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垃圾分类怎么干 市长明确7件事

2019-04-27 22:44:07  来源:福州新闻网

  福州日报记者

  看似小事情,实则大文明。从5月1日起,五城区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为此,4月26日我市召开全面推行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动员部署视频会议。会后,市长尤猛军就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尤猛军指出,建设有福之州、打造幸福之城,要从生活垃圾分类做起。

  垃圾后端处理设施15个大项目,6月底前大部分可建成投用

  记者:垃圾分类作为新事物,以前从未做过,没有经验可循。随着5月1日日益临近,福州准备好了吗?是否已经具备全面推广的条件?

  尤猛军:从总的情况来看,目前五城区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已经具备基础和条件,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第一,制定、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去年8月,我市出台了生活垃圾分类三年行动计划,目前正抓紧推进立法工作,确保年底前出台《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垃圾分类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第二,建立了一套软硬结合的工作模式。充分运用系统、综合、整体的理念,在实践中总结出“6+6”模式,即6大软件建设(垃圾分类办、垃圾分类法、垃圾分类款、垃圾分类课、垃圾分类栏、垃圾分类员)和6大硬件建设(垃圾场、垃圾站、垃圾点、垃圾车、垃圾桶、垃圾袋),让垃圾分类工作可操作、推得动、落得下。

  第三,积累了一定的试点经验。去年市里推出“一区(鼓楼区)四街”作为试点,总结出了一系列的垃圾分类工作经验,可以复制推广到全市。

  第四,垃圾后端处理设施基本到位。2017年,市委、市政府作出重大决策,红庙岭的15个垃圾后端处理项目一起上马,主要包括餐厨垃圾处理、危险废物处置、垃圾焚烧发电厂(三期)、飞灰处理设施、炉渣处理设施、大件垃圾处理设施、渗沥液调节池整治等。这15个项目大部分都能在今年6月底前建成投用,为解决城市垃圾的去处和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打下了基础。

  垃圾分类“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记者:垃圾分类需要全城动员、全民参与,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现阶段是否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尤猛军:由于我市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刚刚起步,所以,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集中在4个方面:一是市民的分类意识还不够强,分类知晓率和参与率不高,对分类流程不太了解。二是有些社区、物业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高,宣传动员有待加强。三是“分得清、收得齐、运得走、处理好”的全链条体系尚需完善。四是在垃圾分类的规章制度制订、示范区建设、台账登记等方面,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等等。

  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重点围绕“垃圾分什么、怎么分、分后怎么处理,谁负责、怎么考评”等关键问题,反复研究、反复讨论,专门制定印发了《2019年全面推行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该方案包括工作任务、责任清单、分类流程、考核标准、奖惩措施等内容,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规范性。

  做好垃圾分类

  重点做好7件事

  垃圾分类是生活习惯的变革,有赖于全社会的意识转变。目前,各级各部门垃圾分类工作做得越来越细,垃圾分类进社区、进校园等活动全面展开。如何让垃圾分类这项系统工程顺利推进,尤猛军市长给出了解决方案——就是要做好明确工作目标、组织工作队伍、创新工作机制等7件事。

  记者:《2019年全面推行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作为一项操作性文件,是否确定了一个明确的任务目标?

  尤猛军:这次垃圾分类工作的目标就是:到今年底前,五城区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要达35%以上,分类覆盖率要达90%以上,无害化处理率要达100%。

  记者:垃圾分类几乎涉及社会方方面面,涉及到每一个单位、每一个人,如何才能组织好、动员好,保证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

  尤猛军: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需要组织一支强大的工作队伍,就是干部要动员起来,社会要动员起来,全体都要动员起来。我们至少将组织5支队伍:

  第一,领导小组。目前,市里已经成立了领导小组,由王宁书记亲自担任组长,我担任常务副组长。五城区、市直有关部门也将参照市里做法,专门成立一个领导小组,“一把手”亲自抓,直接指挥、直接督促、直接推动,负起总牵头的责任。

  第二,各级干部。市直部门、五城区包括镇街、社区的干部全部动员起来,深入基层一线,宣传引导、推动落实。

  第三,督导组。市里已成立了总督导组,将对五城区进行月考评、季讲评。五城区也会相应成立区级督导组,对各镇街、社区进行督导考评。市直各部门各自组建督导组,对本系统、本行业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行督导考核。

  第四,宣传动员队伍。每个镇街、每个社区、每个自然村、每个单位、每个部门,都会成立一支工作团队,走街串巷、进家入户、做好宣传动员。

  第五,志愿者队伍。每天垃圾投放高峰时间,都会有一批熟悉业务的志愿者在各个垃圾投放点劝导垃圾分类,现场指导居民如何正确投放垃圾。

  记者:垃圾分类工作推进的组织架构已经构建起来,那么,每个环节的责任是否明确,由谁来挑?

