出自己的品牌特色,助力乡村振兴。
相关新闻
- 闽侯上街新增一移风易俗主题公园(2019-09-10 08:07:25)
- 真这么神奇?传说走过闽侯荆溪这条古驿道就能成学霸(2019-09-09 15:53:10)
- 闽侯六和汽车零部件生产项目本月初提前竣工(2019-09-07 15:45:12)
- 闽侯祥谦镇:全力服务项目建设 力促项目提速增效(2019-09-07 15:26:04)
- 闽侯二桥成功完成首根桩基浇筑 设工期为32个月(2019-09-05 17:52:29)
- 闽侯荆溪月底前完成多个项目征迁扫尾(2019-09-05 08:14:12)
- 闽侯荆溪关口小学新校区投用(2019-09-04 09:10:01)
- 福建:红色基因代代传承(2019-09-02 10:30:36)
- 从“小书虫”到哲学研究生,为闽侯这位学霸打call!(2019-09-02 08:36:49)
- 闽侯雪峰寺:千年古刹多胜迹 禅门祖庭佛意浓(2019-09-02 08:36:37)
- 闽侯竹岐新卫生院10月投用 群众看病将更加便利(2019-08-31 16:02:17)
- 闽侯县城这个路口,修得好!(2019-08-30 09: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