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福州日报小记者探华林寺、访昭忠祠

原来,你是这样的“古厝”

2019-07-12 07:49:13  来源:福州新闻网

原来,你是这样的“古厝”

小记者参观华林寺。

  福州日报记者 李淑娟 鄢秀钦 许含宇/文 池远/摄

  日前,80余名福州日报小记者先后来到华林寺、船政文化博物馆和昭忠祠,继续开展福州古厝研学活动。

  “三分”看华林寺

  在福州众多名胜古迹中,华林寺是低调的。这座建于北宋乾德二年(964)的千年古寺,是长江以南最古老的木构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样的国宝级古建筑,身处市中心的华林路,平日里却访者寥寥。

  我们要如何欣赏、保护身边的古建筑、古民居呢?6日下午,福州古建筑专家阮章魁老师带着40多名福州日报小记者,开启了新一期福州古厝研学之旅。

  华林寺几经兴废,原有的建筑布局大部废毁,仅存大殿一座,现在所见的山门为上世纪80年代修复时仿宋增建。一开始,小记者们大为困惑,一座一眼可以望尽的院落,有什么好看的呢?

  “欣赏古建筑,应从古建筑的三大部分,以及附属构件和装饰入手。”阮章魁说。北宋著名匠师喻晧在《木经》中说:“凡屋有三分,自梁以上为上分,地以上为中分,阶为下分。”上分即屋顶,中分就是屋身,下分即屋基。

  华林寺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四间,屋顶是歇山顶式。小记者们站在廊庑下,远眺华林寺大殿,一眼就发现了屋脊上的两只神兽。“它们叫鸱吻,起到固定正脊的作用;鸱吻龙头鱼身,传说喜吞火,因此又有避火防火的寓意。”听完阮老师的介绍,张同学一下子联想到故宫太和殿的11只蹲兽。阮老师肯定了张同学的说法,屋顶装饰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建筑等级的不同,形制也有所不同,这是研究古建筑的重要依据。

  “斗拱和梁架是华林寺的精华部分,多为宋代时期的原件。”阮老师介绍,华林寺虽建于宋代,但颇具隋唐遗风。梁架中大量采用斗拱,用材硕大,斗拱和梁架交融在一起,柱子以上几乎由斗拱支撑;梭柱、月梁、驼峰、昂头、团窠等式样也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阮老师解释说,这是由于福州与中原文化中心距离较远,建筑技艺传播较慢,因而保留了这些旧式做法。

  华林寺大殿中间,摆着一座精巧的华林寺模型。听说这是用宋代遗留下来的木料制成的,所有的小记者都兴奋起来了,细细对照着模型,寻找歇山顶十一条脊、檐柱、望板等构件。大殿两侧,还陈列有两排华林寺的原构件,小记者们轮流抚摸着一截宋代的“斗”,一点点在脑海中拼凑出千年前的华林寺模样。

  古厝欣赏第三步:下看台基。台基的高低与建筑的地位、等级有关,如太和殿就是全国台基最高的古建筑。华林寺的石阶则是寺院常见的垂带踏跺,后期修复时增高了大殿台基。台基的设计也是很有讲究的。当天下午,福州暴雨如注,华林寺大殿仅边缘阶条石微微淋湿,其他区域干爽如常。“台基后期修建时,尺寸有点偏差,如果设计刚好,是完全不会淋到雨的。”阮老师说。听到这,小记者们再次感慨古人的智慧。

  “通过这次研学活动,我学到了很多中国古建筑知识,以后参观古厝,就能多了解一些历史和文化了。”小记者许同学兴奋地说。

【责任编辑:林少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