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贫困渔村到花边名村
——来自长乐区松下镇垅下村的蹲点报告
2019-05-02 22:41:25 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余少林 池远
宏丰纺织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从小作坊变成了大厂。
福州日报记者 余少林/文 池远/摄
在长乐区松下镇垅下村村口,“中国花边名镇”“垅下革命老区村”等字眼,烙印在3米多高的牌坊上。
从籍籍无名的贫困渔村到享誉国内的花边名村,从环境恶劣之地到青山环绕的生态之地,垅下村持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迎来蝶变。连日来,记者走进垅下村,听老支书、企业家、村民讲述村庄翻天覆地变化的故事。
开荒植树 农作物实现高产
垅下村位于松下镇北端,由千三灶、珠山两个自然村组成,总户数1300多户,总人口近5000人。这里背靠大皇山,面朝东海,曾是省定贫困村。
“当年的垅下村,生存环境相当恶劣。”73岁的原村支书林相钦告诉记者,新中国成立初期,村子背靠大山、前临荒滩,没有防护林,狂风裹挟着黄沙,一个劲地往村庄吹来。地理条件限制了村民的耕作,只能种点番薯,生活很贫困。
穷则思变。林相钦说,为让全村人走出困境,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村干部带领村民开垦荒山,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和梯田,种植水稻、花生。经过多年努力,至上世纪70年代,垅下村大片防护林长成,抵挡住风沙的侵袭。改良后的荒地,种出的农作物迎来高产,大米和花生不仅能自给自足,每年还多产出10万公斤卖给国家。
温饱和环境问题解决了,但教育水平落后是制约发展的另一个瓶颈。“当年村里的教育严重落后,80%以上的村民是文盲。”林相钦说,上世纪70年代,垅下村大力兴办学校,新建小学和中学。随着教育素质的提升、眼界的开阔,不少人开始外出经商,为后来经编产业的兴旺奠定基础。
【责任编辑:伊宁倩】
相关新闻
- 连江企业带动千余养殖户致富 助力乡村振兴(2019-04-30 07:40:49)
- 校友重聚日溪致青春 100多封来信助力晋安乡村振兴 (2019-04-29 07:56:31)
- 福州开展乡村振兴乡村规划专题培训(2019-04-27 07:43:40)
- 中国核工业从这里走来——来自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蹲点报告(2019-04-25 09:56:20)
- 连江举行乡村振兴跨界交流会 40多位大咖齐聚一堂(2019-04-25 08:08:24)
- “阿强嫂”的三本账(2019-04-23 22:52:55)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