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乌山时评 >> 本网原创

乌山时评丨乡村岂能以“硬”为美

2019-05-14 07:16:30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金子

  金子

  最近到农村走走,笔者高兴地看到,不少乡村面貌大为改观。不过,有些乡村盲目铺设水泥路面,甚至村里仅有的一块公共活动场所也都硬化了,没留一点绿荫,甚至连古老的鹅卵石街面也用水泥覆盖;房前屋后本可以种瓜种豆,也用水泥抹得溜光……映入眼帘的,只是一片单调的灰白色的景象,缺乏应有的乡村气息,既失去了观赏性,也损害了生态环境。

  建设美丽乡村理当“生态先行,生态留白”。大自然孕育了人类,大自然是人类的摇篮。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地灵人杰,地美人昌”之说,特别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主张住宅应与大地山河相依、与大自然相协调。现在一些乡村新房子多了,水泥路多了,但青山少了,绿水污了,田园风光差了,生态环境恶化了,这是与建设美丽乡村的目标背道而驰的。

  乡村主干道铺设水泥路面,便于群众交通出行,自然是必要的。但地面处处铺设水泥,就会造成水土分离、水与生物的分离,直接损害大地的生态功能,不利微生物的生存繁殖。比如,将鹅卵石路面密封不透水,一旦暴雨降临,排水管道不通畅,会让雨水泛滥成灾。因此,乡村建设首先要保护生态环境,即使是铺设水泥路面,也应讲究科学性,多用生态环保材料,尽最大可能保护大自然的自我循环系统。倘若乡村生态环境破坏了,所谓“美”就无从谈起。

  不同于城市的高楼林立,乡村自有乡村的韵味——独特的田园风光、村居风貌和传统的风土人情。“一方景观,一缕乡愁”,乡村古老壮观的鹅卵石街道,乃至历史悠久的水井、门楼、老屋、祠堂、戏台、庙宇等物件,是乡愁的载体,睹物思情,往往会勾起人们的思绪;一株古树、一座廊桥、一条小溪、一块碑记等,都留有历史文化的印记,有些还有生态功能,都是美的元素。为此,应最大限度保留乡村的自然风貌,使山美、水美、环境美。

【责任编辑:林少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