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辉煌七十年 台江发展谱新篇
福州新闻网9月3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颜澜萍 通讯员 杜成发 林言枝) 坐上闽江游轮从台江码头出发,沿着12公里的闽江岸线一路前行,时刻能够感受到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台江这片土地发生的翻天覆地历史巨变: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立、城区环境面貌日新月异、民生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台江人民自强不息、攻坚克难,改革创新、砥砺奋进,用智慧和汗水谱写了一部辉煌的历史。
看数字,是台江飞速发展的最好印证。新中国成立之初,台江同国内大部分地区一样,基础薄弱、百业待兴。改革开放以来,台江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1978年至2018年40年间,台江GDP年均增速达26.3%,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进入21世纪后,台江GDP平均每5年翻一番,2006年突破100亿元,2010年突破200亿元,2016年突破400亿元,2018年达475.63亿元。
70年风云激荡,70年砥砺奋进,70年继往开来。在经济总量不断增长的同时,城区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翻天覆地,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台江区先后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国科技进步城区”、“全国科普示范区”、“全国普法先进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县级政府网上政务信息公开透明度“十佳单位”等称号,连续五届获评“全省文明城区”。
加快转型升级 现代产业发展迸发新活力
作为省会核心区,台江历来就是商业旺地、商贸重镇,是“福州商魂”的重要发源地。很长一段时间内,台江以传统商贸为主业,一度拥有全省最大的服装服饰、电子数码、生活资料批发中心,台江农贸市场跻身全国十强。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与商业业态的升级转变,台江区积极推动传统商贸转型升级,加速构建具有台江特色、富有强大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努力打造省会城市现代服务业核心区,海峡电子商务基地荣获“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称号。上世纪90年代,台江大力实施产业“退二进三”、移位发展,以闽江北岸中央商务区、海峡金融商务区为核心的福州海西现代金融中心区强势崛起,引进入驻进出口银行、省建行等重大项目50个,累计投资超760亿元。
进入21世纪,面对高质量发展、赶超跨越的迫切需求,面对百舸争流、奋楫者先的产业竞争态势,台江依托两大商务区高端楼宇资源,加快金融业、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数字经济发展,引进企业2000多家,总部企业增至10家,税收“亿元楼”达6座,金融业税收总量占全省四分之一。
如今,两大商务区已逐步成为高层楼宇林立、高端产业集聚、高层次人才聚集、全省金融业产业链最完整、产业链各环节业态最齐全,即“三高两最”的产业发展区域,有力推动了服务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走进位于鳌峰广场的新中冠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块大数据可视化平台格外引人注目,屏幕上不断跳动的数字代表着当日成交额、各省配货订单等数据。作为一家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的传统IT渠道商,新中冠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抓住互联网浪潮带来的机遇,创新建立了以喜购宝平台为核心的B2B电商业务体系,目前已成为一家集电商、分销、研发、行业、服务经营体系为一体的综合性科技公司,跻身中国互联网百强企业。
“盒马鲜生”福建第一家店、京东五星电器无界零售福建第一家店……如今的台江区,在加快本土企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也成为新零售时代不少电商巨头登陆福建的第一站。对于落户台江,五星电器华南大区营销运营总经理王敏捷表示:“这里市场环境开放、包容、求新,是新零售茁壮成长的沃土。”
作为传统商贸强区,台江区紧贴发展需求推动商贸转型升级,充分发挥电子商务、众创空间等平台的引领孵化作用,鼓励传统商贸企业引入互联网功能,抓住以互联网为基础、以大数据为支撑的新零售商业,推动线下实体店铺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助力传统零售业升级,全力释放新动能。
坚持建管并举 宜居宜业城区拓展新空间
夜晚,两大商务区华灯初上,台江繁华次第点亮。很难想象,20年前,台江鳞次栉比的破旧棚户区随处可见,群众住房、交通、卫生等各类问题突出,成为限制台江发展的一大“瓶颈”。
为了破解土地资源难题、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台江区委、区政府坚持“上天入地,拆旧立新”的发展思路,一方面,向“天”延伸高空间,推进两大商务区大开发、大建设,40多座高端商务楼宇拔地而起。目前,福州高度前十大楼有7座在台江。
另一方面,向“旧”拆出新空间,先后实施了江滨大道、义洲帮洲、上下杭、太平汀洲和苍霞、闽江北岸中央商务区、红星排尾、南公园片区等近400万平方米的旧屋区改造,为超4万户20多万台江人民改善了居住条件。
