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沧海桑田四十载 铁龙滚滚通九州

福州火车站:从“末梢”到区域枢纽

2018-07-22 23:29:57  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朱榕 叶义斌

福州火车站:从“末梢”到区域枢纽

  宽敞的北站房候车厅。

  福州日报记者 朱榕 通讯员 王婷 江曲/文 记者 叶义斌/摄

  “现在人出远门,网上购票,人脸识别进站,坐在候车厅里吹着空调上着网,再坐上时速两三百公里的高铁,10小时就能通达全国各地,以前哪里敢想象?”从1976年就进入铁路系统的福州站行包车间党支部书记刘京影说起铁路近40年的发展,不禁发出深深的感叹。人在老去,福州火车站却历久弥新,历经40年沧桑,身姿愈美,出行更畅,服务更优,并由末梢车站跃升为全国十大区域枢纽之一。

  上世纪热门车一票难求

  40年前,福州仅有一条来(南平来舟)福(福州)线,属单轨铁路,一天车次不足10对,火车进了福州站,就没地方去了。从福州站到来舟站线路差,曲线半径小,速度要放慢,火车动力也不足,几乎是站站停,坐火车要6个小时。

  那时候的福州站2个站台面、4股道,一个不到千人规模的候车室。北京、上海、南昌、永安、厦门……一天到发的旅客列车不到10对,旅客发送3000多人。

  “当时公路交通不发达,从福州到南平坐汽车七八块,火车只要两块钱。”福州市民刘先生介绍,当时月收入普遍在五六十元,出门坐火车是老百姓的第一选择。

  因为车次少,买票特别难。“春运更是一票难求!”火车站职工老李说,出省通道就鹰潭这一个口,每到春运,客发突破万人已是车站的极限。为了扩充运力,火车站加开大量没有座位、没有厕所的大棚车代替客车,“旅客同志们不要急,先上后上都一样,大家都坐在地板上。”这句旅客搭乘棚车时的顺口溜老李至今难忘。

  因为容纳能力有有限,火车站前广场搭建了四五个大棚子,作为售票和旅客候车的地方,前一趟列车出发了,后一趟车乘客才能进站,在广场上风吹日晒、露宿都是常事。福州火车站党委副书记卢伏龙还记得,30年前他在来舟站前广场的大榕树下睡了一夜。“当时人人都这样,大家都习以为常了。”

  新千年福州火车站扩容

  2002年11月26日,在铁路线上坚守了44年的福州站被爆破拆除。当天14时50分,随着一声巨响,老福州站站房轰然倒塌,升腾起的烟尘画下了历史的感叹号。2004年8月,新福州站建成,不足千人的候车室变成了6000人候车室,面积从5600平方米变成2.1万平方米。

  2010年4月高铁车站福州南站建成,总建筑面积19.7万平方米,旅客候车面积21744平方米,设计年发送人数1600万人。同时,2011年福州站北站房启动扩建工程,旅客候车区域面积增加一倍。现在福州火车站可容纳2万多人,守在广场上风吹日晒等车的历史一去不返。

  火车车型也在不断进化,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不断提速。

  2009年,温福线上一声汽笛,将福州拉入时速200公里以上的“动车时代”,不仅市民出行更方便了,传统的扳道员、发送信号的跟车运转车长等工种,都随之逐渐消逝。

  如今的福州火车站日均接发列车已由原来每天不足10对,升至每天运行215对;发送旅客由每日不足5000人,到目前7.6万人次,单日最高峰值达到14.7万人次。

  “车站职工还是三四百人,但运送能力提升了10多倍,这都是科技的力量,减少了劳动量,提升了效率。”卢伏龙说。

福州火车站:从“末梢”到区域枢纽

点击进入本网专题

【责任编辑:林玮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