  尤猛军:垃圾分类,人人有责。所以,各级各界、各行各业、千家万户,包括各区、镇街、村(居)、居民小区、物业、企业、家庭、个人等,都是这次活动的责任主体。具体来说,分为7个层面:一是五城区党委、政府负责本地区垃圾分类的主体责任,做到垃圾分类全覆盖。二是市直、区直各有关部门负责本系统、本行业的垃圾分类工作。三是企业负责本单位及下属单位的垃圾分类工作。四是村、社区负责辖区垃圾分类宣传,督促单位、物业企业以及无物业小区全面开展垃圾分类。五是小区物业负责动员小区居民参与分类,做好垃圾分类收集和转运工作。六是家庭负责分好垃圾、正确投放。七是市民要自觉学习垃圾分类知识,提升垃圾分类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

  记者:作为一件新事物,对业务培训提出很高的要求。请问具体怎么考虑?

  尤猛军:能不能把垃圾分类工作做好,各类人员的业务培训至关重要。市委、市政府要求,垃圾分类的业务培训既要有“面”,也要有“质”。

  所谓“面”,就是培训对象要全面覆盖。党员干部要培训,志愿者要培训,市民要培训,物业也要培训,确保每位居民能够“分得清”,并准确投放到规定的垃圾桶内。

  所谓“质”,就是培训要有质量。接下来,我们将组织大量专业人士,用很生动、很接地气、很通俗、市民听得懂的语言宣讲,内容将涵盖分类常识、分类意义、分类流程等各个方面。我们希望通过培训,让垃圾分类成为人们一种良好的文明习惯。

  记者:万事开头难。垃圾分类刚刚起步,是否探索创新一些工作机制来推动落实?

  尤猛军:是的,除了在学习借鉴其他城市先进做法的同时,我们自己也正在大胆探索创新。比如,在分类投放环节,我们探索“鼓励大家分、引导大家分”的机制。我了解到,鼓楼一些小区就设置了智能礼品兑换机,里面有牙膏、洗发水等日常用品,用垃圾分类积分就能兑换,以此来鼓励大家进行垃圾分类。在智慧化管理方面,我们正探索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手段。比如,马尾区的智能垃圾箱,能够自动称重,并实时上传数据,装满了就自动通知人员上门收集;我们的一些垃圾分类企业,把二维码印在垃圾袋上,二维码与居民信息相对应,如果分类或投放不准确,既可以源头追溯,也可以及时上门纠正。在责任落实方面,我们探索建立“片长制”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比如,鼓楼区参照“楼长制”“河湖长制”做法,以网格责任田的形式,把垃圾分类责任落实到每个楼道、每家居民、每个单位、每栋楼宇,做到垃圾分类责任到人。在奖惩激励方面,对于垃圾分类工作做得好的社区和居民,我们也将有相应的奖励办法,比如,颁发一些纪念品、荣誉牌等;对分类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也将按照规定予以处罚,情节严重的,列入行业或个人信用“黑名单”。在监督考核方面,我们将学习借鉴上海的“四榜公示”制度,即市区有绩效榜、街道有排名榜、社区有红黑榜、楼道有荣誉榜,推动形成各级、各单位和居民你追我赶、争先创优的工作局面。

  记者:市民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高低决定工作成败。那么,如何让垃圾分类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尤猛军:垃圾分类涉及千家万户,需要全民动员,需要转变观念,需要营造一个浓厚的社会氛围。所以,做好宣传引导至关重要。我们将通过电视、报纸、网络媒体等载体,进行多渠道、多平台、多角度的宣传,使垃圾分类、人人有责的理念家喻户晓,使垃圾分类、从我做起成为居民的自觉行为。这里我们最重视的一个,就是重视从娃娃抓起、从幼儿园抓起、从初中学生抓起,除了毕业班之外,安排每个学生上垃圾分类课,通过“小手拉大手”,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的目标。

  记者:最后一个问题,除了现有设施外,未来还有哪些垃圾处理新项目要上马?

  尤猛军: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垃圾有效分类、无害化处理的关键。目前,除了红庙岭的15个项目还处于收尾阶段外,五城区正加快13座中大型垃圾转运站建设。这13座中大型垃圾转运站以“看不到垃圾、闻不到味道、见不到场所”的半下沉方式建设,也将为垃圾分类工作提供前提和基础。

垃圾分类怎么干 市长明确7件事

点击进入本网专题

【责任编辑:林少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