“十几年前,我们哪能想象可以从破旧的棚户区搬出来,住上宽敞的楼房!”家住苍霞新城的唐庆旺回忆道。
时钟拨回到2000年7月9日,苍霞棚屋区正式动迁。100天完成“两街”建设、1个月完成苍霞棚户区万人大搬迁、20天完成安平棚户区搬迁任务……台江区党员干部全力以赴攻坚克难,拼出旧改的“台江速度”。仅一年多,唐庆旺就拿到了新房钥匙。
旧城改造是改善群众住房条件、提升城区面貌的重大措施,也是抓经济、促发展的重要抓手。如今,一场新的“蝶变”在苍霞悄然发生。近年来,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台江区积极部署苍霞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修复和改造工作,打造以商业、居住、旅游、文化等复合功能为主,形成具有浓郁中西合璧建筑文化和典型闽商文化特色的风情一条街。
台江区历来注重古厝古建筑和文化自然遗产保护,包括苍霞历史文化街区在内,上下杭、南公园等历史文化街区正重焕生机。每到周末和节假日,修复后的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成为越来越多市民游客争相“打卡”的旅游胜地。
与此同时,台江区不断加强城区精细化、智慧化管理,统筹推进交通治堵、园林绿化、市容管理、水系综合治理、生态环境整治等工作,打造更加整洁有序的市容环境、水清岸绿的内河景观、亮丽多姿的闽江夜景,展示宜居宜业的中心城区新形象。
补齐民生短板 群众幸福指数实现新提升
在新港苑居家养老照料中心内,体育健身室、电子阅览室、老人餐厅、心理咨询室等场所一应俱全,中心集居家养老、日间照料、长期托管、医养结合四大功能于一体。住在新港苑居家养老照料中心内的陈依姆说:“生活在这里很开心,不仅能够经常参加各种趣味活动,而且工作人员对待我们像亲人一般好。”
从老有所养到老有所乐,这是台江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重的一个缩影。台江正向全面小康奋进。新中国成立初期,台江仅有公立小学6所、中学3所,医疗、养老机构少,教育生源少,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台江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补齐民生短板、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民生支出占比从1987年的48.4%提高到2018年的76.4%,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深入实施教育兴区战略,不断加大教育投入。1978年全区基本完成扫盲,1990年提前5年基本普及义务教育,被评为“省首批普及初等教育先进区”,并先后获评“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区”“福建省教育工作先进区”等荣誉称号。
健康水平大幅提高,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卫生机构建设管理,加快社区卫生服务均等化,深入推进健康台江建设,2001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率位居全省前列,2005年被卫生部授予“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称号,2015年获评“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从上世纪80年代在全市率先设立街道文化站,到目前覆盖全区的三级文化网络,公共文化服务全面提升,区文化馆获评国家一级馆,“三馆”总分馆体系基本建立,2018年顺利通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验收。
社会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居民收入平稳增长。2018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8万元,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全覆盖。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台江区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奋进、乘势而上,加快建设创新开放绿色幸福的省会核心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再上新台阶,奋力谱写新时代台江发展新篇章。
数读台江
经济发展
2019年,市场主体数突破7.8万家,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
区直部门在省网上办事大厅发布事项806项,其中“最多跑一趟”事项516项,“一趟不用跑”事项251项,“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事项占比95.2%。
三次产业结构
- 品书香之韵享阅读之乐 台江开展读书分享会(2024-12-05 08:00:09)
- 数字经济百强市名单发布!福州上榜!(2024-12-04 20:32:23)
- 台江区政务服务中心工会驿站揭牌(2024-11-30 09:55:15)
- 台江南公书场讲述红色故事(2024-11-27 07:54:27)
- 两地法院千里联动 成功拘留“消失的老赖”(2024-11-26 08:07:45)
- 台江区卫健局开展献血活动(2024-11-24 08:11:32)
- 春节前开放!福州又一打卡地来了!(2024-11-22 11:19:19)
- 台江新增一青少年活动中心(2024-11-22 09:45:57)
- 台江路风情桥启动主体结构吊装 力争明年春节前建成开放(2024-11-22 07:44:15)
- 台江拟改造23个老旧小区(2024-11-21 08:50:01)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