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青桥村:小龙眼种出“甜日子”
陈耕明在采收龙眼。通讯员 杜胜健 摄
又是一丰收季,长乐区鹤上镇青桥村的山坡地里,一棵棵龙眼树上挂满沉甸甸的果实。被村民称为“龙眼大王”的陈耕明与工人们穿梭在果园里,忙着采摘早熟的龙眼,脸上写满丰收的喜悦。
“这里的龙眼不愁卖,很多果子还在树上,就早早被预订了,每天都有专车来运货,价格最高的时候一公斤能卖到40元。”陈耕明笑道,今年是龙眼“大年”,当前已进入“小采摘”阶段,待白露节气过后将迎来“大采摘”。
“最初的青桥龙眼,是从茉莉花田里‘长’出来的。”陈耕明说,青桥村自唐朝开始种植各种水果和茉莉花。早些年,采摘茉莉花的花农们会聚在一起吃水果,其中常吃的便是龙眼,吃剩的龙眼核落在花田里,长出了村里第一批龙眼树,青桥村与龙眼的不解之缘也就此结下。
青桥村多数龙眼属于晚熟品种,以“皮薄、肉厚、核小、多汁”闻名,由于其与全国主要产区的龙眼上市时间错开,更显珍贵。与此同时,由于茉莉花市场需求有限、产能过剩,花农利润渐趋微薄。为争取较大收益,花农们纷纷转型,有的把花田改种龙眼,有的外出发展。
“从花农到果农,能转型多亏了村委们帮助。”陈耕明说,近年来,在青桥村委的牵桥搭线下,村里有意扩大生产的果农顺利与在外村民达成协议,将其闲置土地流转过来种植龙眼。
青桥村还充分发挥“青桥龙眼”的晚熟特色,通过邀请农业专家下乡指导,积极引导村民改良品种,嫁接新品,进一步提高果品品质、产量。
如今,口感甜美、种类多样的青桥龙眼,逐渐成为乡贤、村民送客户、亲朋的首选特产,也因品种优质争得一批批“回头客”,赢得市场青睐。
产业兴则乡村兴。青桥村还立足自身文化传承与自然资源优势,深挖品牌内涵,以“龙眼+文旅”为着力点,结合采摘产业大打“青桥龙眼”这张特色名果文化牌,将自然资源优势转化成美丽乡村建设动力。
“接下来,我们将持续深耕精细加工,丰富产品种类、打开产品销路,并结合青桥村的文旅发展,让青桥龙眼、青桥茉莉、青桥番薯这‘鹤上三宝’走出福州、走向全国。”青桥村党支部书记陈国仕说。(记者 宋亦敏)
- 长乐“千年贡果”又丰收 10万株龙眼树产值5000万元(2023-08-31 09:03:14)
- 移风易俗树新风 高新区葛岐村红白理事会破除陈规陋习(2023-08-30 08:06:31)
- 渔溪龙眼:致富黄金果 丰产又丰收(2023-08-30 07:39:44)
- 一口就沦陷!永泰这儿的芭乐采摘啦(2023-08-29 15:53:06)
- 10万株!产量500万斤!长乐“黄金果”真甜!(2023-08-29 10:36:21)
- 两岸合伙人:十年乡建,不分你我(2023-08-29 09:56:18)
- 这么好喝的电影院,就在永泰同安(2023-08-28 17:06:19)
- 福建村民摘荔枝30年好像练成了轻功(2023-08-28 09:50:24)
- 公园私摘龙眼 这些不文明行为不可取!(2023-08-27 15:45:00)
- 福清“林”珍,龙眼丰收,渔溪镇走上致富路(2023-08-25 17:18:05)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