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州晚报记者组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我市要深化“海上福州”建设,将福州港打造成国际深水大港,打造“海洋牧场”,建设“智慧海洋”等等。就如何建设“海上福州”,市政协委员积极献计献策。
打造福州旅游
“海丝IP”
民革福州市委会建议,福州应制定旅游产业长远发展的总体规划,将构建海丝城市旅游联盟作为发展福州旅游产业的重要抓手。建议兴建突出福州特色的海丝文化主题建筑,利用古航线开展区域国际合作旅游,精简游客开支,为福州海丝旅游进一步“减负”;根据淡季、旺季推出优惠折扣,减少对门票经济的依赖;打造福州旅游的“海丝IP”,设计福州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旅游产品,打造展示海丝文化的旅游艺术作品等。
探索实行“滩长制”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农工党福州市委会建议,福州海滩管理可借鉴“河长制”,分级设立承担海滩生态环境监管职能的“滩长”,构建“滩长制”管理体系。
相关职能部门和有关专家可尽快到已开展“湾(滩)长制”的省市进行前期调研,形成可落地、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体系和管理模式。此外,建议借助“智慧海洋”等信息化系统,拓展公众参与渠道,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和保护海滩的良好氛围。
发展深海养殖产业
培育海洋科技人才
致公党福州市委会建议,打造深海养殖产业链,培育产业集群,在连江、罗源建设深海养殖饲料、装置和设备生产基地,引导罗源湾等地农民以成立合作社模式发展深海养殖产业;探索设立“福州鲍鱼研究所”,借助“振鲍1号”鲍鱼养殖平台在连江海域安装到位的契机进行品牌打造。
委员们还建议,创新人才引进和培育机制,培育海洋科技人才;推动闽江学院海洋学院开设覆盖全面的涉海学科专业;持续给科技人员“松绑”,实施“双聘”等灵活的人才机制;探索建立我市海洋高技术成果转移转化促进中心。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